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3-03110 发文时间: 2023-04-10 16:53:3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交通局
吴兴区交通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全区交通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4.42亿元,计划实施项目86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9个,计划完成投资24.44亿;区内交通工程项目77个,计划完成投资9.98亿;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5.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18%。

(一)轨道建设有新进展。坚持清单化推进、项目化攻坚、责任化落实,全力推进湖杭铁路、沪苏湖铁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湖州东站及站前广场配套工程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其中湖杭铁路吴兴段,完成投资4.35亿元,已按期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吴兴段,完成投资3.78亿元,承台、墩身、连续梁、隧道等工程全面完成100%,全区架梁已完成。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完成投资2.7亿元,先行段已开工,我区范围内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速推进;湖州东站及站前广场配套工程,完成投资2.5亿元,站房工程开工建设,站前广场项目完成桩基工程60%。

(二)主干路网有新拓展。全力争项目落地、推项目进度,加快推进湖杭高速、104国道改建等重点项目谋划和建设。其中湖杭高速公路(吴兴段),成投资9.12亿,占年度计划112%,桥梁累计完成70%,路基累计完成90%;104国道长兴李家巷至湖州施家桥段改建,完成投资3.68亿元,9月底正式竣工通车;104国道埭溪段改建完成立项批复、土地预审工作,开在展初步设计和筹备土地报批,截至12月底项目涉铁段完成投资1.2亿元S214吴兴至建德公路吴兴区后珠村至织里廿五里牌大桥段工程完成立项批复,正在推进初步设计和土地预审工作;S214吴兴至建德公路南浔永福至吴兴泉心段公路工程完成立项批复,准备工可审查;S213吴兴至余杭公路吴兴滨湖大道至南浔潘家湾段公路工程完成立项批复。

(三)示范创建有新成效。继续铆定“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目标,对标先进、对表标准、对照差距,持续打好“建、管、养、运”组合拳。全年农村公路项目完成投资约8.53亿元,其中新改建项目开工25个60.82公里,完工10个28.66公里;实施道路大中修项目27个40.82公里、危桥改造5座;积极推进“乡村畅行”共富班车建设,新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12个,新建提升公路驿站4个(伍浦、杨溇、道场、路下),新增埭溪镇大站快线公交线路1条,实现17类人群全市同等优惠政策全覆盖、一码通乘和15个A级以上景区公交全覆盖。2022年7月,环太湖公路吴兴段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20231月,被正式列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拟创建名单。

(四)行业管理有新提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创新打法、整治并举,全面加强交通行业安全管理。深入开展“除险保安”活动,完成市区两级挂牌治理事故多发点位整治16处(市级5级、区级11处)和27座老旧货运码头及16座通航段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装农村公路事故多发点智能化安全警示设备46套,整治平交道口6个,新增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5公里,完成13条农村公路40公里路灯安装。东部新城智慧交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获省市相关领导高度肯定。加强在建交通项目监管,及时发现整治各类问题250个。出台《吴兴区交通领域大气源头治理“靓路”行动方案》,督促在建工程完成扬尘问题整治27个,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61辆。严格落实危化品运输企业“网格化”监管模式,完成3家重点运输企业挂牌整治。持续开展“两路两侧‘三化一平’”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完成整治桥梁44座、公路平整度问题点位173处、公路铁路两侧环境问题点位整治78处,拆除公路沿线违章建筑24处。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圆满完成织里疫情重点人员转运,常态化落实绿色车站、高铁站等交通场站疫情防控和核酸样本、入境人员转运,累计动用车辆5984台次、转运重点人员11470人、核酸样本约250万份;在全市率先建成2个货车司机防疫服务站,入住司机占全市一半以上。

(五)党的建设有新加强。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走深走实,党的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成立吴兴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实现4家50人以上运输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持续纵深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及时发现整改问题15个。大力弘扬实干之风,局党组一班人率领全体干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确保交通工作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先后有2名同志被授予吴兴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三等功,5名同志被授予吴兴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个人嘉奖。

