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1-10390 成文日期: 2021-12-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发改经信局
吴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吴兴区绿色金融“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31 12:04:09

高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现将《吴兴区绿色金融“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吴兴区人民政府

                                                  20211229



绿色金融“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结合吴兴区实际,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以《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湖州市绿色金融“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州市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编制依据,提出吴兴区未来五年绿色金融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关键举措,本规划期限到2025年。

一、吴兴区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

(一)“十四五”时期吴兴区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

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呈现深度调整,中国国际影响力和领导力大幅提升,绿色复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充分展开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较符合国情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市场体系,金融话语权和引领力不断提升。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型低碳产业、新型发展业态将作为主要驱动力量,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迫切需要在“十四五”时期进行布局。

2.“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形势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动力强劲,浙江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创建提出更高要求,湖州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引领新发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更加显著浙江省肩负新发展阶段“五大历史使命”,有力承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等等重大战略落地,对持续释放金融新需求,有效提升金融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州市作为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市域、全方位探索打造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引领区。

3.“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发展的吴兴区自身形势

吴兴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时期吴兴区作为湖州市的中心城区,将继续全力推动全市奋力实现“浙北再崛起”,在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本中勇挑重担、当好表率,继续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继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全面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吴兴引领绿色发展新征程。“十三五”时期,吴兴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环境和产业绿色发展方面取得大量优秀成绩的基础上,成功获评国家级生态区、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区等一系列重要荣誉。一系列绿色发展成就推动全区大步迈进“十四五”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吴兴拓展绿色金融改革新格局。近年来,吴兴区全力落实“绿贷通”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努力探索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积极开展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合作模式创新,为绿色金融改革进一步取得辉煌成绩构筑了全新发展格局。

(二)“十四五”时期吴兴区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晰绿色金融新发展方向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乃至本世纪中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吴兴区“十四五”时期继续深入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践,不断改善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融资环境,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模式,推动绿色金融支持产业低碳转型、科技创新、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清洁交通等领域的发展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

2.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拓展新发展空间

吴兴区以湖州市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在构建产业绿色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生活等领域持续深化探索。在金融机构绿色支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绿色优先政府服务通道、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等四个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绿色金融改革“湖州经验”的逐步形成,为“十四五”时期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吴兴样板”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

3.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县试点激活新发展动力

吴兴区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县之一,在践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绿贷通”为核心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湖州银行为代表的绿色银行专营机构,以“绿色园区贷”为代表的产品创新体系,以政府、银行、保险公司联合创新的“政银保”联动服务机制。初步形成了立足地方实际、成效明显、作用突出的绿色金融多元支持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吴兴区完善和发展绿色金融新动能。

(三)“十四五”时期吴兴区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新挑战

1.提升首位度需要绿色金融规模不断扩大

扩大绿色金融发展规模是提升吴兴区首位度的重要基础。“十三五”以来,吴兴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良好效果,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但是由于传统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低附加值环节集中度较高,多数行业仍然位于产业链中低端。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大企业占比较少,引领作用较弱,缺少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带动,集群化发展没有取得较好进展。提升吴兴区在湖州市各区县中的首位度,仍需切实大幅提升绿色金融支撑产业转型的规模。

2.打造增长极需要绿色金融指标持续提升

良好的绿色金融指标表现是打造区域增长极的重要条件。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绿色金融机构能力水平持续提高,吴兴区各项发展指标均走在前列。但由于城区整体能级不高,集聚要素资源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引领力、带动力的发展极核。吴兴区要打造湖州市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仍需要在积极承接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资源的基础上,在各个领域全面、持续、快速提升绿色金融各项关键指标。

3.争当排头兵需要绿色金融保障全面完善

完善的绿色金融保障体系是争当排头兵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吴兴区在绿色金融与科创金融协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缺少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优质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支撑引领性作用不足,总体创新平台层次不高。企业创新主体间缺乏有效协同、创新链条联结不够紧密。创新平台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吴兴区争当排头兵的关键领域,如何进一步引导资源向绿色科创方向集聚,需要全面完善的绿色金融保障支撑。

二、吴兴区绿色金融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吴兴区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市的主城区,坚持先行先试,持续探索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县试点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日益健全、绿色金融规模不断扩大、绿色金融创新不断提升。

