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330502/2023-01916 | 发文时间: | 2023-03-11 16:28: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吴兴区人民政府 |
近日,湖城各大医院接诊的甲流患者明显增多。为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科学有效地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湖州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了《2023年湖州市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针对儿童和成人两类人群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开出了治疗方、中成药、中医外治疗法和预防方。
(一)饮片辨证治疗
1.风热犯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头身疼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少痰,舌红,苔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则: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小柴胡汤。
金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9克、牛蒡子9克、射干9克、羌活6克、柴胡9克、黄芩9克、金荞麦9克、桑叶9克、薄荷(后下)6克、炒谷芽9克、生甘草6克。
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或颗粒剂,餐后口服: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100毫升;14~18岁服200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2.热毒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黄痰,口渴喜冷饮,咽痛,目赤,大便干,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治则:清热泻肺,宣肃肺气。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炙麻黄6克、苦杏仁(后下)9克、生石膏(先煎)15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9克、柴胡9克、黄芩9克、金荞麦9克、板蓝根9克、炒谷芽9克、炙甘草6克。
煎服法:煎服方法同上。
3.湿遏卫气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心呕吐,便溏不爽,纳呆,腹痛,舌红,苔厚腻,脉濡数。
治则:芳香化湿,解表清热。
组成:藿香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生苡仁9克、白蔻仁9克、淡豆豉9克、泽泻9克、生白芍9克、炙甘草6克。
煎服法:煎服方法同上。
(二)外治疗法
1.推拿疗法
症见咳嗽者:清肺经、揉膻中、揉肺俞。
症见发热者: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清肺经。
症见鼻塞、流涕等头面部不适症状者:头面四大法。
症见肌肉酸痛、恶风等周身症状者:解表疏风法。
2.耳穴疗法
用于咳嗽症状者。取气管、肺、咽喉、三焦、对屏尖5个穴位进行压丸。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日贴1次,每2次后休息1日,双耳交替压贴。
3.穴位敷贴
用于咳嗽症状者。
药物:寒性咳嗽用药(炒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热性咳嗽用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黄芩、桑白皮)按适当比例共研为细末,生姜汁调制成直径为2~3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药饼。
操作:将药饼放在贴膜内,贴于双侧定喘、肺俞、膏肓穴,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1—2小时,2—3天重复1次。
4.香佩疗法
将中药防感散(苍术、肉桂、防风、山柰、艾叶、佩兰、广藿香等比例组成)制成香袋药包装入布袋,白天佩戴胸前(近膻中穴),夜间置于枕边。香袋药包每周更换1次。过敏体质儿童慎用。
(一)饮片辨证治疗
1.风热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或不发热,咽干,咽红咽痛,轻咳少痰,流涕,目赤,口渴喜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
基础方:
银花15克、连翘15克、桑叶15克、杭菊花15克、玄参15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5克、荆芥10克、竹叶6克、芦根30克、薄荷(后下)6克、生甘草6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每次200毫升。
2.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痰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
基础方:
炙麻黄6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葛根15克、羌活10克、苏叶(后下)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生甘草6克。
煎服法:煎服法同上。
3.表寒里热证
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则:解表清里。
基础方:
炙麻黄6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知母10克、赤芍15克、炙甘草6克。
煎服法:煎服法同上。
4.热壅肺胃证
临床表现: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头身酸痛。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
治则:清肺和胃,化湿和中。
基础方:
葛根15克、黄芩15克、黄连9克、苍术15克、藿香(后下)10克、姜半夏9克、苏子10克、姜厚朴10克、杏仁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煎服法:煎服法同上。
(二)中成药
1.新加玉屏风合剂:扶正祛邪、益气固表、解毒化湿,可作为流感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用药。
2.杏黄止咳合剂:止咳化痰、宣肺平喘。
3.复方玄参利咽合剂:养阴清热。
4.解毒清火合剂:泻火解毒。
(一)儿童流感预防方
组成:金银花5克、连翘3克、黄芪5克、白术5克、防风3克。
煎服法:水煎服。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100毫升;14~18岁服200毫升。
(二)成人流感预防方
组成:人参5克、芦根9克、银花5克、苏叶5克、藿香5克。
煎服法:代茶饮。
1.流感首重预防,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2.流感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戴口罩,房间多通风,勤洗手。
3.患流感后多休息,多饮温水,饮食要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4.老人、孕妇、婴幼儿、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