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1-09626 成文日期: 2022-01-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住建局
吴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人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2-01-03 12:12:12

依据《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位规划,并按照吴兴区统一工作部署,制定《吴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人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主要阐明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人防领域“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方向、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人防事业发展的主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吴兴区住房建设在城市品质、城乡融合、生态环境、民生保障、房地产、建筑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2017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市、区)、2018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县区、2019年度全省农村危房治理改造绩效评价优秀县区、2017和2020年度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级优秀县区、2020年度建筑工业化优秀县区、2018-2020年度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多项省级荣誉。积极争取省级及以上各类专项资金、奖励等总计11.35亿元。

——实现新型城镇化增速提质人口规模显著提升,依据七普人口数据,全区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常住人口达7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73%,比“十二五”期末提高了6.4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7:1,接近全市平均水平,但明显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完成吴兴区文体中心建设、吴兴大道交通枢纽改造、环城南路片区更新等民生项目。小城镇综合整治完成目标任务,16个小城镇完成整治工作,其中6个小城镇被评为省级样板。全面启动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截至目前1个城镇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实现城乡环境显著提升。生态治理成效明显。持续推进治水、治气、治污工作,“十三五”期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区,夺得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到2020年底,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15万吨/日,较2015年增长53.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94%,完成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城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蓝绿空间不断提升,全区累计建成城乡绿道126公里,创建西山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新建了长荡漾公园、利济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75%。历史文化有序保护,“十三五”期间,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省级传统村落1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个,有效地对保护了历史文物古迹。美丽宜居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创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7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农村污水规范管理,全市范围内率先出台了《吴兴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全过程管理工作方案》,部分内容被省工作方案采纳,全区累计接收移交终端801座,覆盖147个行政村,受益农户2万6千余户。

——实现住房民生持续改善。通过五年奋战,基本形成“租、售、改、补”等多层次住房市场体系和广覆盖住房保障体系。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有序发展,累计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912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住房保障事业稳健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到23%,全区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6个,开工套数达12510套,其中货币化安置占比达62%,公租房申请进入常态化,全面实现线上申请与审批,及时提交至湖州市住房保障办审核。实现城乡危旧房“一户不落、动态清零”,全面完成城乡危旧房摸排工作,通过“腾、拆、修、控”等模式,完成了中心城区危房治理改造51幢、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63户。旧改工作持续发力,基本累计完成旧住宅改造面积2263.41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含综合整治)2392.97万平方米,完成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46台。持续加大问题建筑修缮工作,开展了白蚁防治345项,涉及建筑面积1640万平方米,制定了《吴兴区住宅渗漏专项整治方案》,完成小区住宅渗漏维修5057户,超额完成整治任务。

——实现建筑行业提档升级。坚持以绿色为导向,建筑产业加快提档升级。建筑业产值贡献全市半壁江山,2020年全区完成建筑业产值475.69亿,占全市的56.3 %,较2015年增长36.07%,入库税收占比8.3%。建筑业房地产税收占全区税收的35%左右。绿色建造快速发展,全区建成1家新型建筑工业化基地,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424.8万平方米,是“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的8.5倍。绿色建筑在民用建筑中100%全覆盖,全区创建高星级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1项,2020年实施吴兴区住宅及公建绿色建筑项目共计40个,建筑面积275.682万平方米,建成了吴兴区文体中心、吴兴区人民医院、织里镇文体中心等多项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办理节能审查16项,建筑面积108.79万平方米。夯实行业发展政策保障,出台了《关于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吴十条”)等相关文件,有效缓解了建筑企业外迁困局。

——实现改革创新释放红利。全面深化建设领域改革,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五年来,审批平台不断升级,浙江省房地产审批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2.0”已全面使用,形成“统一收件、统一审批、统一出件”全流程审批,实现系统全覆盖,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和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构建了全区统一的农村生活污水数字化智慧监管平台,其主要涵盖运程监控、信息收集、人员管理、数据分析和故障报警等13项功能,全区已建设10吨及以上的170个农村生活污水终端远程监管工程,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运维信息全掌控、智慧监管无盲区。

——实现现代治理走在前列。创新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吴兴区成为全省唯一列入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的县区,在全省首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平安实训基地、片区网格工作站等创新载体,承办“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国际论坛,基层治理的“织里经验”成为全国样本。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为目标,开展“二定四分”、智慧监管、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等工作,312个小区实现垃圾精准分类、单位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覆盖率85.1%(建制村),累计完成省级示范片区2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34个、省“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示范小区11个、省“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示范商业街区8条、省级高标准示范村6个,创建市级标杆小区148个,市级垃圾分类处理标杆村71个。 创新开展“五色工地”和“红色物业”创建工作,累计创建了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49项,省标准化工地18项。出台了《“安居吴城”红色物业示范点建设标准实施方案(试行)》,全区累计创成红色物业示范小区127个,其中评出标杆小区20个。

“十四五”时期发展新形势

“十四五”期间,我国城乡建设事业正面临大变革,具体表现在:国家层面,社会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要求着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品质之城;区域层面,“轨道上的长三角”计划正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落地;省市层面,浙江省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湖州市也在加快创建“共同富裕绿色样本”,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基于此,吴兴区“十四五”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将已迎来了“五个新”实施环境。

——建设理念上,人民城市成为新热点。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基本要求,要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打造高品质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