(一)绿色金融体系日益健全

1.绿色金融政策不断完善

依据《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吴兴区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明确了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全面发展的重点任务及责任分解方案,配套出台了《吴兴区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政策,为吴兴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充分保障。

2.绿色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以来,吴兴区以线上融资平台“绿贷通”推广应用为核心,构建了丰富的绿色信贷产品供给库,形成了完整、高效的银企对接机制,创新了大量有效的绿色金融工作流程与协作模式,对区内企业破解绿色融资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创建了良好的环境支撑。目前吴兴区“绿贷通”平台累计注册企业6835家、授信9964笔、授信金额559.62亿元,已累计为我区119家绿色企业(项目)争取超1500万元的绿色贷款贴息补助,整体绿色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3.绿色金融监管机制不断提升

“十三五”以来,吴兴区在市金融办指导下,与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银保监湖州市监管分局等初步建立了数据协同机制,对银行机构绿色信贷投向、重点风险领域的信贷压缩、绿色支行业务开展、绿色保险、绿色担保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定期监测与反馈机制。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有效支持了对排污企业、绿建项目、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节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节能诊断等绿色环保监管措施的实施。 

(二)绿色金融规模不断扩大

1.绿色信贷规模逐步增长

截至2020年年末,吴兴区属银行机构贷款余额848.57亿元,同比增长36.22%,其中绿色贷款余额235.48亿元,较年初增长114.02亿元,同比增长95.30%;积极推进绿色资产证券化,2020年末存续各类债券45笔,规模达443.80亿元。

2.绿色企业上市数量逐步扩大

紧密对接各乡镇、工业园区、职能部门推荐区内成长型、生态型优质企业,制定绿色上市挂牌企业后备名单,建立推进进程表,建立“一对一”领导联系服务机制,强化跟踪协调力度,开辟绿色企业上市服务“直通车”,降低企业改制和上市挂牌成本,增强企业上市积极性,全力推动绿色企业股改上市。截至目前,全区绿色上市企业达到8家。

3.金融机构绿色业务逐年递增

我区属地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全覆盖,其中吴兴农商行、湖州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4家银行均设有“全绿”专营支行,数量全市第一。湖州银行于2019年7月正式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境内第三家赤道银行,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三)绿色金融创新不断提升

1.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涌现

以绿色信贷为主导,推出了“绿色园区贷”破解小微企业园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已覆盖吴兴15家小微企业园,撬动了民间沉睡资本;积极开展绿色施工企业票据融资业务,发放的“绿色票据贷”超千万;政银联动推出了“绿色建筑开发贷”“绿企贷”以及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的全国首笔“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等绿色创新型产品,破解了绿色建筑项目的融资难题。

2.绿色金融模式创新深入推进

通过“政银保”联动模式,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推出了“项目落成提效贷”模式,打通了企业资金运行梗阻,实现了绿色审批程序的高效运行,解决了新建项目“二次资金压力”的问题;创新提出了“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构建以保证金和政策融资担保公司协同发展的风险分担机制,为供应链相关企业融资提供了“双保障”。

三、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金融工作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争创湖州市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为总纲,继续深化发展以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色银行专营体系、产品创新体系、“政银保”联动服务机制等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多元支撑体系,打造“重要窗口”的一流绿色金融“吴兴样本”。争取到“十四五”期末,金融系统为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能源、清洁交通、电动汽车、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融资等不少于2000亿元,全区提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持续推动金融生态绿色发展

以建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为主线的绿色金融创新生态为目标,积极贯彻实施国家、省、市绿色金融相关标准,持续完善政府、银行、保险、产业基金的绿色金融协同模式,全力推动金融资源向新动能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大核心”高效集聚。争取到“十四五”期末,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达到25%,区内银行机构绿色专营化率达到100%。争取实现国际绿色金融合作项目落地吴兴,初步实现区域先发优势,打造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吴兴特色板块。

持续强化产业体系绿色发展

持续推动纺织印染与金属新材等传统制造业完成数字化、低碳化改造,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达到20家,支持吴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设;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覆盖率达到60%;农业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80亿,争取在“十四五”期末,全区绿色上市企业达到16家,打造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吴兴特色板块。

