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330502/2024-00854 | 成文日期: | 2024-02-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无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2023年,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深化市区一体、奋进奔跑赶超”主题主线,紧紧锚定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争取到了7项省级试点、2项省级荣誉,承办了2次省级以上会议,获省厅、部级领导批示肯定2次,全省现场会交流发言2次,荣获区级改革创新季度金奖,推动吴兴民政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主要特色亮点及荣誉
1.吴兴区被评为全省2022年度水库移民工作先进县区;
2.婚俗综合改革(催生“甜蜜经济”新业态)入选省“五十百千”试点;
3.入选“浙江省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县区;
4.入选省智慧养老院试点县区;
5.入选省专项救助协同应用场景试点县区;
6.入选省数字门牌·医疗机构五色信用码试点县区;
7.入选省婚姻登记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县区;
8.入选省级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观摩示范点;
9.区慈善基地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
10.举办全省“十佳婚姻登记中心”授牌仪式暨全市“新青年·新婚恋”婚俗改革现场推进会,省厅及市、区领导出席;
11.吴兴区婚俗改革工作经验《创新深化婚俗改革 催生“甜蜜经济”新业态》在全省婚俗改革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并获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批示肯定;
12.起草《浙江省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建设和服务工作指引》,现已全省试行;
13.吴兴区“共富同行”工作经验在全省“共富同行”中期工作现场会作交流发言;
14.《关于全面推广“3+1”四方会谈社区议事协商机制的实施方案》获副厅长江宇批示,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
15.制定《吴兴区婚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首创婚俗改革1+X示范基地,婚事新办深入人心;
16.婚俗改革工作获区级三季度改革创新金奖;
17.湖州市第八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
18.湖州市第三届“幸福杯”救助业务竞赛团体一等奖。
(二)工作成效
1.民生实事有成绩。一是三项任务超额完成。新增智能无感终端点位34家,完成率161.9%。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20张,完成率171%。以“理论学习+实训操作”模式,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并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新增持证护理员297人,完成率418%。二是三项任务圆满完成。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185家。完成善居工程要求70户家居环境改善和416户家电配送。完成市级任务新建补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家。
2.亮点工作有突破。一是“老有康养”工程走深走实。聚焦核心指标,实施养老护理员素质提升工程。联合区人力社保局,发布《关于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的通知》,鼓励养老护理员参与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400余人次,实现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24人。狠抓重点指标,多形式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开拓中央厨房、冷链配餐、流动餐车、邻里互助等多元助餐模式,实行“公益性+市场化”助餐运营形式,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可持续运营机制,助餐配送餐服务村(社区)覆盖率98%,服务53万余人次。获全省五星级,全市第一。二是“弱有众扶”工程扎实推进。强化专班机制,落实专班联络员,依托周报机制自查扣分事项,根据最新考核评分细则查漏补缺。“大救助一站式”应用系统全面上线,联合18个部门共救助54797人次,发放资金2768.187万元。获全省四星级。三是实验区建设出新出彩。发挥社会工作作用,迭代升级五社联动品牌,不断推动机制成果转化。湖东街道东柿社区、朝阳街道碧浪湖社区、飞英街道余家漾社区、龙泉街道白鱼潭社区等4个社区获评全省首批现代社区。打造区级“3+1”四方会谈议事协商标准化场景1个,社区级场景25个。初步形成《吴兴区党建统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党建统领下的社会工作发展目标体系。在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中期评估得到专家组肯定。四是婚俗改革卓有成效。制定“浙江省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标准指引。建设完成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7个。入选省婚姻登记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单位,并按要求更新配备智能化设备12套。《创新深化婚俗改革催生“甜蜜经济”新业态》获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批示肯定。
