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名片: 菰城村位于吴兴区道场乡的东南片区。2001年,原云巢村与云一村合并为菰城村。菰城村是湖州建城的起源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菰城遗址等,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蝶变
“大学生今后要来村里念书!”——最近,一个好消息在菰城村传开,60岁的村民朱小如隔两天就要跑到吴沈门码头,瞧一瞧安定书院重建项目的新动静。
通过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以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为名的安定书院正在菰城村进行重建。今后该学院将在复兴湖学文化、探索研学教育实践等方面开展新的探索,打造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
走进菰城村,黑瓦白墙的民居整齐排列,处处展现出景美人和、岁月静好的乡村画面。但拨开尘封的记忆,菰城村也有一段满是尘埃的岁月:过去,全村80%的劳动力都从事着与矿石有关的工作,矿山开采不仅污染了村庄环境,还给青山留下了一道道“疤痕”。
2003年底,村里的11座矿山全部关停。此后,菰城村通过矿山复垦、土地流转等形式不断扮靓村庄环境。在做深做透“文化+”的过程中,菰城村近年来谋求发展蝶变的动力越来越足,方法也越来越新。
位于菰城村的陶瓷艺术工作基地,艺术家蒋华和女儿蒋可珺正讨论复烧青瓷的文化项目。2017年选择入驻菰城村后,蒋华在曾经的废矿坑旁开办了工作室,并依托当地特色的山林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林业、创作、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中心。蒋华说,这里曾是原始瓷的烧制基地,希望可以通过恢复青瓷烧制技艺,让原始青瓷重放光彩,助力乡村振兴。
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新龙介绍,文化吸引艺术人才的过程中,艺术也在反哺乡村。陶瓷馆、书画馆、茶艺馆、中医馆、微雕馆……这几年,一批具有艺术气息的匠人陆续来到菰城村创作和生活,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吸引了各类好项目在村里落户。
如今,菰城村又借着省第六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东风,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持续改善村庄环境。曾经满目疮痍的废矿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绿宝盆”。过去5年,菰城村累计引进“Go Farm”农场、岩朵云舍、辰缦·庭院民宿等文旅项目9个。去年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65万元,较上年增加了77%。
乡韵
菰城村有一条吴沈门石板路,弯曲延伸通向古梅花观,当地一直流传着“横铺石板到云巢”的善信救子传说。外地一名经营石板生意的商贩曾看中了这里的铺路石,游说村民拆了给他,商贩愿意“免费”把门口的路修成柏油路。
陈新龙知道后马上叫停了这桩“生意”,并为石板路制定了修缮计划。“留住咱们菰城的石头,就是留住菰城的历史和过去。”陈新龙说,为保护和传承村庄历史文化,这几年,村里对吴沈门码头、老茧站、古亭等乡土文化地标进行修缮保护,并以此吸引各类文创产业入驻。
在下菰城遗址的入库纪念墙上,铭刻着菰城的悠久历史。史料记载,公元前248年,楚国将江东封给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春申君为了加强对其封地的管理,除了在苏州建立起核心的统治机构外,还在其封地内筑了申城(上海)和菰城(湖州)。
后经考古发现,春申君所筑的菰城就位于湖州南郊金盖山下的下菰城遗址,公元前223年,秦改菰城县为乌程县。菰城,也就成了湖州的代称之一。
在安定书院重建项目的北侧,一块正在新建的碑廊展示区即将完工。“得益于3年前的清水入河工程,由吴昌硕题写的吴沈门老牌坊楹联被挖了出来,上面还有王一亭、伊立勋的字,今后这些石刻原件将在碑廊展示区亮相,供游客观赏。”陈新龙说。
菰城村的故事举不胜举,这里被喻为“江南吴越文化遗产的自然博物馆”。去年,道场乡和《山海经》杂志社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系统性采集和宣传关于菰城村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并同步启动“时代的红印记”菰城摄影展、“1921红色记忆征文大赛”等系列活动。菰城文化旅游节已连续举办了7届,村里的文艺氛围正越来越浓。
村游 小贴士
趁着空闲,不妨约上三两好友,来菰城村走走,开启一场访古溯源之旅。若是从湖州中心城区出发,沿着新开通的湖山大道往南只需20分钟就能到达菰城村。
在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免费停车后,从吴沈门古道漫步,沿着寻真溪的古道,一路皆是好风光。
吴沈门古道的东北侧是下菰城遗址的古城墙,是春申君黄歇所筑城址。沿着古道走800米向左,便是湖州的撸狗撸猫圣地——“Go Farm”农场。在这里,你可以搭个帐篷喝喝下午茶,还可以带着小朋友在超大的草坪上和小动物互动、尽情撒欢。
说起村里的美食,绿色鱼庄的红烧鹅肉和冠云山农庄的炒鸡一定要去尝一尝。如果是春天和冬天两个季节,建议找村民购买一些刚刚挖出来的白壳笋,用来煲汤特别美味。近期枇杷成熟了,大家可以去体验采摘。
喜欢摄影的朋友还可以到村里的古梅花观、上金禅寺看看,夏荷、冬梅、秋枫都是绝佳的拍摄素材。
声音
尤彬 辰缦·庭院负责人
PALI项目主理人
我是村里的新居民,这两年菰城村越来越美了,我很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所以去年在村里投资了民宿、咖啡吧等项目,现在正处于建设阶段,预计年底前就能开门迎客了。
徐建飞
Go Farm农场主理人
3年前,我和合伙人在菰城村打造了一个集文化创意、餐饮住宿、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感农场。营业以来,农场日均游客量最多时可达到400至500人次。
蒋可珺
90后艺术家
之前一直在北京学习并从事品牌设计方面工作。去年,回来和父亲一起进行艺术创作与农文旅项目打造。乡村和艺术是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菰城村让我更加理解艺术的原真,对于作品的灵感和呈现都大有裨益。
吴瑞林
村民
这几年,我参加了村里的文物保护志愿团队,主要的任务是守护村里的各类文物古迹,定期去现场查看核对。如今,我们团队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村民都自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