索 引 号: | 330502/2018-04081 | 发文时间: | 2018-06-29 15:19: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吴委办〔2018〕17号 | 发布机构: | 吴兴区人民政府 |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委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湖州市现代渔业绿色发展“2222”行动计划》,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优先兴渔业”为主题,以“调控总量、管控环境”为主线,以“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为目标,以“美丽吴兴提升行动”“现代田园打造行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组织领导,集中资源力量,用两年时间开展全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我区现代渔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努力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生态环境体系,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主导、责任治理。建立“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监督、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村经济合作社及养殖主体建设”的工作责任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要求,强化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意识,切实推进整治。
——坚持标本兼治、分类治理。结合养殖现状,突出源头防控,综合施策,因地制宜推行“禁养洁水、退养还耕、品种调优和集中整治”等治理方式。
——坚持突出重点、优先治理。突出滨湖大道至申苏浙皖高速、八里店南片、东苕溪等主要河道周边区域及省级渔业先行区东林核心区域重点,确保优先治理。
——坚持严格标准、科学治理。细化治理标准,加强培训指导,坚持统一治理规划、统一施工设计、统一规范施工、统一标准验收,确保治理工作扎实推进,高标准完成治理任务。
——坚持完善机制、长效治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推进尾水整治长效运维管控,有效巩固治理成效,确保各类尾水治理设施长期稳定有效运行。
三、目标任务
全区现有各类养殖水域面积12万亩,其中湖泊、水库等水域养殖面积2.65万亩,池塘、稻田养殖面积9.35万亩。计划用两年时间(2018—2019年),全面建成养殖设施完善、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产品安全可追溯、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的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其中,2018年完成治理面积9万亩,分别为外河禁养2.65万亩、池塘稻田6.35万亩。滨湖大道至申苏浙皖高速区域、八里店南片、省级渔业先行区东林核心区区域率先完成。2019年完成治理面积3万亩。
四、主要措施
根据吴兴区域水产养殖现状,结合吴兴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颁发实施,因地制宜,确定“禁、退、调、治”四种方式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1.禁养洁水治理一批。加快渔民转产转业工程扫尾工作,全面实行外河养殖禁养。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强化国有水域管理,大力发展湖泊、水库、河沟等洁水渔业,禁养面积2.65万亩。
2.退养还耕治理一批。结合土地整理、粮食功能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开发及重大项目建设,对低小散、高密度高产量养殖鱼塘且无条件治理到位的,实行退养还耕。两年时间退养1.88万亩。
3.优化结构治理一批。以集聚打造滨湖太湖蟹虾养殖示范基地、八里店南片水产示范区以及东林渔业特色小镇为目标,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加快养殖方式转变,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行种养有机结合,重点将高产品种养殖调整为以太湖蟹、青虾为主的养殖,将高产商品鱼养殖调整为水产种子种苗繁育养殖,辅助于尾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化集中连片、区域化特色品牌核心示范基地,努力实现减量提质和减排增收。计划两年时间优化结构治理1.33万亩。
4.集中连片治理一批。通过异位修复,以规模场自治、连片养殖集中式治理形式,落实相应的尾水处理面积,建立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处理池、人工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养殖水内循环处理系统建设,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最终达到循环水再利用和达标排放。计划两年内完成治理6.14万亩。
五、工作步骤
1.前期调查发动阶段(2018年1月)。排定两年治理项目计划。高新区、各乡镇、环渚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按照要求,摸清底数,完成养殖水域现状调查摸底、两年治理项目清单及规划编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组建工作班子,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统一思想,形成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氛围。
2.治理工作培训阶段(2018年2月)。组织开展治理标准技术培训、落实美丽渔场和健康养殖示范户创建主体及开展创建标准培训和无公害产地内检员培训。启动2018年治理项目设计、施工等,以高新区、各乡镇、环渚街道为单元出台相关政策方案。
3.试点先行示范阶段(2018年3月)。先行打造东林泉庆村和织里伍浦村等13个试点,先试先行。认真总结经验,树立示范样板。
4.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4月—2019年11月)。根据排定的计划全面开展养殖尾水处理工程施工,开展现代渔业园区培育、美丽渔场创建、健康养殖示范户创建和无公害产地认证等,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
5.总结完善阶段(2019年12月)。高新区、各乡镇、环渚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可行模式、推广先进成果,做好养殖尾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确保渔业尾水治理设施高效运行。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吴兴区渔业养殖尾水治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高新区、各乡镇、环渚街道及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专项行动指挥部,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区农林局、区环保局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下设综合协调组、技术指导组和综合执法组,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指导和督促落实。高新区、各乡镇、环渚街道须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领导联村包干治理责任,各司其职,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加强督查考核。区委区政府将养殖尾水治理、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纳入对高新区、各乡镇、环渚街道月度重点任务进行考核,明确时间表、任务书、作战图、责任人,加强考核督查,建立常态督查通报机制,每月通报高新区、各乡镇、环渚街道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
3.加强政策扶持。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现代渔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照对上争取一点、区和乡镇适当支持一点和养殖业主自筹一点等“三个一点”原则进行筹集投入。同时鼓励村经济合作社参与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国土、水利、环保、住建等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养殖尾水治理工作。
4.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渔业产业联盟的作用,积极与水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省淡水所技术合作,在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指导、治理技术培训、治理方案评审与治理效果评价、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开展合作。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实行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加快推进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可控、生态种养结合的渔业生态健康养殖。
5.广泛宣传引导。认真总结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培育一批典型,树立一批示范样板。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广泛深入地宣传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典型模式,加强典型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