3.常规工作有提升。一是社会救助兜好底。做好低保、特困标准调整,城乡居民低保年标准达到13000元以上。目前全区在册低收入对象共户3140户4695人,累计救助资金4604.6万元。充分发挥三级助联体服务网络、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作用,主动排查发现救助对象,目前新增低收入困难扩面家庭31户75人,累计救助23户15.5万元;新增低保、低边、支出型、特困共计379户,658人。探索“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幸福吴优”三精准救助累计救助6584人次,发放共富资金1064.5万元。二是养老服务有力度。做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国家试点推进,做好老年人能力上门综合评估及适老化改造。开展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发布《吴兴区开展特困供养机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聘请专业机构对特困供养机构特困供养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和专业指导,基本完成问题整改。结合“一床一码”省级试点建设,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开展350张家庭养老床位上门服务和600个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三是社会福利见实效。发放孤儿及困境儿童生活补贴634.62万元。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配备率、参训率达到100%。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要求,发放生活补贴610.89万元、护理补贴1396.88万元。在扶老、助残、济困等领域实施4个慈善项目,打造“幸福吴优”慈善品牌。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机关和事业单位参与率100%。四是五社联动聚合力。按照“1+3+N”力量配备标准,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工数达26.8人。实施社会工作者素质和社工水平双提升工程,目前全区持证社工3987人,专职社区工作者持证率63.46%,全市第一。以“党群服务中心+”,统合幸福邻里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新增改建)8家,新建9家居民会客厅,新评7家五星级幸福邻里中心,新获8家三星级以上省级社区服务综合体。新申报6家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新整合党建联建、辖区单位等服务资源的服务矩阵24个,推动资源有效集成,实现优质服务共享。依托乡镇(街道)平台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训覆盖面,目前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共76个,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44家,政府购买服务4859万元,平台工作人员数量228人,培训人员数量17538人次。五是社会事务强保障。移民工作,抓实移民项目,做好省第一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优秀县区争创。掌握移民生产与生活状况,维护移民群体整体稳定。殡葬工作,妙西镇列入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创建省级示范点。抓好重点祭祀时段管理,督促各点位加强火源管控,参加保障人员3000余人(次)。落实殡葬经费230余万元,惠及4200余户家庭。地名工作,完成“吴安线”“吴长线”界线联检工作。召开“推进乡村道路命名设标 深化地名公共服务”专项工作推进会,完成道路命名126条,审核通过道路162条,设置路牌260块,完成数字门牌(二维码门牌)安装20638块。婚姻登记工作,深化婚姻登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改革,登记合格率达100%;全面完成集中补领婚姻登记证工作,巡回服务村社142个,完成率100%。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吴兴民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做民政工作要“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十六字为总指引,坚持“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做到高站位、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做到守正创新、展现为民服务新作为,进一步奔跑赶超、实干争先,谋定“1355”工作思路,即明确“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百姓解困”这个理念,突出“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三大现代民政主责主业,实施“一站式救助”“家门口养老”“聚合型社治”“高品质服务”“过硬的民政铁军”五大工程,实现“民生兜底保障水平”“养老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水平”“专项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民政干部队伍能力水平”五个提升,全力推动“兜底民生”向“高质民生”转变,为全域打造“新青年”吴兴贡献民政力量。
1.2024年重点指标安排
