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0-20828 发文时间: 2020-10-16 01:14: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吴政办发〔2020〕50号 发布机构: 吴兴区人民政府
吴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吴兴区推进湖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吴政办发〔2020〕50号)

高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要求,不断深化跨境综试区实践,不断丰富跨境综试区内涵,加速产业跨境出海,在充分借鉴、参考全国跨境综试验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吴兴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成功申报既是顺应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也是疫情之下,扩大开放,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稳定全球供应链的迫切需求。更是吴兴积极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协作的重大契机。必将成为吴兴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实现弯道超车的强劲动力。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对外开放战略部署,促进内外双循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四六十"工作目标体系,牢牢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动态,加速跨境综试区试点效应对全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赋能,稳住外贸基本盘,提升跨境对外贸的反哺能力,着力打造浙北跨境电商出口示范区。

三、主要目标

开展跨境电商提质发展专项行动。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纵深推进产业集群试点、跨境综试区试点建设、综试区监管场站建设、市场采购模式创新、在综合保税区申报等方向取得更大的成效。2020-2022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确保增长50%,鼓励企业在9610、9710、9810等新型监管模式下通过集货和组货方式实现出口,支持童装和美妆两大产业通过跨境零售、跨境B2b、跨境B2B2C,实现抱团出海。在若干产业领域打造"吴兴制造"的原产地出口LOGO。在海外注册,自主ODM出口、海外品牌注册、跨境平台建设、海外仓营运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具体要努力实现"四个一"的目标任务:

培育"一大批"重点龙头。加速传统一般贸易企业向跨境电商B2B出口方式转型,梯度孵化妮素、美妆供应链、育星、艾易等一批重点跨境电商平台和服务企业,形成地区和行业标杆;着力打造米皇进出口、杰诚威林业、全美服饰等一批跨境出口明星企业。开展年度跨境电商优强企业评选,并通过工业大会宣传表彰,到2020年底培育跨境超千万元企业15家(2022年30家,2024年50家),力争孵化、培育本地跨境电商类独角兽企业。

引进"一揽子"重大项目。围绕跨境综合服务线上平台、跨境监管仓建设。引进与跨境电商发展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等重点项目,加快数字城市、智慧物流建设,补齐要素短板,打造完整的跨境生态链条。年引进跨境+、互联网+项目不少于10个。重点推进的盘古跨境电商、荣瑞跨贸综合体、海峡汇富跨境电商物联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面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环境。

建设"一体化"示范园区。坚持"以园区集聚企业,以企业带动产业"的思路,聚力新园区建设和已有园区提标,提升承载能力,优化服务环境。努力打造各类要素集聚的标准化园区。高标准建设市、区两级共建的吴兴跨境电商产业园,目前庙港人、蚕花娘娘、21GO、诸老大、掠食龙、斑马西西等项目已入驻,接下来将积极引进更多优质跨境购电商项目。同时实施数字赋能,提高信息化程度,打造"智慧园区",加快吴兴跨境电商孵化园、飞英跨境电商产业园、汇联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现有园区整体提升。

做好"一站式"企业服务。围绕"本地建站、海外建仓"的整体目标,加速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吴兴作业场和线上平台建设。为吴兴企业通过9610、9710、9810、1039代码实现跨境出口提供便利服务。鼓励企业开展跨境扩面应用,引导企业开展跨境零售出口。在跨境进口+直播、跨境出口+直播、跨境出口+定制等方面开展创新,营造场景和内容,丰富消费体验,刺激消费。做好跨境企业的服务和政策设计。政企联动,引导先登、全美、杰诚威等具有海外市场基础的企业优先营建海外公共仓或抱团入驻FBA仓,畅通出海渠道,提升全程服务能力。

四、工作举措

1.抓高精尖项目引进。继续配强跨境电商工作力量,在成立招商十四局专职开展跨境电商项目招引的基础上,引导各招商分局积极接洽跨境电商项目、引进知名跨境电商服务第三方、企业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将跨境电商业态发展作为城市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的核心。鼓励支持大平台、大项目、垂直型、总部型、功能型跨境电商项目落户吴兴。鼓励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将数据转移到吴兴。将支付、结算、交易等高附加值环节留在吴兴。积极为跨境电商项目申报大好高开通绿色通道。加快与院校合作,引进高校研究院、高层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团队和培训机构。争取年引进重大跨境电商项目不少于3个。以大项目带动培育新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加快跨境电商项目成果转化和数据转移。