——建设模式上,存量更新成为新常态。国家层面已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增量空间非常有限,尤其是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突破70%的拐点,城镇化将进入缓速提质发展新阶段,存量更新将成为全省城乡建设的新常态。

——城乡关系上,共富均衡成为新要求。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指引下,上海同城化大都市圈、G60科创走廊等战略加快实施,吴兴区迎来参与区域同城一体化建设的更多机遇,城乡融合发展将进入新时代,城乡建设部署需要进一步考虑大区域的共建共享要求。

——考量标准上,好不好成为新准则。湖州市正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品牌,突显城市的现代性和美丽宜居性,成为新时代全市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项目要在补齐短板、保障民生的基础上,向建设好不好、是否从群众切实需求角度出发,向引育高能级现代城市设施方向上迈进,加快提升城市能级。

——建设管理上,数字智治成为新手段。现代城市发展正快速推进智慧化,对以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化建设管理体系建设越来越迫切,万物互联的“云上城市”加快形成。数字化城乡全域治理加快纵深推进,更突出全域一盘棋。

二、“十四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吴兴区委四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稳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要求,聚力“做大城区、做精镇区、做美乡村”,实施空间优化、民生提质、风貌提升、行业提级、设施提标和管理提效的“一优五提”行动,构建“城强、镇特、村美”城乡发展新格局,助力“生态吴兴、科技新城、产业强区、幸福吴兴”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崭新窗口。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注重高端要素集聚、高端项目业态培育和高素质人才招引相结合,数字赋能城乡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创新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打好存量盘活和增量用优组合拳,成为引领湖州滨湖花园城市能级提升的生力军和先锋队。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城乡融合均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突出城乡统筹、建管并重,扬优势和补短板并重,合理分配城乡发展资源要素和重点建设工程,推进城乡空间共管共治、城乡设施共建共享,大力培育镇村生活圈体系,构筑城乡共融互促的幸福家园。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行业低碳转型。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绿色建造,提升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并探索节减排能、节水接地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探索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管理模式,打造绿色生态城区。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城市智慧包容。多部门联动,突出以特色山水为基底,各类平台为支撑,蓝绿网络为纽带,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板块,加快塑造“美丽+”、“数字+”的特色场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一流优质要素汇聚吴兴,合力共绘山水融城的现代版吴兴清远图。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家园乐活宜居。突出问题和目标导向,瞄准发展所需、百姓所盼、民心所向的“关键民生实事”,精准施策,让公共财力“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市场”,实现“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升全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总体定位,推动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风貌同步提升,让“一塘十山十漾”诗意栖居的生态花园成为滨湖花园城市的标签,加快构建空间格局协调美、民生服务便捷美、城乡风貌和谐美、产业发展生态美、支撑设施韧性美、城市治理智慧美的活力新城和幸福家园,努力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主力军、滨湖花园城市建设的主担当和“重要窗口”示范样本的主场景。

到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常住人口规模达到85万人以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一塘十山十漾”的城市蓝绿网络初步形成,在全市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中走在前列。

到2035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5%左右,常住人口突破百万,城乡融合高质量实现,“一塘十山十漾”的吴兴绿色生态城区全面建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高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十四五”期间,吴兴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规划指标体系共分为6大类24小类,具体如下。

吴兴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

主要指标一览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湖州市

吴兴区

2020

2025

范围

指标类型

2020

2025

范围

指标类型

城乡融合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5.64

72

市域

预期性

73

78

全区

预期性

2

美丽城镇创建数(个)

12*

44*

市域

约束性

1*

4*

全区

约束性

3

省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个)

145*

≥177*

市域

预期性

17*

23*

全区

预期性

4

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覆盖率(%)

/

100

市域

约束性

/

100

全区

约束性

5

农村生活污水出水达标率(%)

80

95

市域

约束性

80

95

全区

约束性

6

管道燃气行政村覆盖率(%)

/

60

市域

预期性

/

60

全区

预期性

住房保障

7

老旧小区改造个数

/

150

市域

约束性

/

39

全区

约束性

8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数量(部)

103*

1500*

市域

约束性

46

*200

全区

预期性

9

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

23

24.5

市域

预期性

23

24.5

全区

预期性

10

住宅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率(%)

/

90

市域

预期性

/

90

全区

预期性

绿色生态

11

城市绿化覆盖率(%)

46

≥47.5

中心城市

预期性

46

≥47.5

城区

预期性

12

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

-

-

-

87.75

≥90

城区

预期性

13

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30

35

中心城市

约束性

16.27

≥35

城区

约束性

15

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的建成区面积比例(%)▲

26

55

中心城市

预期性

26

55

城区

预期性

产业壮大

16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845.5

1500

市域

预期性

475.69

700

全区

预期性

17

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2

5.5

市域

预期性

6

6.2

全区

预期性

18

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

-

-

-

-

35.77

>50

全区

约束性

城市

运行

19

城市路网密度(km/km2

7.4

8

中心城市

约束性

6.3

8

城区

预期性

20

建设领域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覆盖率(%)

/

100

市域

约束性

/

100

全区

约束性

21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6.38

≤6

市域

约束性

7.67

≤6

全区

约束性

22

B级以上桥梁覆盖率(%)

100

100

中心城市

约束性

100

100

城区

约束性

数字管理

23

建成区城市智慧化管理覆盖面(%)▲

/

100

市域

预期性

/

100

全区

预期性

24

区平台与当地“城市大脑”可通尽通率(%)▲

/

100

市域

预期性

/

100

全区

预期性

注:1.带*指标为累加值。2.带▲为省级以上目标,其余为市“十四五”确定目标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任务