“幸福吴优”(助联体)服务站、点覆盖率100%;实施困难群众“善居工程”70户以上;新建老年食堂14个,老年助餐覆盖率100%;新建补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家以上;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25人以上;新增南太湖领军人才6人;打造省级现代社区综合体5个;社会组织活跃度100%,乡镇街道社会组织平台实体化运作率100%;移民后扶项目竣工率100%;医疗机构“五色信用码”数字门牌更替100%。
2.2024年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兜牢保障底线,持续走好“大救助一站式”服务群众之路
一是聚焦“联和”。争创“幸福吴优(助联体)”省级五星示范,链接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健全主动发现机制、联动办理机制,依托困难线索库、群众需求库、供给资源库三大保障库,聚合资源、供需匹配,实现精准救助。统合幸福邻里、社工站、慈善基地等阵地共建共融、共治共享,发挥区镇村三级“助联体”作用,实现救助帮扶就近办、一站办、跟踪办。
二是聚焦“融合”。以省级社会救助协同应用场景试点为契机,贯通教育、住建、人社等11个部门20类信息和省内73家银行的数据信息,对救助申请、需求汇集、供需匹配、救助反馈等业务进行准确归集,将需求和资源进行数字化梳理、模型化匹配、实时化预警,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救助资源统筹衔接、信息聚合共享、效率有效提升。
三是聚焦“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家庭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救助帮扶,救助形式向“慈善+”延伸,救助方式由“物质”向“服务+”拓展,救助模式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急难救助分层分类实施,积极主动推进生存型救助向服务给付、精神慰藉、能力提升、资产建设、社会融入等综合型发展型救助转变。
(二)坚持不懈争创省政府督查激励,持续推动“家门口智慧养老”高质发展
一是构建多层次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围绕高频需求事项和服务供给短板弱项,建立“基本服务+个性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匹配、更可持续。深化“一床一码”试点与长护险试点融合发展,加强老年人医保、社保、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数据共享。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办法,建立星级服务指标制度,以资金奖补和退出机制激励居家上门服务提质增效。
二是落实多维度阵地建设。高标准落实全省“智慧养老院”试点,建设智慧入住管理、智慧就餐服务、智慧健康管理、智慧生活照护、智慧安全防护、智慧管理运营“六位一体”的智慧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阵地达标行动,新建补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家以上,打造紫玉、郑港、西湖漾社区等5个标杆型示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推动织东片区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体项目进度,紧盯东林镇、妙西镇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
三是推动多元化服务保障。以社区和居家养老国家级试点为契机,面向困难失能老年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上门服务。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11个部门关于《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强力推进以“小饭碗”撬动“大民生”工程,开展老人“暖心餐”行动,探索建立“民建民营+社区食堂”“餐饮企业+社区食堂”“中央厨房+助餐配送”“特色品牌+邻里互助”等多层次助餐服务体系,着力推动老娘舅、浙北大酒店等本地知名品牌参与老年助餐服务,构建社会化参与机制,全面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就餐需求。统筹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各方资源力量,建立集人身照护、医疗保健、社会探访、兜底保障等养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对养老服务进行迭代升级。
(三)坚决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持续深化“聚合型社治”提质增效
一是聚合阵地,着力构建惠民服务新场景。高水平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打造邱家漾等5个社区成为省级社区服务综合体,月河街道等争创五星级社会工作站。进一步发挥专业社工力量,升级改造八里店三源共治中心为行政社工进协商的实景地,东南湾等3个社区为社区社工搞营造的惠民地,利民等3个社区为机构社工做项目的打卡地,白鱼潭等3个社区为社会社工助志愿的共富地,不断增强社工惠民服务能力。
二是聚合力量,着力塑造基层组织新形态。开展社区运作的“强社合伙人”服务项目,按照资源型、商企型、人才型、公益型4种合伙类型开发合伙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资源,有效拓宽社区增收渠道。持续做优“3+1四方会谈”,依托党建引领、评价体系发挥“自治”强基作用,着力化解停车难、环境差等社区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矛盾纠纷等问题。建立街道社区“需求清单”、社会工作“资源清单”、持证社工“领办清单”,制定持证社工进社区报到机制,推动持证社工为民服务增量提质。
三是聚合职责,着力提升骨干队伍新能力。持续开展专职社工跨镇街交流工作,扎实推进村社后备干部“薪火计划”,新培养优秀后备干部50名以上。依托集体研学、组团帮带、分类比拼等形式,新培育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社工领军人才6名以上。开展“领雁1+1”行动,实施社工站、幸福邻里“扬长类”“补短类”项目化领办。
