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教育局2022年法治政府工作报告
  • 来源:区教育局
  • 发布时间:2023-01-10
  • 【字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吴兴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教育领域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力推进依法治教。现将我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提升行政决策法治水平。一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化管理制度,2022年对吴兴区中小学招生政策进行调整,针对该重大行政决策,开展社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相关利益方及群众代表意见,报政法委备案,并在吴兴区人民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政策出台后,通过专班运作,科学协调处理新生调剂、新校启用等事项,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实现有序平稳。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组织开展2022年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工作,区府办行政规范性文件保留2件,废止1件;本单位自发行政规范性文件保留1件,废止1件。三是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外聘法律顾问作用,2022年外聘律师共参与局机关重大事件商讨、风险梳理、合同审查、决策建议、法律咨询等事项17次,参与局工作例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讲法2次,并及时做好浙江省政府法律顾问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登记录入等常规工作。

2.推进行政执法行为规范。一是规范培训机构监管。深化“双减”改革,2022年2月初,59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入驻“湖州安心培”实现线上监管,非学科类机构明确归口管理部门;5月中旬,第一家非学科类机构完成前置审批;7月底,59家学科类机构压减率100%二是规范行政处罚流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校外培训监管行政处罚流程图和文书格式范本的通知》,结合我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度,采用线下“多部门联合检查——区教育局发函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立案、处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回函至区教育局”流程。三是规范执法检查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在职在岗执法人员持证率100%。通过“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128次,通过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开展线上“联合执法”9次。

3.开展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一是强化教师干部学法。通过暑期书记校园长读书会、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教育系统教师干部法治意识。组织68名新提任干部集体廉政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对局机关干部及校园长廉政提醒谈话,常规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等活动,增强校级领导干部依法从政意识。二是优化法治师资配备。优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全区共有专兼职法治教师300余人,初中专任教师占比96%以上,全区100%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配备中小学法治教研员1人,名师工作室5个,中小学法治教育学科中心组成员23人,约有骨干教师74人。2021学年,组织区级法治教育专题研讨15次,校级研讨近百次。开展法治类培训7次,共计300余人次。三是深化法治教育活动。组织区级“学宪法 讲宪法”知识竞赛,2022年获法治知识竞赛省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市一等奖9人,二等奖3人。推动全区学生参与“青骄第二课堂”禁毒平台的学习。全区38992名学生参与禁毒知识竞赛,参与率达100%,综合得分81.37分,生均完成3.53课时(平均课时为2课时)。全区70495名学生参与争创“宪法卫士”活动,各校注册学生100%完成。

工作取得实效的同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根据时代变化和教育发展,部分规范性文件需要修订完善,还需结合本地实际出台配套方案;二是随着“双减”和“行政执法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门行政执法的对象、内容、流程等也将发生变化,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提升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完善2023年吴兴区中小学招生政策,探索分层分类招生模式改革,优化招生预警、学区划分、新生调剂等方案,确保有序稳定。稳妥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

2.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结合“双减”工作要求,拟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遴选机制,指导学校规范遴选,为学生课后托管服务提供专业指导。加大“隐形变异”查处力度,加快非学科机构审批进度,加强机构课程设置、授课销课、学费收取等常态化线下监管。规范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工作。

3.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坚持守牢“底线”,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师晋升、评优、考核工作中,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全面提升师德“高线”,开展2023年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评优表彰机制,通过春蚕奖、红烛奖、师德先进个人等系列评优活动,弘扬师德先进事迹,形成正确师德导向。

4.深入实施法治宣传。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等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形成“人人参与、校校活动、层层选拔”的浓厚氛围。依托社会力量,普及法律知识,如邀请法治副校长等定期深入各中小学开展法治思想宣讲活动。用好“普法网”等网络平台学习资源,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各类法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师生法治意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