一年来,对照上级标准和市区一体要求,还存在以下主要短板弱项:一是机制体制方面还有差距。国省道、港航和执法等行业管理不够顺畅。二是争先创优上还有差距。思维不够开阔,数字化改革项目比较缺乏。三是创新破难上还有差距。个别项目的用地指标、资金保障等难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四是队伍建设上还有差距。人员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不够过硬。

二、2023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区决策部署,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载体,坚持市区一体、奔跑赶超,聚力攻坚破难、集智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创优,重点推进“121工程”(打造1个中心:交通枢纽新中心;提升2大体系:交通路网体系和行业整体智治体系;争创1项荣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力推动吴兴交通工作高质量赶超发展。2023年,全区综合交通计划投资约51.25亿元,实施交通建设项目54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7个,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项目44个,其他交通项目3个。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打造交通枢纽新中心。聚焦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环太湖经济圈,对标湖州副中心、吴兴新中心要求,结合新青年城市建设,高水平打造集交通出行、物流运输、商贸服务为一体的新青年城市交通枢纽新中心。一是加速推进轨道组网。加快推进沪苏湖铁路和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建设,超前谋划湖德市域铁路、地铁1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构建“369交通圈”。其中沪苏湖铁路吴兴段,无砟轨道、路基工程完成100%;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红线内征地拆迁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站前工程启动建设。二是加速打造枢纽主体。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纽站房及附属工程,湖州东站东站站房主体全面完成、装饰装修完成70%、机电安装完成60%、室外附属工程完成70%、生产生活房屋工程完成80%;站前广场地下室顶板和土方回填完成100%;公共交通枢纽主体完工、装修基本完成。三是加速优化周边路网。科学谋划湖州高铁东站与区府路、站前东路、站前大道、永移线等周边道路体系的无缝转换衔接,站前大道、区府路南延力争1月底进场,年底完成工程量80%。

(二)构建主干路网新体系。坚持市区一体、科学谋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面优化完善吴兴高速公路、快速干线和国省道等主干路网体系。一是优化“井字环通”高速网。加快推进湖杭高速公路(吴兴段)和杭宁高速湖州市区联络线2个项目建设,尽快建成杭宁、申嘉湖、申苏浙皖和湖杭“井字环通”高速网。湖杭高速公路(吴兴段)计划投资约5.5亿,完成地面辅道、连接线的沥青摊铺及主线桥梁主体建设;杭宁高速湖州市区联络线计划投资2亿,全面开工建设。二是优化“两环六射”快速网。科学谋划现有高速公路和既有路网快速化改造,重点加快推进湖织大道和中兴大道改造,力争提前完工;积极谋划内环快速路与东部新城的有效快速连接,提升改造南太湖大道和区府路的通行能力,全力畅通东西向、南北向快速通道,构建“两环六射”快速网,分离过境交通和服务对外交通,提升核心城市及周边乡镇道路通行能力。按照市区一体的原则,联动市本级三个区谋划推动本级范围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落地。三是优化“五横五纵”主干网。加快推进104国道埭溪段改建、318国道市区段改建、S214同心路东延、S214湖山大道南延、S213大港路北延和湖织大道东延等5个工程项目建设,构建与滨湖大道、湖浔大道等公路的“五横五纵”主干公路网。其中104国道埭溪段改建工程计划投资约3.43亿,完成工程量15%;318国道市区段改建工程计划投资约0.5亿,完成项目立项和初步设计工作;S214同心路东延工程计划投资约2.57亿,完成设计和招投标,力争尽早开工建设;S214湖山大道南延、S213大港路北延和湖织大道东延2个项目计划完成工可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