2.抓示范类园区建设。科学建设示范性园区。高规格建设跨境电商园区。加快推进吴兴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确保2020年底前开园。并力争将其打造为整个湖州市跨境电商生态高地。加快"本地建站"步伐,按照"类型可兼容,空间可拓展"的要求,全面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吴兴作业场建设,建设兼具散货和大货监管功能,同时满足公路运输类和快递类监管条件的复合型监管场所。通过区域分割、独立运营为9710、9810、1039等跨境B2B大货出口预留空间。预计2020年底完成主体建设。进一步做好吴兴跨境电商孵化园、汇联电商产业园孵化能力扩容和飞英跨境电商园的项目导入。推进荣瑞跨境电商贸易创新综合体、海峡汇富跨境电商、盘古跨境电商等项目。鼓励乡镇、中心城区街道创建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基地。努力打造跨境电商双百示范园区。针对跨境电商属性做好园区的全日开放服务。做好网络通信、数据管存等基础设施建设。

3.抓综合类试点创新。创新探索综试区路径。在学习和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综试区试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吴兴美妆、童装两大特色产业符合"小、轻、贵"的跨境电商属性,且适合通过行邮和大货方式实现跨境出口这一特点,探索跨境综试区吴兴模式。通过建设一个监管有效、通关高效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示范园区,吸引全市众多目前在杭州、宁波、义乌等外地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众多电商企业"回归",实现外贸数字的异地转本地,做大做强全区跨境电商规模,促进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高效发展,打造全市对外贸易新的增长极。争取在产业集群和新型贸易发展领域取得突破。到2025年,浙北跨境电商出口示范区规模、发展质量和外向度居全国前列,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示范和带动效应、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的新型贸易示范区。

4.抓优强类企业培育。有序壮大创业者主体。继续开展洗楼式培训。面向传统一般贸易企业,引导开展B2B跨境出口业务,对重点企业和分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推进外贸企业向9710、9810模式转型。实施跨境电商领航计划,壮大跨境电商从业者队伍。积极培优育强,打造若干跨境电商示范企业和行业标兵。注重龙头和新秀的培育。计划到2024年累计培育跨境电商超千万元企业50家,形成以童装、美妆为主体,各产业齐头并进的跨境电商发展格局,形成完备的跨境生态圈,并融入境外零售市场体系,形成5个以上有影响力的吴兴跨境品牌。支持境进口龙头企业开展进口分销体系建设。引导妮素为代表的跨境进口企业将进口业务转移到湖州关区。

5.抓供应链转型升级。积极催生供应链蝶变。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利用区内妮素、艾易、大风车、智多金、爱奇享客等供应链体系,积极推进传统国内供应链(童装)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开展转型,打通供应链壁垒,打造产业闭环,加快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从设计、采购、生产、品控、流通、售后等各个环节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建设柔性供应链。使产业不仅能适应一般贸易当量,同时能承接碎片化订单,加速外贸方式多元化。引导先登、全美、杰诚威等有基础的大型出口企业建设海外公共服务仓或抱团入驻FBA仓,有效畅通产业出海通道,降低产业成本,提高境外服务质量。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由区长领衔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综试区建设重大政策、事项和问题的统筹部署和协调。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和健全保障,确保综试区建设方向正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2.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按照市跨境综试区建设的相关政策,相应配套区级政策。发挥电商、众创、大学生引进、外贸发展等政策的叠加效应。利用湖九条、吴九条形成对电商高端人才和项目的磁吸效应。针对疫情及疫后国外出现的供需失衡,做好监测与预警。在跨境贷款、人才引进、政府贴息、产业基金等方面给予跨境电商企业以支持。

3.加强绩效评估,明确目标责任。按照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有关考核评估办法要求,在省、市指导下,建立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任务目标和考评体系,分解量化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全面加强对综试区建设小组成员单位的量化考核和绩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定期向省、市报送工作进度和成效,做好改革创新举措风险评估和防范,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清单和工作举措清单,并将重大问题和事项及时向市商务局、省商务厅等报告,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附件:吴兴区跨境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吴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0月16日




附件

吴兴跨境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经研究决定成立吴兴区跨境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现将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潘永锋

副组长:傅远超

成  员:杨元江(区发改经信局)

蔡宏杰(区府办)

邱国强(区科技局)

杨卫华(区财政局)

郭士忠(区人力社保局)

陈  彬(区农业农村局)

谈  波(区商务局)

蔡滨斌(区文广旅体局)

王道文(区市场监管局)

倪  健(团区委)

赵健鸣(区税务局)

俞海屏(区邮政管理局)

汤雪东(高新区)

陈勇杰(织里镇)

杨  斌(八里店镇)

潘卫华(道场乡)

张  力(妙西镇)

沈  桦(埭溪镇)

郭欢欢(东林镇)

钱伟忠(环渚街道)

沈明亮(湖东街道)

徐进磊(月河街道)

许丽萍(朝阳街道)

章利民(爱山街道)

周振强(飞英街道)

叶  平(龙泉街道)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陈玉娟兼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