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吴兴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依法治教、法治监管、法治宣传等各项重要任务,现将我局2023年度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1.全面提升依法治教水平。一是严格依法执政。将法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法治工作分管领导、具体科室和联络员。3月局领导在区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上进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讲法。充分发挥外聘法律顾问作用,全年外聘律师共参与决策建议、办学协议书审核、合同修订、法律咨询等20余次。二是坚持行政规范。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针对2023年吴兴区中小学招生政策调整的重大行政决策,在区委政法委指导下,全方位开展社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相关利益方及群众代表意见,平稳完成招生工作。组织开展2023年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工作,区府办行政规范性文件保留2件,本单位自发行政规范性文件保留1件。三是深化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切实做好教育信息更新发布,全年主动公开政务信息769条。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共收到依申请公开件3件,已全部办结。
2.全面加强法治监管力度。一是加强执法协同。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准则,制定《吴兴区关于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以案定责,以责施行”的清朗法治机制,形成巡查发现、调查分析、案件移送、案件办理、信息反馈全流程闭环,规范化开展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联合监管。全年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08次,叫停违规学科类培训25起,立案查处10余起,有效打击遏制违规学科类培训乱象。二是加强学习研判。组织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开展月度会议,共召开部门联席会议6次,学习《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针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查处过程中遇到的检查发现难、证据收集难、立案处罚难等疑难杂症,召开碰头会10余次,专题会诊并形成可行方案及长效机制。三是加强规范监管。通过宣传教育、上门跑办、联合勘察等方式,对存量机构加速前置审批进度,并引导机构及时入驻监管平台。已发放审核意见书机构174份,入驻全国平台机构138家,全国校外培训机构贴牌认证机构9家。推进预收费资金有效监管,将是否开通银行托管专用账号作为入驻全国监管平台的重要条件,实现机构100%开通专用账户。妥善处置因机构关门导致的退费事件30余起,未发生较大规模的集体信访事件。
3.全面加强法治宣传工作。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全区教育系统积极组织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法治宣讲、主题队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提升师生法治素养。各校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实现100%全覆盖,形成“人人参与、校校活动、层层选拔”的浓厚氛围。承办第八届浙江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荣获组织贡献奖。我区学子作为省代表参加国赛,并获全国一等奖,彰显吴兴学子知法、懂法、爱法的精神风貌。二是优化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借助学校法治专兼职教师、法治副校长、学校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共同做好法治教育工作。目前,全区共有专兼职法治教师350余人,初中专任教师占比96%以上,全区100%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将法治教师培训纳入学年师训计划,增加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法治教育内容。依托“优学先锋”宣讲团、“心享吴兴”志愿团等,做好法治宣传工作,联合青少年活动中心、街道社区等开展26项法治教育主题公益活动。三是开展普法活动。充分运用“普法网”平台线上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全区68124名学生参与争创“宪法卫士”活动,参与率100%。依托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馆、关爱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等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近百场基地参观活动。聘请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思想宣讲活动,例如轧村小学充分发挥“老兵驿站”的榜样示范作用,法治副校长陈建如将“老兵”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开展“退伍老兵讲禁毒”“法律相伴,健康同行”等老兵普法巡讲活动。
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对群众关切的热点、重点问题的敏锐度有待提升,教育政策正面引导解读不够细致,信息公开的教育宣传作用有待提升。二是部分非学科类机构未能取得审核意见书,游离在业务主管部门监管体系之外。部分“隐形变异”培训机构缩小违规培训规模,场所更加隐秘难找,查处存在难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组织开展暑期干部读书会、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等,加强全区教育系统政策法规学习,不断增强教师干部依法从教、依法行政意识,提升依法治教能力水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相关要求,科学谋划调整2024年招生方案,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好审核、备案、清理等工作。坚持需求导向,依法依规拓展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内容和形式。
2.严格落实机构监管。推进校外培训清朗环境试点区创建,健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机制,实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纳管。推进预收费资金有效纳管,完善“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实施风险隐患“出清”机制。发挥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员的基层治理作用,加强协同执法力度,提高“隐形变异”培训查处率。扩充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白名单机构库,搭建学校、机构双向选择交流平台,提高课后服务参与率。提高参与违规培训危害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念,营造轻负高质的教育氛围。
3.全面开展法治教育。常态化落实校园法治教育,探索法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生命安全教育等融合,扩大法治教育覆盖面。联合普法办、法学会、政法委、司法局、公安等有关部门,引入专业资源,利用好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周等重要宣传节点,邀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讲师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法治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师生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