(四)坚定聚焦“新青年吴兴”建设,持续放大“高品质服务”社会效应
一是打响婚俗改革品牌。以婚俗改革为牵引,聚焦人才婚姻需求、家庭需求,建立全链条联谊保障服务,在义皋、潞村等区域设立人才交流基地,延伸打造婚庆文化、婚庆产业。以“新青年·新婚恋”为主题,推动婚俗改革从点上示范向面上普及,以户外颁证场地建设和特色集体婚礼打造为载体,倡导文明婚俗、弘扬时代新风,拓展“幸福联盟”成员单位至20个,打造“甜蜜经济”2.0,实现“婚嫁+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开展婚育户“一件事联办”,实现“一表申请、平台联办、限时办结”。
二是抓好绿色殡葬工作。深化生态惠民殡葬改革,全域落实“6+N”基本殡葬服务减免政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力推进八里店、高新区等节地生态安葬设施(骨灰堂)建设,为区域平台打造营造良好环境。推进“互联网+殡葬”建设模式,继续抓好“逝者身后一件事”运行和管理,实现绿色惠民殡葬。
三是抓好移民共富工作。抓好移民扶持项目建设,推进后期扶持方式向“突出重点、精准扶持、整村推进”转变,实施水库移民同步增收行动,打造水库移民共富示范项目,促进水库移民共富发展。强化引导、政策宣传,联动政法、公安等部门,发挥属地作用,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移民群体稳定。
四是打响地名服务品牌。依托省地名文化试点,以文化建设引领地名工作,开展地名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分批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快地名文化成果转化进程,出版《吴兴区行政区划图》《吴兴区地名故事》《吴兴区标准地图册》等。
抓好“推进乡村道路命名设标 深化地名公共服务”专项行动,织密乡村地名网。稳步推进数字门牌试点建设,开发医疗机构“五色信用码”应用,实现“地名+服务+医疗”创新融合应用。
(五)坚持扛起“勇担当、挑大梁”的大旗,持续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民政铁军
一是讲政治,打造一支“靠得住”的干部队伍。推进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走实,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纪教育一刻钟”等载体,教育引导干部队伍高标准、严要求,树好自身形象,采取廉政学习教育、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方法,强化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部署,依托“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载体,构建“局党组+中心组+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员个人”的共学体系,组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坚决做到“上级有部署、民政见行动”,以民政的“稳”和“进”服务中心大局。
二是强作风,打造一支“落得实”的干部队伍。系统实施年轻干部“雏鹰”培养计划,搭建针对学习能力培训、写作能力培训、重要岗位技能提升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平台,锻炼年轻干部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研究出台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健全干部交流轮岗机制,安排骨干人员“外挂”,基层干部“上挂”等,锻造复合型有竞争力的民政尖兵。坚决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政策制度要求、民生实事要求,进一步培养民政干部深谋远虑、解放思想、创新干事的热情和能力,致力提升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
三是勇争先,打造一支“跑得快”的干部队伍。开展“三专三比三问效”行动,组织提素增能专题学习、走百访千专题调研、奋斗有我专题研讨,开展重点工作、承诺事项、履职实绩比拼行动,健全晾晒、季度评价、常态督查问效机制,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做好压力层层传导,落实好科室负责人的负责、牵头作用。坚持“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理念,制定季度管理考核办法,全体干部职工纳入管理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倒逼责任落实,引领全体民政干部争做“新青年城市”建设的践行者。
附件:1.吴兴区民政局2024年重点指标、重要工作清单
2.2024年吴兴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建、改造、提升明细表
3.2024年省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计划表
4.2024年省级现代社区培育名单
5.2024年省级星级社会工作站培育名单
附件1
吴兴区民政局2024年重点指标、重要工作清单
重点指标 | 1.“幸福吴优”(助联体)服务站、点覆盖率100% |
2.实施困难群众“善居工程”70户以上 | |
3.新建老年食堂14个,老年助餐覆盖率100% | |
4.新建补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家以上 | |
5.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25人以上 | |
6.新增南太湖领军人才6人 | |
7.打造省级现代社区综合体5个 | |
8.社区社会组织活跃度100%,乡镇街道社会组织平台实体化运作率100% | |
9.移民后扶项目竣工率100% | |
10.医疗机构“五色信用码”数字门牌更替100% | |