   (实施空间优化行动,打造城乡融合引领区

1.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坚持城乡统筹一体,提升完善“一主、一副、双区、双节点”的城乡空间格局。其中:

——一主:吴兴主城区。包括八里店片、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织里片,是南太湖城市带“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八里店片区承载着城市副中心和接沪融杭枢纽门户职能,规划重点加快推进核心区域功能完善,并推进湖州东站片区站城联动发展,有序推进站前配套设施及路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做强产业功能,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全力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织里片区以省级试点小城市培育为契机,老城区城市功能培育与东拓区产业平台拓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子,加快推进职住混合区块更新改造,推动城市由童装制造名镇向儿童友好名城提档升级,并继续探索基层社区治理新范式,打造社会治理先行地、美好生活试验区。

——一副:埭溪区级副中心。以中国美妆小镇和阳山时尚谷为双引擎,加快提升南部副中心功能。对标法国格拉斯香水小镇,做大美妆小镇产业平台,完善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为以产业为核心,融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唯一化妆品特色小镇。着力实施“五谷丰登”计划,联动美妆小镇,高水平启动阳山“时尚谷”开发建设,高标准配套建设“创谷”智慧型基础设施,扶持培育“时尚+”产业,带动美妆小镇美丽“蝶变”,打造为服务长三角的“时尚乐活体验谷”。

——双区: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和世界级太湖港风景区。其中,西塞山旅游度假区以西塞科学谷为近期抓手,大力推动好生态孕育创谷经济,高标准做好高端科创产业引入的配套支撑设施建设工作,并联动妙西小城镇建设,优化提升全域整体风貌和空间品质,打造成为享有国际美誉度的“原乡休闲目的地、全域文旅示范区”,并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度假区。太湖溇港风景区以保护并展示世界级水利灌溉工程遗产为核心,以建设美丽田园、美丽村庄带为契机,高水平保护提升南太湖特色村庄带,加快完善乡村生活服务设施和必要的休闲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湖文旅体验目的地。

——双节点:道场和东林。东林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础,全力促进乡村集聚,进一步完善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镇基本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成为全省土地综合整治标杆。道场乡北片加快融入城市发展,南片培育施家桥集镇综合服务功能,并尽快启动南郊景区整体开发,系统谋划建设山体景区内外交通路网、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成为湖州市的郊野公园。

2.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六个有”为目标,融入未来社区理念,分批推进2000年以前建成、近5年未实施综合改造且今后5年未纳入规划征迁改造范围的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十四五”期内,配合市级部门分批推进39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现老城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

——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模式。综合考虑项目紧迫性和可实施性,优先实施基本不涉及房屋征拆的项目“微更新、微改造”。探索整治、改善、保护、活化等“细而微”的更新手法,对沿街立面整治、环境净化美化、公共设施改造等内容进行整治升级。

——推广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遵循“业主主体、政府引导、条件成熟”原则,强化配套政策支持,加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广宣传力度,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0台以上。

——谋划推进一批地块更新改造。以闲置、破旧的低效地块和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风险大的地块为更新改造重点,“十四五”期内,率先启动老城片区16个地块更新改造,适时推进织里老镇区低效用地收储及更新改造,系统谋划推进环渚工业园、湖东工业片区整体更新,打造环渚、湖东城市更新样板区。

——实施城乡危旧房改造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加强日常巡查,动态监测城镇房屋质量,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十四五”期间,完成全区既有住宅房屋摸排建档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一户不落、动态清零”为目标,对农村地区危房,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改造,确保D级危房不住人,C级危房及时实施改造,切实保障群众住房安全。

专栏:吴兴区城市更新行动

1.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老旧小区39个,约194万平方米,共计29746户,受益人群约7.5万人。

2.拆旧建新。拆旧建新16个区块,征收房屋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计4824户,约1.2万人。

3.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拓展提升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留改造震远同厂房,建设龙溪港E地块工业遗址,二里桥水运历史展示区。

4.建设城市经济发展载体。利用老城片区16个征收地块,16个存量地块,腾出住宅用地370亩,商业用地260亩,新增地上建筑面积约76.6 万平方米,全力拓展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高端商务办公、创新创业平台。

5.打造环渚城市更新样板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221亩,征收企业31家,打造占地面积约300亩的未来社区和242亩城市经济综合体。

3.提升交通门户地位

——助推区域大交通建设工程。以建设“轨道上的湖州”为契机,配合推动沪苏湖高铁、湖杭高铁、如通苏沪城际、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等4条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加快完成湖州东站站场及站前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稳步推进10条现代公路建设工程,优化城区对外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湖杭高速,打通湖杭高速二通道等新建及改建工程,完善104国道、318国道、302省道、214升到等对外交通网络优化布局,无缝对接长三角区域公路网。

——完善城市内部交通路网,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谋划推动5条快速路建设工程,构建“两横三纵”快速路网,提高城市组团间联系效率。以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路为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完成吴兴大道东延、湖织大道东延、同心路(吴兴段)、湖山大道南延吴兴段、阿祥路南延、湖州东站城市联络线等道路工程,鼓励结合城市干线道路建设改造,同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结合重点片区开发建设,谋划推进湖州东站片区、高新区万亩大平台、织东东拓区等片区道路建设工程。

