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330502/2023-01866 | 发文时间: | 2023-03-09 16:48: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吴兴区人民政府 |
湖城小西街的朝阳里堂最近贴出一则“寻山启事”,通过网络喊话的形式,向唐代诗人张志和发问:您笔下的西塞山究竟在哪?正当大家期待后续时,一场名为“遇见西塞山”的主题讲座如约而至,市社科联主席谢占强围绕西塞山的前世今生作了近2个小时的科普讲座,并同步在线上直播。
一时间,“吴兴要为西塞山‘正名’”的话题迅速上榜本地社交平台的“热搜”,还引发了外地网友的关注。吴兴西塞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吴仁斌介绍,这场科普讲座便是“正名”的关键一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1200多年前,张志和创作的《渔歌子》让西塞山成为了中国词学的经典意象,但家喻户晓的西塞山究竟在哪里,却一直存在争议。
“由于张志和的传记资料并不多,从古至今留下来的线索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颜真卿在湖州所作的《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收录在《全唐文》与《颜鲁公集》中;二是僧人皎然所作的两首古诗和一篇古文。”妙西镇党委书记蔡滨斌说。
为西塞山“正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年,市、区两级联合成立了“张志和西塞山文化专家组”,对这些年逐步形成完善的“西塞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梳理,明确西塞山具体方位的同时,持续挖掘西塞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从关键文献中可以看出,张志和在湖州的朋友最多、最铁,关于他在湖州的记载也最丰富、最详实,且均出自同时代人的第一手资料。”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王兆鹏认为,西塞山声名远扬,它的文化价值早已超越了其地理意义本身。
“吴兴西塞山的生态条件好,山水、田园构筑起极佳的原生态环境;历史底蕴深,汇聚了诗、茶、禅、隐等丰富的文化元素。”湖州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正武认为,如何让西塞山因词而名到因绿而兴,需要党委、政府不断科学谋划和深入思考。
围绕“高质量创建西塞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这些年,区域面积达48.36平方公里的吴兴西塞山人气越来越旺,带动了乡村博物馆、美术馆、露营地、咖啡馆、创意市集等“小微精”新业态蓬勃发展,逐步构建起“原乡体验”“茶禅生活”“野奢栖居”三大主题度假产品体系,还收获了“长三角最佳悠享旅游度假区”“2022年度推荐旅行目的地”等荣誉。
“下一步,我们计划开一场高规格的论坛,邀请国内地理、历史、文化方面的大咖参与研讨,并规划一座张志和馆,将前期挖掘出的‘张志和与西塞山’相关内容进行布展,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吴兴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宋振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