持续推动生态城区绿色发展

逐步建立集“指标、规划、技术、管理、政策、行动”等六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总体框架,探索出一条低碳生态智慧城区建设之路。争取到“十四五”期末,新建民用建筑项目中(工业用地项目除外)绿色建筑面积占比100%全覆盖,其中新建绿色二星级及以上建筑比例达到35%。

持续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发展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强化个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主动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探索绿色人群金融服务创新。争取到“十四五”期末,绿色建筑按揭贷、新能源汽车贷等个人类绿色金融产品持续增加,个人碳积分等绿色引导类平台逐步完善,居民绿色生活意识显著提高。

持续健全金融风险防控网络

坚持把金融安全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底线,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积极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完善政银企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多措并举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全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争取到“十四五”期末,绿色支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5%以下。

四、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吴兴区绿色金融在已有发展基础上,结合其他各个产业部门碳中和路线图,提出绿色金融体系支持吴兴区国民经济与社会绿色发展的七大任务:

(一)健全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体系

1.建立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的协同生态体系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传统行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化纤、印染等高能耗企业向绿色化、数字化、品质化转型的基本路径,以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为目标创新转型金融产品;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培育具有国内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群为目标,着力深化行业与金融机构协同生态。二是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加快研发推广有较强针对性的碳金融产品,保证低碳产业信贷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发行“碳中和”债券、“零碳”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鼓励数字技术与碳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为业态协同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2.优化绿色金融生态生长的内外部环境

一是持续提升“绿贷通”等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外部资源环境,完善企业环境数据的跨部门整合机制,优化信息共享平台效能,提升金融机构获取企业环境信用信息效率,增强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建立完善包括气候风险监控在内的绿色投融资风险内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内部报告制度、公开披露制度、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互动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协同监管内容扩展到绿色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环节,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3.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碳中和金融机构标杆

一是支持吴兴农商银行打造“碳中和”银行,率先开展银行碳盘查工作,从运营管理端和金融资产端分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鼓励区内绿色支行开展低碳化改造,积极探索打造“零碳网点”。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性、消费性碳中和金融产品创新,为普通民众配置绿色资产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元化渠道,培育市民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从消费端带动地区绿色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二)创新数字高地绿色融资平台

1.绿色平台赋能打造现代产业数字高地

一是优化政策配套体系,积极培育引进合格的境内外绿色股权投资基金、绿色创业投资基金以及绿色私募基金,打造数智金融新业态集聚高地。二是引入有国际影响力的认证机构对区内科创企业进行绿色评估认证,为科创企业拓展绿色融资渠道提供便利。三是借助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建设契机,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提升“互联网+”“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在传统制造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以吴兴区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国家级绿色园区为契机,持续推动金融机构支持绿色智造体系建设。

2.绿色资本赋能推进优秀企业“凤起吴兴”

一是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充分利用绿色产业基金的基础上,加大绿色股权投资基金引培力度,加大对绿色企业培育支持,大力支持上市和拟上市企业开展并购重组。二是探索为低碳产业群提供绿色股权融资平台,提升绿色股权流动性;建立与注册制改革、北交所成立全面对接的上市工作机制,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梯队化、一体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以企业上市倍增1311”行动为抓手,大力培育重点拟上市“青鸾企业”充实上市后备资源,以注册制改革、北交所成立为契机,重点扶持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优质绿色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加大落地服务力度,推动资本要素资源向绿色领域集聚。

3.绿色融资赋能助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一是继续深化绿色金融领域数字化改革,深度运用市级数据中台、金融数据仓等平台,打造绿贷通吴兴子版块,建设金融驾驶舱,从不同维度动态监测全区信贷融资形势,实现机构业务概览,融资结构、行业、区域分析,风险预警等功能。二是持续打造科技银行,鼓励金融机构推广“轻舟贷”,降低融资成本、简化放贷手续、提高风险容忍,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技术。三是围绕太湖实验室、西塞科学谷、阳山时尚谷发展需求,建立重点科技企业清单、单项冠军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和培育库“三单一库”,推动信贷资源向名单企业重点倾斜。

(三)丰富绿色金融业态多元服务

1.大力推动绿色信贷扩容增量

一是加快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绿色化改造,围绕重点平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创新特色化绿色金融配套产品,不断做大绿色信贷规模。二是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引导银行机构推进环境权益等抵质押融资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围绕重点行业开展碳足迹研究,挂钩企业碳排放情况,积极开发碳效金融产品,推动绿色融资扩容增量。三是构建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机制,加强重点绿色企业项目供应链融资供给。