专栏:吴兴区城市交通完善重点工程

谋划建设5条快速路“十四五”期间启动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待G318国道改线完成后,适时启动湖浔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远期谋划二环北路(长安路)改造、南太湖大道快速路改造、新建织东快速路。

优化城市内部路网。完成湖织大道、大港路、栋梁路改造,打通吴兴大道东延、湖织大道东延、同心路(吴兴段)、湖山大道南延吴兴段、阿祥路南延等断头路。争取康泰西路西延、经十路北延,谋划完善高新区片路网建设、织里镇路网改造等工程。

   (实施民生提质行动,打造服务惠民示范区

1.瞄准“住有优居”,提升住房服务水平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结合棚户区改造、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和工业用地允许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基本满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十四五”期内,全区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不低于省市下达任务要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8500套。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发展定位,做好住房市场“稳市场、防风险”工作,加强商品房销售数据监测和分析,合理调控销售节奏和住房市场价格,维护市场供需关系,严查各类扰乱市场、哄抬房价的违规行为,以“蜗行牛步”代替“大步流星”走出商品房价格健康曲线,严防价格波动幅度异常,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

——推进红色物业全覆盖。严格执行《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考核办法等配套政策体系,促进形成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坚持党对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以吴兴城区为重点的“红色物业”示范点创建工作,着力打造红色物业“一小区一品牌”,引导红色物业从抓示范到全推广升级。到2025年,力争实现吴兴城区居民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

2.聚焦“共富示范”,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

以街坊、邻里和社区为基本单元,以高质量创建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目标,高品质打造5-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并重点突出城镇5分钟、15分钟步行生活圈和乡村30分钟骑行生活圈建设,打造家门口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提升宜居服务水平。

——完善全龄段教育设施。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十四五”期间,续建完成吴兴区第一中学改扩建工程,新建诸墓漾等4所幼儿园,实施诸墓等6所小学新建扩建工程,新建新城等2所中学。

——补齐医疗设施短板。推进医疗设施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构建全覆盖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15分钟健康服务圈”。“十四五”期间实施吴兴区中医院新建工程,谋划建设吴兴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防疫中心)建设工程。

——构建多元化养老设施体系。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设施体系。高标准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深化医养合作,加强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鼓励规范化设置社会养老机构和康复中心等设施。

——健全普惠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实施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全区各乡镇(街道)实现图书分馆全覆盖,打造浙江省满意图书馆。完善乡镇文体中心(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实施文化走亲,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打造高品质的体育设施网络。续建完成织里镇文体中心项目,提升区级体育设施服务能力。以规划为统领,以构建5分钟便捷社区体育健身圈为目标,加快推进社区级体育设施建设,结合公园提升改造、滨水绿地广场等,完善休闲健身和运动设施,增设一批休闲健身路径、室外灯光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

3.对标“无废城市”,健全环卫运行体系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严格落实好上级部门对垃圾分类等方面的指示,积极助推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城乡垃圾分类措施有差别、分类目的无差别的一体化发展目标。

——强化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在投放环节的“准”、生产环节的“控”、流通环节的“限”、消费环节的“管”上下功夫,加强源头管控,深化“光盘”行动,实施“限塑令”,开展外卖、快递包装整治,限制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

——深耕分类模式。全面推进“二定四分”模式转换,强化分类投放驿站的精细化、日常管理,形成稳定有序的交叉管理制度。通过“最美分类驿站”评比活动,促进居民对居住分类工作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提升幸福获得感。推进物业承接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智慧化,扩大智慧分类覆盖面。“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区居民小区分类模式优化全覆盖,投放驿站智能化监管全覆盖。

——推进回收利用。疏通可回收物回收渠道,深化居民小区每周定点回收活动,建立“宣传+回收”的可持续机制,提高居民分类参与感与获得感;加强与市场回收企业的战略合作,继续实行“固定站点+流动车辆”相结合的回收模式,“十四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规范有序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2个,建成并挂牌30个资源化服务站,扩面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布设,实现3公里半径辐射面全覆盖。

——创建试点示范。按照相关任务要求,“十四五”期间,建成14条垃圾分类示范样板街,新增创建省级示范片区3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0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5个、省“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示范小区5个、省“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示范商业街区5条。

——调动全民参与。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村、进家庭、进商场(市场)、进宾馆(酒店)、进窗口“八进”活动为抓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理念入脑入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十四五”期间,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达到95%以上、准确率达到90%以上,单位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5%以上。

专栏: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程

加强固体废物重点行业整治提升,鼓励企业开展综合利用处置,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加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处置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补齐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缺口。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覆盖固体废物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平台。重点推进年产10万辆废旧汽车智能拆解循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年回收处理10万吨废轮胎绿色循环利用项目、吴兴区东部新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实施风貌提升行动,打造全域美丽样板区

1.创建城乡风貌样板区

以打造“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为目标,全面提升吴兴区全域城乡风貌,塑造一批“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特色场景。“十四五”期间,打造3个城市风貌示范区和3个县域风貌示范区。

——2022年:建成2个城市风貌样板区(东部新城风貌样板区、衣裳街-小西街传统风貌样板区)和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太湖溇港风貌样板区),并争创“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样板区”1个(东部新城风貌样板区)和“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1个(太湖溇港风貌样板区)。

——2023年:建成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埭溪-妙西时尚乐活风貌样板区),并争创“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

