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消保委发布春节期间消费预警
发布时间: 2022-01-27 来源:区市场监管局 [ 字体: ]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各大商场、超市等消费市场进入销售高峰期。有效规避消费风险和消费纠纷,结合近期市场消费热点和节假日消费特点,吴兴区消保委发布消费维权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留意春节期间容易出现的消费“陷阱”,提前做好防范。

警示一:线上线下消费需理性

为促进节日消费,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一些经营者往往以“感恩答谢”“年末回馈老客户名义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消费者在选购节日产品,切莫被低价及各类促销活动冲昏了头脑,盲目消费。参加促销打折活动时,要详细了解清楚活动规则,特别要留意商家的促销信息、时间范围和限制条件等。线下购买商品或服务后消费者要主动索取票据证明并妥善保管,据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网络购物实行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但对于线下实体店购物的,无理由退换货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消费者在实体店购物后不满意,在商品无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是无法享有网上购物同等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权利的。所以,选择线下购买的消费者,购买时要详细询问相关退换货约定,保持理性,切忌盲目购买。同时,随着各类网购平台的崛起,网上购物也越来流行,广大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电商平台,不要选择无资质经营者,要仔细查看商品说明,多关注买家评论。注意购物的限制条件和附加内容,理性判断、合理选择谨慎下单,并保留网络交易记录。

警示二:选购食品需谨慎

  采购食品应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并注意索取发票、购货小票等凭证。在选购预包装食品时,购买时应查看定型包装食品袋上是否标注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山寨假冒伪劣食品,不购买超过保质期和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要选购新鲜食物,不要购买不新鲜的水果、蔬菜和水产品以及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 购买熟食卤味要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店产品。

警示三:外出就餐重卫生

春节期间,消费者若外出就餐,应选择清洁、卫生、有合法资质、管理有序的地点餐,用餐时建议采取分餐的模式,与其他桌隔桌而坐或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聚集,选择煮熟的食物,切忌食用生冷食物,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及制品。在购买土特产品时,应仔细检查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是否齐全、清晰。同时,不在无证无照的摊点购买食品。

警示四:年夜饭预订防侵权

消费者在预订酒店年夜饭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注意区别定金和订金,二者有本质区别;年夜饭一般是固定套餐,在挑选饭菜时,不要被菜名迷惑,尽量弄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和价格,同时弄清具体的收费项目,如是否可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开瓶费、包间费等;二是要看清饭店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预订好年夜饭的消费者要保存好相关票据,书面协议、收据、发票等凭证,以便在权益受损时进行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警示五:预付卡办理多留心

结合以往春节投诉,有关预付储值卡消费投诉数量往往居多,主要涉及蛋糕店、美容美发、健身等,引起纠纷原因多是持卡消费被限、丢卡不予补办、退卡退余款难、商家跑路等情况。预付费消费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消费者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谨慎做出消费决定。办理预付卡消费时,一是要看商家经营资质,是否持有证照合法经营;二是要观察该店经营情况,是否正常持续经营,店内宣传承诺的内容是否存在虚假宣传;三是充值额度要适当,切莫贪便宜充值过多,充值完要保留相关证据,做好备份,每次消费后让商家签字确认并注意核对余额。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经营者单方终止服务、停止经营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消费者应当立即依法维权。

警示六:老年“保健讲座”防坑骗

  越是节日期间就越是商家宣传促销老年保健品销售的高峰期,但一些不法经营者却以多种手段,如举办老年保健讲座、培训、上门服务等形式,邀请所谓的专家受益人现身说法,虚构或夸大保健品的效果哄骗老年人购买没有药物治疗功效、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昂的保健品,致使老年人遭受经济损失或身体健康损伤。所以,老年消费者一定高度警惕保健品虚假宣传的销售陷阱,发现虚假宣传行为可以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警示七 外出游玩重防疫

对于计划外出旅游来度过假期的消费者,要做好个人防护。在行程中要携带必要的口罩、手套和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切勿冒险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尽量选择短途自驾游的形式同时需及时关注各地疫情防控部门发布的疫情风险情况,保持警惕状态,避免侥幸心理。进入当地旅游景区时要关注防控要求,如实申报个人真实信息,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配合景区及相关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