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2-13965 发文时间: 2022-11-29 15:34: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2022年三季度吴兴区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吴兴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聚焦经济稳进提质,服务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呈现回升向好势头。

一、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

1-8月,全区8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下降0.3%。1-8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9.7%,全市排名第四,增速比全市平均低5.2个百分点。

表一 2022年1-8月全市各区县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


总量(亿元)

同期(亿元)

增速(%)

排名

湖州市

71.9

62.4

15.2

- 

吴兴区

12.5

11.4

10.0

4

南浔区

8.4

6.4

32.4

1

德清县

15.3

12.7

20.7

3

长兴县

10.9

10.1

8.3

5

安吉县

7.7

8.5

-9.2

6

南太湖新区

17.0

13.4

26.8

2

(一)十大行业“六降四升”

分行业看,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六大行业均呈现负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负增长明显,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3.1%和20.6%,但降幅较上季度有所收窄。

(二)重点企业“六升四降”

1-8月,全区规模最大的十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2.0亿元,占全区全部规模以上企业40.8%,同比增长4.0%。十家企业中,6家企业1-8月营业收入出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正增长,其余4家企业增速为负,但降幅不明显。

(三)服务业企业用工规模缩小

1-8月,全区期末用工人数合计1093.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3.6%。其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这一行业用工人数最多,为4223人,较去年同期减少7.6%。教育行业用工人数最少,为60人,较去年同期减少3.2%。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核算指标降幅明显,增长态势不佳

1-8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核算相关行业营业收入总计15.9亿元,同比增长2.4%,低于全市平均9.5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下降20.6%,位列全市第四;运输相关行业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下降13.4%,位列全市末位。

(二)企业研发投入减少,创新能力不足

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有研发费用支出的企业仅为10家,占全区所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的11.4%。研发费用投入共计0.6亿元,同比下降17.6%,但较二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5%,同比下降0.5%,但较二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三)新增单位后继乏力,培育能力不足

1-8月,全区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家,湖州霖郁劳务有限公司,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8月,湖州霖郁劳务有限公司营业收入0.4亿元,占全区其他营业性服务业企业营收2.7个百分点。受到去年同期无基数的影响,拉动全区3.3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扶持力度

高技术服务业是引领服务业提升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之一。要认识到包含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业在内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在振兴实体经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谋好发展规划,引导资本进入合适吴兴发展的高技术服务行业,并从财税、信贷、人才培育等各方面出台可行有效的扶持措施,促进吴兴区高技术服务业加速发展。

(二)关注企业研发,提高科创水平

一是政府要出台指导性意见,引导企业找准切入点,按照先进性、适应性的原则积极开展研发创新,鼓励企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拓展新兴领域,培育、寻求新的增长点。二是在租金、税收等给予进一步的优惠和减免支持,并加大对企业研发补助的力度,进一步优化惠企金融服务。三是加大对引进人才补贴的力度,完善研发人员、技术人才的招聘,解决因疫情滞留海外的高层次人才的返岗问题,协调企业因采购、物流等原因导致的研发设备及原材料断档。

(三)挖掘潜力企业,增强发展动力

加强服务业规上企业培育和统计入库工作,增强整体发展实力。服务业涉及面广,产业融合能力强,需要加强部门协调,加大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监管、发展中的职能优势,用足政策、用实资源,积极扶持服务业主体做大做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监测分析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培育库,定期开展监测分析,对重大项目,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技术企业要重点进行监测和分析;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要会同统计部门建立服务业企业统计入库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换共享监测分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