——2024年:建成1个特色产业城市风貌样板区(吴兴西塞科学谷风貌样板区)。

——2025年:建成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东林-道场文化休闲风貌样板区),实现全域美丽。

2.构建5分钟亲水见绿圈

——建设“一塘十山十漾”的城市公园体系结合《吴兴区“一塘十山十漾”公园建设实施方案》,联动南部山林库塘、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线形绿廊等蓝绿本底空间,以百里绿道为脉络,以十山十漾为特色,构建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高品质城乡蓝绿公共空间。到2025年,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以上,全区省级园林城镇覆盖率100%,基本形成全区皆园、景城相融、生态绿色的园林城市格局。“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诸墓漾公园、万谦漾公园、乌山公园等工程建设,同时推进一批滨水公园、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积极配合《湖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湖州市城市绿线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升吴兴区公园品质,做出吴兴特色。

专栏:一塘十山十漾公园

一塘:頔塘,打造为航运文化公园,涉及面积约51.2公顷。

十山公园:分别为西山、升山、义山、乔木山、沈长山、移沿山、戴山、毗山、乌山和蜀山公园,涉及面积约320公顷,实施“爱山花苑”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十山十景、多彩文章主题公园, 

十漾公园:分别为西山漾、西湖漾、乌几漾、南荡漾、诸墓漾、大河漾、万谦漾、塔荡漾、南塘漾和钱山漾公园,涉及面积约703.7公顷,实施“花漾年华”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十漾十花、五光十色主题公园。

专栏:15座街角(口袋)公园

定义:呈斑块状散布在高密度城市建城区内,用于解决对休憩环境的需求而产生的,最便捷服务居民的微型开敞空间。

规模:一般在数百到数千平方米之间。

特征:多“见缝插针”利用城市空地或被遗忘的空间而建,一般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功能高针对性,呈离散性分布等特点。

实用性:立足人性化尺度,可较好满足居民日常、高频次活动。因此,可更好地适应高密度、高人流的建城区更新改造需求。

“十四五”期间, 15座街角(口袋)公园,详见下表。

序号

位置

用地面积

备注

1

紫云花园北侧街角地块

约8.5亩

改造提升

2

老大通桥南堍滨水地块

约5.2亩

新建

3

广场后路与环城北路交叉口西南角地块

约9亩

新建

4

苕溪路和环城东路交叉口东南角地块

约2.1亩

新建

5

红旗路与西门下塘交叉口西南角地块

约2亩

新建

6

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西侧入口处地块

约5.6亩

新建

7

仪凤桥南堍以西小市河南侧滨水地块

约5亩

新建

8

朝阳新村南侧临街转角地块

约2.2亩

新建

9

鸿泊湾小区南侧滨水地块

约9亩

新建

10

东湖家园移动原供销石油公司油库地块

约16.8亩

新建

11

织里浙北大厦西侧滨水绿地

约22.5亩

新建

12

人民路南侧凯旋路西侧中段地块

约3.7亩

改造提升

13

老织里医院织里路与康泰路岔口街角地块

约3亩

新建

14

富康路南侧滨水地块

约2亩

新建

15

郑港安置社区西侧南侧滨水地块

约18亩

新建

——打造省大花园的“耀眼明珠”。落实浙江省“大花园”的“浙北精品旅游带”建设行动,实施山水融城发展战略,谋划争创1-2省大花园的“耀眼明珠”,推荐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和太湖溇港魅力片区。

——完善城市慢行绿道网络。通过山体游步道建设和滨水空间、生活休闲慢行系统及城市绿道建设,提升山水辉映、蓝绿交织的宜居环境,塑造山、水、城相融的花园城乡环境风貌。

——建设一条城市活力中央公园。“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打造一条长14.6公里、宽约1-2公里的城市活力中央公园(西山漾-太湖都市活力公园),南部山林步道,活化带动城乡发展。

3.创建绿色智慧社区生活场景

对标未来社区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及九大场景创新要求,将其先进理念和发展要求积极应用到城市社区开发建设与管理,谋划推进新开发居住地块的未来社区建设,因地制宜推动既有住区的未来社区提升改造。

——创建未来社区。贯彻未来社区发展理念和建设模式,对照未来社区“一统三化九场景”目标要求,科学指导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居住小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居住区现代宜居水平。“十四五”期间,加快完成已纳入省级创建名单的2个未来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创建一批未来社区,形成未来社区建设示范带,争创省级“最佳实践案例”和示范点。鼓励新开发住宅小区、老城区老旧居住区改造采用未来社区标准进行新建或改造。

专栏:吴兴区未来社区

1.建设吉山未来社区。按照“一次规划、抢抓试点、分步实施”原则,规划建设占地面积857亩的吉山未来社区,涉及 6558 户约2万人、征收房屋面积约57万平方米。

2.建设南塘漾未来社区。以“水韵画卷、魅力南塘”的整体定位,推进建设占地738亩的南塘漾未来社区建设,涉及1.1万人,拆除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

3.推进建设未来社区示范带。以南塘漾未来社区(新建类)为中心节点,以蜀山未来社区(新建类)、章家埭未来社区(新建类)、红树湾未来社区(旧改类)、闻波未来社区(旧改类)、上强未来社区(拆除重建类)等为支撑节点,分步实施,打造成为全省首个未来社区示范带。

——打造绿色社区。以城市社区作为实施单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2021年,吴兴区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初见成效,4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建设行动并达到要求;2022年,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取得显著成效,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建设行动并达到要求;2025年,力争实现中心城市范围内城市社区参与创建绿色社区全覆盖。4.贡献美丽宜居示范样板