2.积极发展绿色保险提质增效

一是不断创新优化政府、银行、保险机构联动新模式,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建材产业协同发展,为区域内的国家级、省级重点绿色建筑、建材示范项目成立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专项工作机制。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协助保险机构对接省、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保险机构依据企业绿色认证等级提供性能保险,以及绿色贷款保证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三是以政策性担保公司引导融资担保机构绿色化,对符合要求的绿色环保项目、绿色创业创新企业特别是潜力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等予以优先保障,予以担保额度最大化支持。

3.奋力推进环境权益量能齐升

一是完善环境权益政策体系,不断挖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通道,大力提升企业参与能源与环境权益市场活动积极性与活力。二是构建绿色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培育本地或者引入国内外以ESG指数为核心,信誉良好、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第三方绿色评级与认证机构、碳盘查机构,开展区域绿色项目资质审核、绿色信用评级、以碳排放为核心的环境压力测试等业务,为企业投融资和参与环境权益交易提供基础服务。三是不断探索环境权益价值,推进碳排放权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最终实现强制性企业核定碳排放交易;探索碳排放等要素市场开展跨境交易,促进碳排放跨境交易先发优势形成。

(四)强化绿色经济体系金融支撑

1.着力深化传统工业低碳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一是以绿贷通全覆盖为目标,融资保障为抓手,“减碳+智造”为主线,以数智金融为着力点,省内核心产业群为目标,推动纺织印染、金属新材、高端电机、高端线材与智能物流装备企业绿色升级。二是探索建立企业与园区的定期碳排放评价机制,以“绿色建筑+绿色管理+绿色产出”打造一批低碳园区,实现重点企业参与环境权益市场交易,重点产业领域实现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应用落地。三是在产业链不同节点的交易中引入贸易融资产品,为企业首台套绿色设备提供贴息,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绿色融资支持。制订各行业减碳年度计划和系统性工作方案,以全链条运行机制全面培育低碳绿色工业体系。

2.着力推动科创空间品质提升,大力推进数字经济

一是以绿色金融服务创新为抓手,引育一批数字前沿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产业链延伸项目,为全区4+2”主导产业体系发展提供优质科技服务。二是推进服务业领域数字技术广泛、深度应用,培育数字商贸等新兴数字化服务业态;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要求培育或引入法律会计、管理咨询、评估认证、创业孵化等绿色金融或科创金融辅助服务机构。三是鼓励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积极开发满足各型主体进行科技创新所需的绿色金融产品,丰富科创空间发展内涵,提升科创生态品质,为数字经济培育良好发展环境。

3.着力推广农业生产数字智能,大力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继续优化和创新“绿地贷”“绿色丰收贷”“农林贷”“阳光存折贷”等农业领域绿色金融信贷产品体系,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助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美丽集聚、环境舒适宜居”的农村土地利用新格局,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继续挖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环境权益价值,推动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参与碳资产交易,助力农业发展品质提升,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五)助力低碳生态城区品质建设

1.优化绿色建筑供给,提升居民宜居品质

一是以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高品质绿色城市建设为引领,全面推动全区工商业及住宅建筑、交通、旅游区等空间布局和景观设施的绿色化、品质化,建设国内标志性、示范性的绿色生态城市。二是鼓励本地民营企业或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建筑债券;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绿色建筑性能保险全覆盖;推动金融机构在符合房地产信贷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差异化支持。三是金融机构在符合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新建绿色建筑商品房标准制定住房按揭贷款额度和利率,鼓励绿色建筑消费,提升居民宜居品质。

2.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一是促进环境资源交易市场形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自然资源要素保护和利用加强绿色金融支持;支持辖区平台企业以生态修复类和收储类土地项目为抵押发行绿色项目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对环境收益类信贷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推动发行绿色资产收益和绿色项目收益支持票据。二是以环境资产收益促进绿色环保防灾公共卫生服务效能体系建设、城区基础设施绿色化等,践行样板地模范生的使命担当,着力提升城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城区废弃物(或垃圾分类)管理、低碳建设水平,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

