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330502/2024-04649 | 成文日期: | 2024-10-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吴水 | 发布机构: | 区水利局 |
区水利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今年以来特色亮点工作和主要荣誉
1.资金方面:2024年以来新争取到省级水利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7809万元,总量列全市第1、全省第7。
2.荣誉方面:获评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县区;织里义皋村入选全省2023年度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爱山小学常溪学校获评省级节水标杆校园。
3.试点方面:吴兴区山洪现地预警建设省级试点
4.其它方面:全市率先完成自备水取水户取用水监测计量标准化建设任务;承办全市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省厅相关领导参加;太湖溇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完成资料上报,并获省厅推荐至水利部。
二、上半年重点工作和成效
(一)坚持实干为先,突出重点抓项目
紧扣区委、区政府“大抓项目年”主题,加快推进全区12个在建、续建水利工程,上半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亿元。
1.专项债项目出形象。太湖流域苕溪(吴兴区)周边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等5个水利专项债项目建设进度,其中浙北地区排涝能力最强的郭西湾闸站已完成主体建设。织里镇水系环境、高铁新城周边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均完成总工程量90%。老虎潭下游河道及周边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妙西港美丽河湖综合整治工程镇区段基本完工。
2.民生实事项目有速度。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合力加快全年度省级民生实事考核任务完成速度。截至5月,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织里镇滨湖水系综合整治分别完成总任务的67%和40%。自我加压,超额100%完成山塘综合整治任务。
3.谋划项目显雏形。紧盯“十四五”期间吴兴区重大水利项目零突破总目标,深入开展概算总投资32.5亿元的太湖流域吴兴区东部平原防洪排涝能力提升项目课题研究,目前该项目正在基础信息普查中。另外,东林等4个圩区初设报批稿已完成,下一步报省厅审核;苕溪等3个中型灌区的方案正在谋划中。
(二)坚持安全为基,立足主职抓防御
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为底,把安全度汛作为水利部门天职,落实“预”字当先、“实”字托底。
1.查改并举重闭环。立足防大旱、抗大汛,全面开展汛前隐患排查整改工作,3月15日前基本完成堤身薄弱、河道碍洪等53个防汛问题和薄弱环节的督促整改闭环。持续开展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15次,实现质量与安全巡查季度覆盖率和问题整改率两个100%,连续9年实现全区水利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
2.技管结合强支撑。整合接入吴兴区防洪减灾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全区主干河道、中小型水库、小流域山洪灾害重点村落监测预警全覆盖。完成全区34座水文测站遥测终端升级改造,优化升级北斗、4G双通信途径,信息采集传输频次提升67%。全域实施声光电预警设施、山洪沟治理等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西部山区小流域防洪“四预”能力。
3.区镇一体落责任。高质量编制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工作预案、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区、镇、村三级),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体系。全面升级基层防御体系,落实镇村两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山洪灾害“三个”责任人等95人,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89人,市区两级水利防汛抢险专家29人、水利工程抢险队员40人;同步完成防御知识培训、技能演练3次,受训人员超120人次。
(三)坚持严管为要,聚焦关键抓监管
以数字化改革、水资源保护、水行政执法为抓手,全面提升行业监督管理效能。
1.数字赋能“管”。深入推行河湖库保护数字化改革,打造“业务协同、智慧监管、公众参与”的河湖库保护数字化体系,目前已完成方案编制。结合水库“三化”改革需求,对标水库要素数字化、水库管理流程化、水库调度自动化、数据交换协同化、场景应用智能化,目前已完成水库河道新增监控25路,视频AI识别场景进一步优化。
2.节约集约“用”。继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狠抓取用水监管,完成9个点位取水监控采集终端国标改造,在全身率先实现取水监测全覆盖。积极推动各行业节水载体创建,打造省级节水标杆校园1家。联合市局承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活动,举办“在湖州看见幸福河湖”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节水、护水氛围。
3.多跨协同“治”。加大“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力度,与综合行政执法局、检察院开展联合执法15次,累计出动人员168人次、112车次,完成案件查处18件、移送9件。对接自规局、联合属地乡镇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和水域历史欠账补偿工作,完成24个水域图斑问题和26个水域审计问题。
(四)坚持生态为基,锚定亮点抓建设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深化省级全域幸福河湖试点建设。
1.责任落实清单化。依托全区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吴兴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规划》和《全域幸福河湖工作要点》等文件,落实工作责任,制定“时间表”和“施工图”,确保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同时,通过召开总河长会议、发布总河长令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2.河湖治理项目化。以建设全域幸福河湖为目标,加快推进吴兴区西山漾周边水系综合整治等3个工程,完成中小流域治理2.7公里,农村水系综合治理34.5公里,全区河道清淤50万方,生态护岸建设10公里。打造亲水节点6个、市级高品质水美乡村3个,其中织里镇义皋村入选全省2023年度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
3.产业融合品牌化。深耕水文化示范引领,将水环境治理与人文景观相串联,打造“溇港梦湖”滨水生态田园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之旅特色品牌3个,妙西问茶、埭溪寻幽等市级精品水旅路线2条。全面启动“滨湖六村”四季看变化市级标志性点位建设,大力发展集现代农业、特色水产、青年乡创、滨水乡旅等产业融合为特色的绿色共富示范样板。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以资金保障在建项目。坚持奖补资金应争必争、应补尽补,统筹做好高铁新城周边水系综合整治、织里镇滨湖水系综合整治等11个项目的奖补资金申报工作,力争获取中央、省、市三级奖补资金1.5亿元。紧抓超长期国债政策契机,开展苕溪、埭溪等3个中型灌区前期设计工作,为资金争取储备好项目。统筹高效利用省、区两级补助资金,以资金奖补政策执行为抓手,发挥资金奖补指挥棒作用,切实加快3座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111座农业灌溉工程机埠更新升级,提高省资金使用绩效。
(二)以项目护航防汛安全。锚定年度投资4.5亿元的总目标不动摇,质效并举、全力推进13个水利工程项目。特别是针对西部山区防洪薄弱点,加快郭西湾、白米港等圩区,何泥坑等重点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进度,确保主汛期前投入使用,加快吴兴区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等数字化手段加强水旱灾害预测预警。同步持续推进吴兴区东部新城防洪能力提升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在争取吴兴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零突破同时全面确保全区水安全。
(三)以安全构建宜居环境。立足吴兴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走深走实,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确保吴兴区境内10条主干河道“河畅、水清、岸绿”。联合属地乡镇,攻坚水保图斑复核销号、水域历史欠账等难题,同步加快生态共富小流域治理,高质量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杨溇活水换水等工程,打造念五湾等6个省级亲水节点、潞村等4个省级水美乡村。
(四)以环境推动产业发展。以实现“河漾溇港绘绿脉,产丰共富谱华章”为总目标,大力发展滨水富民产业。用足用好霞幕山水库、埭溪排涝站等2个全省水利工程开放共享试点,布局强村富民新业态,拓宽村民就业渠道。特别是加快“四季看变化”市级点位“滨湖六村”亮点建设,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特色水产、青年乡创、滨水乡旅等滨水产业带,打造全省绿色共富示范样板。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配合实施湖州市农村集体山塘水库用水权改革试点工作,以资产附加值壮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