——创建3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着眼于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把美丽城镇作为城乡统筹的战略支点,深入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全面落实《湖州市吴兴区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围绕美丽城镇建设“十个一”、“五个美”目标要求,有序推进3个乡镇美丽城镇建设。2021年,争创埭溪镇(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2022年,争创妙西镇(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东林镇美丽城镇达标镇。到2023年,全区所有乡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标准。

——提升1条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带。深入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带建设工作,以吴兴区溇港文化示范带为样板,结合文化展示、特色农业、体验式采摘、民宿等多种村庄经济发展新模式,形成一批宜居宜游的特色美丽宜居示范带。

——创建6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有序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融入“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三大革命”等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以点带面,连线成网,全面带动乡村振兴。强化村庄设计在乡村建设风貌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并严肃落地实施。 “十四五”期内,全区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3个,推进一批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落地试点。

4.保护展示特色历史文化

“十四五”期间,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湖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

——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引领,以沿线特色村落为依托,以下菰城遗址、钱山漾遗址、丝绸小镇为节点,深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以义皋村入选第二批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为契机,深入挖掘吴兴文化内涵,推进千年古城建设工程。实施毗山文化遗址公园、钱山漾考古遗址公园,“千年古城”复兴计划。

——持续开展“三名”保护、历史建筑等活化利用。深化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保护行动,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化村建设,打造一批彰显丝绸文化、溇港文化、陆羽《茶经》故里等吴兴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之窗。同时加强白蚁防治工作,推进“拯救老屋”行动。

——深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行动。注重特色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着力打造南太湖特色村落保护示范带,“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义皋-伍浦4A级景区创建工作,潞村村古村落整治提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配合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加强文物安全监管,推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

实施行业提级行动,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1.创建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

以西山漾片区为核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范围为东至南太湖大道,南至吴兴大道,西至三环东路,北至中兴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0.35平方公里。推广节约型绿地、绿色建材应用,“十四五”期间,片区内各项建设活动需参照《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开展,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二星级标识。


吴兴区绿色生态城区范围图

专栏:绿色生态城区

依据《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绿色生态城区要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生态和绿地、产业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建设区。

节约型绿地:依据自然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资源使用效率和较少的资源消耗的绿地。吴兴区绿色生态城区内商务、办公等公共建筑需融入屋顶绿化设计。

绿色建材:吴兴区绿色生态城区内新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5%,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不低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总面积的5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争创1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建筑项目。

大型公共建筑:办公、商场、医院、宾馆。

2.壮大绿色建筑产业

——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引导建筑行业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钢结构建筑。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加大新型建筑工业化基地培育扶持,加快推进建筑设计模块化和施工标准化。“十四五”期间,政府投资建设类项目全部实现装配式建造,着力引导农村新建房屋采用装配式建造。力争建设1家省级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不小于50%,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5%。

——提升绿色建造水平。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号召,编制实施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到2025年,力争绿色施工达标率80%以上,实现竣工项目建筑节能验收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全覆盖。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美丽城镇建设”、“城乡风貌整治”等工作,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步实施自然通风、采光、建筑节水和建筑环境改造。到2025年,力争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面积2万平方米。

3.培育壮大行业队伍

——培优扶强行业队伍。深化推进企业资质改革,强化行业信用、人才和市场拓展管理,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和引进2家以上综合资质企业,扶持发展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强化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管理。出台扶大育强政策,实施本地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引导、扶持企业拓展外地市场。鼓励本土企业与大型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及知名房地产企业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开拓区外市场。积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和推行工程总承包,引领建筑产业向更高更远领域发展,打造建筑业强区。积极构建吸引建筑业人才的政策体系,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质量。给予引进人才一定政策支持,同时加快培育与建筑工业化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产业工人,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鼓励建筑业企业建立稳定的骨干技术工人队伍。

——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加强源头管控,强化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对农村建筑工匠定期开展培训,到2022年,实现全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所有乡镇全覆盖,挖掘、培训一支优秀乡土建筑设计、建筑队伍。

——打造建筑精品工程。以数字化智慧建造为导向,创新建筑设计和建造方式,鼓励企业积极争创政府质量奖和“标杆工地”。“十四五”期内,力争创建1项以上国家级“鲁班奖”,累计创建5项以上省级“钱江杯”优质工程奖、35项以上市级“飞英杯”优质工程奖。

4.健全行业现代管理体制

——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引导“投资、建设、监管”相互分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清单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推进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严格按照省市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考核办法的要求,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施工。完善安全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现场的随机抽查。

——健全完善建筑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为核心,健全行业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与应用。推进建筑行业信息化改革,强化智慧工地管理,建设数字化建筑工地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切实守牢建筑领域质量安全生产底线。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进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府购买监理巡查服务等试点。持续推进“五色工地”创建, “十四五”期内,争创“五色工地”75个。

专栏:五色工地

概念:“五色工地”即以党建为引领的“红色工地”、代表文明环保规范施工的“绿色工地”、代表智慧现代的“蓝色工地”、象征清廉安全的“青色工地”和推动工程质量精益求精的“金色工地”。

意义:“五色工地”既是施工领域各项要求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建、质量、安全、文明、环保、廉洁等方面标准化管理的样板。

