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吴兴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4-14 来源:区教育局 [ 字体: ]

吴兴区教育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过去的一年,我区积极推进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艺术教育坚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促进全面发展。

一、工作情况

(一)全力保障,提升艺术教育的战斗力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吴兴区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形成全区重大体艺活动全体参加、全程参与、全员协作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配足配齐教师。吴兴区中小学校现共有中小学音乐教师246人,其中小学195人,初中51人,美术教师233人,其中小学177人,初中56人,是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队伍。区研训中心通过系统培训、教学研讨、业务评比等活动不断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保证艺术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加快硬件建设。持续做好专用教室建设,为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共有艺术专用教室321个,其中美术教室127个,音乐教室148个,艺术场馆26个,面积近10500平方米,并安排专人管理。

(二)优化活动,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一是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艺术素养。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艺术节、文艺展演、书法大赛、校园舞台等展示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举办吴兴区2022年艺术教育展评活动,分合唱、器乐、舞蹈和戏剧四个专场,40余所中小学校报送146个节目参赛,30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200余件优秀的音乐、美术作品送省市参评,共获13个省一等奖,15个省二等奖,13个省三等奖,21个市一等奖,33个市二等奖,45个市三等奖。二是搭建展示平台,浓厚艺术氛围。打造“一校一品”艺术教育品牌,共建立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600余个,开设器乐、戏剧、书法等多种艺术课程,如爱山小学的舞蹈、湖师附小的戏剧、新风实小的大提琴、仁皇山小学的陶艺、塘甸小学的湖剧、漾西学校的刺绣等,培养学生1-2项艺术爱好。各校还搭建“校园好声音”、“素质大舞台”等一系列的精美舞台,如月河小学的香樟树大舞台、城南实验学校的蒲公英大舞台、文苑小学的梦想大舞台、吴兴实验中学的青春闪亮30分等,为学生提供艺术展示平台,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学会一门艺术技能”的目标。三是开发校本课程,彰显艺术特色。共享区域课程的同时,各校积极开发艺术类的校本课程,将浙江精神、湖州文化、吴兴特色等融合在课程中。其中,凤凰小学构建“1+X”艺术课程体系,开发“创意剪纸”等多门趣味艺术课程;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艺术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叶”艺术类课程;文苑小学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的艺术、体育、文学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和风雅艺”、“书香押韵”、“巧手雅趣”课程群。

(三)健全机制,提升创新发展的向心力

一是落实督查调研机制。各中小学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教育科会同区研训中心加强对艺术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定期调研艺术课程的实施情况。二是实施学校自查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学校每学年要进行艺术教育工作自评,上报自评报告。区教育局对将学校艺术教育督导结果纳入办学综合评价。三是探索艺术评价机制。在小学低段推行“乐考”模式,在小学高段和初中阶段推行“以赛代评”、“以展代评”、“以演代评”的艺术素养评价方式。

二、存在问题

在这一年的艺术教育工作中,通过自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城乡艺术教育存在差距,个别农村偏远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缺乏;部分学校对校外资源利用不够,与社会艺术团体合作不够紧密;专业老师的辐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下阶段打算

(一)优质师资共享

教育局将通过每一年的新教师招聘,吸收优秀人才,增加音乐、美术专职教师的配备。通过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督促学校专职教师专用,实现城乡教师无障碍流动。

(二)成长激励共育

开展艺术教师的业务培训,邀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创建有特色的艺术教师社团。建立艺术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三)资源整合共用

整合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以“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与社区的艺术家、艺术团体建立联系,指导学生开展艺术学习,引领学生参与校外艺术活动,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艺术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助推这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