    (三)争创农村公路新样板。围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目标,坚持“建、管、养、运”一体化、精准化推进,启动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三年行动,高水平打造具有吴兴特色、吴兴标志的“四好农村路”新样板,力争高分通过现场复核评估验收。一是路网畅达提质。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建设,全力打通断头路、拓展瓶颈路,重点推进织里镇三新线北延、保戈线拓宽提升等16个新改建项目,晟太公路至绿叶农庄、青山至南山公路等14个34公里道路大中修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通村镇、通景区、通园区农村公路网,加快实现行政村通双车道全覆盖。二是全域美丽提质。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落实完善“路长制”、路政协同管理等机制,加大农村公路日常检查巡查,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绿化、美化、亮化、洁化水平。对标“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要求,发挥吴兴独有的“山水田林湖”生态优势,高标准打造全域美丽公路,计划实施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提升工程8个54.28公里,完成投资0.5亿元。三是共享服务提质。坚持城乡一体化、均等化,持续推进“乡村畅行”共富班车建设,打造便捷出行、助推产业、助力共富的全域共享服务网。计划新建公路驿站2个、提升改造公交站点50个、新增农村公交电子站牌40个,实现行政村公交站点一公里覆盖率100%和行政村公交站台电子站牌全覆盖。开发应用网络预约定制公交软件平台,提供“私人定制”式个性化通勤出行服务,实现“一人一座、定时定点、快速直达”的量身定做公交服务。持续激活公交车辆、线路、场站等优质资源,大力实施“公交+邮政带货”服务,助力农产品进城、农民增收。

(四)开创安全管理新局面。深入贯彻安全发展观,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综合治理,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安全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全力守牢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稳定防线。一是开展行业管理提升行动。主动对接协调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创新探索市区一体、上下协同、整体联动的行业管理新路径,建立健全力量共建、信息共享、安全共管的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大在建工程安全管理,落实每月全覆盖检查制度,严格关键施工节点中间验收,力争竣工工程质量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严格实行危化品运输企业“双网格长”管理制度,落实每月风险“画像”和问题曝光及警示常态化监管。二是开展安全隐患治理行动。加强农村公路通视三角区和路侧净区的管理,深化农村公路平交路口整治、事故黑点治理、地质灾害点整治等行动。计划完成7处交通事故多发、风险隐患突出挂牌督办治理整治,完成农村公路平交叉路口整治10处,开展未经批准增设平面交叉路口、设置非公路标志、限高限宽设施等违法涉路施工清理活动。三是开展生命安全守护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和“千灯万带”工程,加装减速带20条,实施农村公路“亮化工程”22个46公里,基本实现通中心村、通景区“亮化工程”全覆盖,力争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保持警告标志和路侧护栏设置全覆盖。

(五)探索数字交通新场景。按照管用实用原则,坚持小切口、大场景,打好“资源整合、系统建设、场景应用”数改组合拳,以实战实效推动数字交通应用场景建设。一是谋划建设数字交通大脑。谋划推进区级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主动对接市交通运输局和区级相关部门,打通危化品运输、客运、公交、治超等监管平台数据壁垒,建立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机制,探索构建“1+N”数字交通应用场景(1个数字交通指挥中心、N个业务应用场景),实现全区交通运输分析决策数字化、科学化。二是深化智慧交通场景应用。运用东部新城“智慧交通”场景应用建设成果,高标准打造全省领先的智慧交通数字孪生平台。持续开展东部新城交通拥堵治理,采取“微改造+数字化”相结合方式,进一步提升东部新城道路通畅率。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出行场景应用建设,整合公交、出租车、网约车、长途班车、旅游包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构建便民出行“一张图”,打造智慧化、个性化、精准化公共出行应用场景。三是推进行业管理整体智治。推广“公交+农村公路养护”应用,探索农村公路线上、线下交互联动的智慧养护、智慧运营新模式,实现公交智慧化养护农村公路582公里,养护比例达80%以上。推广“浙路智富”数字化系统,实现交通工程施工图批复、监督申请等所有审批事项100%网上办理;全力争取“浙路品质”监管平台在全区较大农村公路试点使用。

    (六)激活党建引领新动能。全面深化党的建设,深入实施红色根脉筑基行动,坚持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交通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思想建设。聚焦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纪一刻钟、“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重点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及省市区相关会议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不移地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二是强化监督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执纪监督检查。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班子及中层干部落实一岗双责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等执行落实情况,实行精准督查、严格问责。三是强化实干作风。注重关心关爱干部,加强业务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踊跃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在项目攻坚、现场办公、维护稳定、争先创优等中心重点工作中锻造检验干部,努力打造一支“绝对忠诚、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善于创新”的新时代吴兴交通铁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