——建立完善健康透明的市场信用体系。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信息与行政审批、招标投标、监督检查、评优评先、工程担保等事宜关联,加快构建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新型建筑市场监管机制。提高执法从业人员业务能力。重点针对建筑市场违法挂靠、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从降低资质、市场禁入、相关当事人和单位追责等方面加大处罚力度,维护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十四五”期间,继续纵深推进“湖州无欠薪”行动,进一步强化长效治理、全程治理、协同治理、数字治理,稳固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建设的和谐基础。

实施设施提标行动,打造韧性城市标杆区

1.完善供应设施,筑牢高韧性生命线

——优供水。加大优质水源供给,形成“老虎潭水库、安吉两库引水、东太湖”的“三位一体、互为补充、互为备用”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 100%,加强老虎潭水库水源保护和供水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工程。鼓励推进分质供水,加大再生水设施建设,吴兴区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十四五”期间,新建改造吴兴区给水管长度不少于30公里,切实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饮用水安全。

——保供气。优化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站建设布局,续建完成设计储存规模2000立方米的湖州新奥燃气液化天然气(LNG)应急储配站建设工程,基本形成保障吴兴区范围内3天日均用气量的应急储气能力,城燃企业形成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气能力。结合城市新区道路建设和老城区道路有机更新,同步推进燃气管网建设;开展城乡供气均等化行动,由点到面加快燃气管网和配套设施向乡镇和中心村延伸,实现镇、村通燃气目标,为落实“生态吴兴”和“幸福家园”战略做好基础工作。

2.健全治污设施,争创“零直排”标杆区

——治污水。继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工作,主要以工业园区、住宅小区、集镇市政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主,到2025年基本完成吴兴区城区及工业平台雨污分流制管网改造,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覆盖率100%。进一步推进吴兴区范围内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尽快实现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提标改造,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改造)污水管网75公里,管网排查100公里;新建雨水管网50公里,提标改造管网25公里,全面完成城区易涝积水点改造工作,完成10万m3/d东部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迁建市北污水处理厂和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进一步调高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力争实现八里店镇、织里镇、妙西镇和道场乡四个乡镇污水纳入中心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埭溪镇和东林镇一镇一处理厂全面提升改造并按需实时扩容目标,续建完成湖州东郊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扩建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实现标准化运维,提标改造一批污水治理设施。

3.统建地下设施,构建智慧化管线网

——开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普查。深化落实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综合试点工作的精神,有序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掌握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功能属性、建设年代、结构形式、地理信息、运行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将其纳入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时更新追踪,形成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一张图”,为城市打造高韧性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市政管网规划和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智慧化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强化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加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综合体、人防设施等统筹衔接,局部地区优化功能布局,通过连廊互联互通,提升地下设施的利用效率。

——更新一批城镇老旧地下管线。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镇地下市政管网建设布局,实施存量优化工程,推进市政管线智能化改造。遵从规划引领、统筹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共享的原则,切实规范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动态完成现状存量超设计年限管线的更新替换。

——强化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智慧管理。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地上与地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管控。融合已有智慧管理平台接入湖州“城市大脑”,稳步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建立健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同步维修、共同巡检等机制。

4.提升监管设施,构建现代化风控网

——积极配合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依据住建部的通知要求,开展2021年度城市体检工作,对照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将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方面开展自查自检,如期全面完成城市体检工作。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规划建设。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协助完成吴兴区防洪排涝专项规划修编工作,科学规划并指导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排水系统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

——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集中开展各级城镇易涝点全面排查治理工作,“十四五”期内,开展海绵城市详细规划设计,重点结合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和小区新建改造,分批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创建一批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到2025年,吴兴区城市建成区海绵化建设改造比例力争不小于55%。

5.夯实安全设施,构建全天候防护网

——加强城市人民防空建设。“十四五”期间,开展人民防空的规划编制,加强对区域范围内人民防空设施建设的指导。尽快完善吴兴区内地面和地下人防指挥所的建设;健全应急保障系统,促进互联互通;新增10台警报,加快实现城区报警系统全覆盖;加强人防专业队伍的建设。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指挥体制更加高效、指挥场所更加完备、信息系统更加顺畅、规划体系更加科学、防护工程更加优化、重要目标防护更加规范、救援力量更加有效、基层人防基础更加牢固、宣传教育更加普及。

专栏:吴兴区人民防空五年计划(2021-2025)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抓好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任务:

1.抓好人防工程建设:加快人防工程建设速度,力争在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和专业队工程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认真贯彻落实省人防办新规定,同时配合市、区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开展人防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加强工程维护管理,认真开展人防工程安全检查和物业化维护管理住宅小区人防工程工作,确保在畅通使用人防工程的同时,保障好战时功能。

2.抓好应急设施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指导民防专业队开展组训和演练;进一步完善人防疏散场所配套设施建设,落实疏散安置、物资储运和供应职能,提升保障能力;改造升级老警报系统,做好通信警报基础业务;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完成每年“5•12”“9•18”警报试鸣任务,组织社区、重点目标单位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推进重点镇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3.抓好系统信息建设:加强指通设备操作和维管,健全管理制度,开展指挥通信训练;抓好重点镇人防指挥平台建设,已建成的重点镇进一步加强管理;增添指通高新器材,增强应急通信能力。

4.抓好人防管理建设: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加大人防执法力度,做好现行人防结建政策与上位法衔接工作,完善出台配套政策。做好基层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五进”工作,做出吴兴区人防宣传教育特色。“十四五”期间,指导并力争完成织里镇中学、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人防教育示范学校建设.