3.优化绿色未来社区,提升城市治理品质

一是依托城市大脑打造吴兴样板未来社区,着力构建运行高效、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生态圈,以智慧化、精准化、制度化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高品质、便捷化的社区服务,注重功能统筹整合,支持建设一批功能集成、资源集约的公共服务设施,努力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教育服务、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三是借助第三方机构评估交通运行体系,全面融入太阳能、充电桩、数字安防等智慧功能,积极导入新零售、新渠道等新商业模式,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营效益,确保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六)倡导全民绿色文明生活方式

1.打造生态积分试点基地,培育低碳生活理念

一是以生态积分体系为基础培育扩大绿色生活人群,建设区域内个人碳账户,探索碳信用卡、碳积分、碳币等新型碳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有序推广“积分换绿色生活”试点建设项目,结合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美丽小区、绿色消费等多项工作,通过大数据平台依法记录和使用个人绿色行为数据。二是围绕“生态积分”的获取和使用,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领域“绿色细胞”打造行动;重点在居民绿色出行、餐桌文明、循环消费等方面逐步提高全社会节约意识,培育居民低碳生活理念,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2.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消费低碳转型

一是积极开展服务及费率差异化的绿色消费信贷业务,推动公众开展绿色建筑、绿色家装、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消费;围绕绿色消费生产服务效率对区域内实体业态进行数字化改造及转型升级;依法逐步落实绿色支付体系建设与推广,激发绿色消费需求。二是围绕原乡小镇、丝绸小镇、美妆小镇等打造一批绿色旅游消费项目,在区域内倡导节约资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旅游产品服务供给与消费方式,逐步推进个人消费碳减排。

(七)完善绿色金融风险监管机制

1.推进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与信息监管制度

一是通过信息披露提升绿色企业与项目在资本市场的曝光度,吸引更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企业和发行绿色债券企业采取强制性披露要求,对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企业采用“不披露就解释”半强制要求,逐步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以及程度,最终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和完全环境信息披露。二是强化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实施规范,提升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运行效能,维护良好绿色经济运行环境;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一步完善债券评估、认证和标准制定机制,有效提高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效率和公信力。

2.提升绿色金融业务与产品综合管理效能

一是提升绿色金融专业化管理水平,鼓励引导各银行业机构建立和完善符合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信贷审批流程和风险定价机制,积极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的绿色信贷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绿色信贷模式专业化。二是聚焦绿色项目评价机制,根据绿色项目规模、融资利率、具体投向、贷后管理等多个维度评价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为绿色产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3.强化协调宏观审慎评估与微观运营监管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拓展风险数据来源,创新数据使用方式,构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预警平台,建立相应的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全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实现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定期发布(银行业务减排、运营减排、培训等)。在积极稳妥、有力有序、精准务实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金融风险意识,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风险评估,努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稳妥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激励引导

在吴兴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各部门对金融产业发展的沟通协调,定期专项研究全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事项;发挥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的优势,主动加强与省市金融管理部门对接联络,加强信息共享,形成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合力;围绕碳中和目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激励考核机制,通过区财政继续加大对绿色金融要素保障、绿色金融产业发展及绿色企业挂牌上市等重点领域的扶持,探索设立绿色金融发展子基金。

(二)培育引进绿色金融高端人才

在大力开展金融产业招商活动中,更加注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着力打造现代绿色金融家俱乐部,全力引进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学者、业界领军人物及知名人士;对具有重大贡献的绿色金融机构、金融中介组织和研究咨询机构,给予其高级金融人才奖励;对保险精算师、证券保荐人等紧缺型的金融高端人才,直接给予人才奖励;实施金融人才“三服务”工程,对金融后台机构内的高管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在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实施专门优惠政策;深化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金融人才给予“一对一”精准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人才促进绿色金融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形成合力防范绿色金融风险

构建跨部门联动机制,依法打击各类金融违法行为,依法取缔未经批准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各类组织,维护地方金融安全与秩序;依法保护绿色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快绿色金融债权案件审理和执行;加大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件宣传力度,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金融领域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统筹推进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金融业态、总部机构与分支机构、持牌金融组织与不具备金融资质但具有一定投融资功能企业的监管,将金融监管主体扩展到与金融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将协同监管内容扩展到金融生态的各个环节,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

(四)健全发展绿色资源交易环境

主动参与构建市级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平台,扩大和深化排污权、用能权交易,积极推进水权、农村综合产权等交易试点,完善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促进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促进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