——优化消防与应急救援设施布局。按照“全灾种、大应急”发展要求,优化城市消防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消防队建设,补齐消防设施短板,持续改善现有消防装配,重点完善适应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装备设施。

——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安全系数与应急能力。按照分级分类分区原则,有序开展公共设施全面安全排查工作,重点筛选出年久失修的设施和有安全隐患的场所,做好定期维护工作, 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城市安全风险地图构建工作。完善城市公共卫生设施,提升公共安全预警、检测能力。“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完善分梯度、全覆盖的公共卫生防控网络体系。

——完善城市防灾设施建设。联合编制《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规划》,科学指导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严格按标准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救援通道,科学做好常态化维护管理。进一步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公园、大型场馆(如体育场、中小学校)融合式地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并开展各类城市灾害的应急演练。严格生命通道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承担防灾救灾通道功能的道路系统。

实施管理提效行动,打造数字改革先锋区

1.拓展多维数字化应用领域

——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数字化管理。推进全过程图纸数字化,搭建数字化行业管理平台,加快构建档案管理、在线接收、以图查档三位一体的城建档案全流程管理系统,推进城建档案100%数字化管理,实现建设项目报送全线上化,实现一网统管。实行建设工程档案双套制移交进馆模式,即建设单位按规定报送纸质档案的同时,应一并报送符合规定的电子档案(包含声像档案)。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乡村智慧水利、智慧交通等建设;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乡村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融入“浙里办”数字三农专区,积极推广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使用;建立乡村重要资源天空地一体化全域地理信息“一张图”,全面推进农村住房、人居环境等领域数字化管理。

——完善五大数字智管应用领域。“数字城建”综合应用领域,围绕城市新基建,推进智慧水务等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和推广智慧城市道路等内容,推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打造新城建驾驶舱,进一步提升城建管理的效能;“数字住房”综合应用领域,通过优化住房保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提升房地产交易及信用监管数字化效能、加强城乡房屋使用安全智慧监管,实现对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和服务,提升物业服务智能化水平和行业发展监测预警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住房建设领域的服务水平;“数字环卫”综合应用领域,依托数字环卫、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大脑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应用物联感知、视频感应、空间定位、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可追踪、可溯源的现代环卫数字化应用场景;“数字建筑”综合应用领域,在强化智慧工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速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全面提升建筑产业科技化、智慧化水平;“数字镇村”综合应用领域,充分实现网络设施数字化迭代,提升电力通信设施,加强城镇和农村的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并纳入城市大脑体系,提升基层智治水平。

——拓展多个数字应用场景。始终坚持场景化应用,通过“一码、一图、一库”的方式,打造“工地管理、未来社区、物业管理、住房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等N个场景应用,多部门协同制定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应用场景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部门,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十四五”期间,全面融入市级城乡建设数字化系统,助推湖州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迭代升级智慧社区。以南塘漾未来社区为试点,按照“三化九场景”的要求,从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等板块出发,打造集物联网平台、数据中台、智算中心、视频汇聚等多个平台于一体的未来社区总平台。同步,以未来社区全域化为蓝本,以健康小屋、智慧门禁等前端设施为切入口,对现有智慧社区进行提升改造,完成小区服务数据与区数据平台的融合共享,实现智慧社区系统覆盖率达80%以上,并逐步升级至未来社区智能化管理模式。

2.深化智慧政务服务改革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80天”,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巩固用水用气报装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打造“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智慧政务。优化网上服务流程,让“指尖上的政务”办理平台更高效便捷,并在浙江省工程建设全过程图纸数字化管理平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平台应用,完善勘察设计图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图纸信息公开服务管理机制、探索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监理联合体服务制度。“十四五”期间,全面接入浙江政务服务2.0平台,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3.深入推进精细化智治管理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多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细化并明确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规划、建设、市政公用等行业主管部门权责,明确部门职责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构建长效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三个转变”,即管理城市向治理城市转变、定性管理向数字化定量管理转变、传统管理向智治管理转变。

四、实施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重大建设项目区级统筹、部门协同原则,建立全区工作领导小组,滚动制定项目分年度计划,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完善项目建设主体、区级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重大事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报告制度,确保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尤其是在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数字化改革方面,要将其作为一把手“一号”工程抓牢抓实,鼓励各方力量参与智慧平台建设。

政策支撑

根据中央和部、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政策允许的框架下,突出制度改革,创新开辟重大建设项目“绿色通道”,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研究出台住房城乡建设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相关地方文件,指导下一步智慧化建设管理,提高城乡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研究出台城建试点创新的相关政策,探索形成“规划统筹+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政策支持”的现代建设管理新路子。

(三)要素保障

统筹配置人、钱、地和技术等核心发展要素,重视城建专业人才招引和培育,打造专业化城建管理团队。高效用好财政资金,重点保障公益性、民生型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市场化运作,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坚持集约紧凑、优地优用理念,做深做细城市有机更新的文章,最大限度拓展存量空间发展潜力,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科技,发挥现代科技在现代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严格监督

完善项目推进监督与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完善考核体系,细化督查内容、完善考核办法、创新监管方式,实时监控、动态监督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推动项目有序实施,重点城建项目要形成按月上报项目进度和全程跟踪督察机制,督促各主体、各部门、各相关责任人科学落实项目进度,确保项目科学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