重要工作 | 1.高质量打造“幸福吴优”品牌,推广大救助一站式服务改革场景 |
2.争创全省五星级助联体示范阵地 | |
3.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阵地达标行动 | |
4.开展老年人“暖心餐”行动 | |
5.实施“一类一处景、一社一幅画、一站一风光”基层治理工程 | |
6.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示范点打造 | |
7.持续深化婚俗改革,推进八里店镇潞村户外颁证基地和红里山家风家教基地的建设 | |
8.加快推进全区节地生态安葬(放)设施建设 | |
9.完成“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工作 | |
10.确保安全生产和移民稳定 |
附件2
2024年吴兴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建、改造、提升明细表
序号 | 镇(街) | 村社(城市社区/行政村) | 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名称 | 改造之后的建筑面积(平米) | 改造之后的地址 | 建设形式 |
1 | 环渚街道 | 金锁社区 | 金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800 | 瑶台府24幢 | 新建 |
2 | 道场乡 | 湖山府社区 | 湖山府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 300 | 湖山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 新建 |
3 | 埭溪镇 | 五石坞村 | 五石坞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00 | 五石坞村党群服务中心 | 提升 |
4 | 埭溪镇 | 大冲村 | 大冲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00 | 大冲村党群服务中心 | 提升 |
5 | 埭溪镇 | 余山村 | 余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00 | 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 | 提升 |
6 | 月河街道 | 月河社区 | 月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 | 900 | 吴兴区月河街道月河街6号 | 新建 |
7 | 月河街道 | 马军巷社区 | 月河街道马军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马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 700 | 马军巷社区21-101, 马军巷社区20-107、207、马军巷社区5-101,苕溪东路1号 | 提升 |
8 | 妙西镇 | 稍康村 | 稍康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 300 | 稍康村村部 | 提升 |
9 | 妙西镇 | 渡善村 | 渡善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 300 | 渡善村老村部 | 新建 |
10 | 织里镇 | 云村村 | 云村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 540 | 织里镇云村村委会旁 | 提升 |
11 | 八里店镇 | 八里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1600 | 八里店镇西湖漾社区67幢 | 提升 | |
12 | 八里店镇 | 田庄村 | 紫荆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 700 | 八里店镇紫荆苑东大门422幢 | 提升 |
13 | 飞英街道 | 余家漾社区 | 余家漾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 | 800 | 吴兴区飞英街道月漾苑小区70幢2楼 | 改建、提升 |
14 | 龙泉街道 | 西白鱼潭社区 | 西白鱼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 850.65 | 日月城42幢,骏明国际1幢、2幢 | 提升 |
15 | 龙泉街道 | 学士府社区 | 学士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480 | 学士府7幢101,102,202 | 提升 |
16 | 织里镇 | 云村村 | 云村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 540 | 织里镇云村村委会旁 | 提升 |
17 | 高新区 | 五新村 | 五新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240 | 五新村党群服务中心 | 新建 |
18 | 高新区 | 汇欣家园 | 汇欣家园养老服务中心 | 1750 | 汇欣家园 | 新建 |
19 | 高新区 | 高新区 | 南太湖花苑养老服务中心 | 2000 | 南太湖花苑D幢 | 提升 |
20 | 高新区 | 沈溇村 | 沈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150 | 宴会厅二楼 | 新建 |
21 | 高新区 | 大溇村 | 大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400 | 大溇村奏三圩自然村 | 改建 |
22 | 高新区 | 凌家汇村 | 凌家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00 | 凌家汇村党群服务中心 | 提升 |
23 | 东林镇 | 星华村 | 星华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500 | 星华新村 | 新建 |
24 | 东林镇 | 东南村 | 东南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50 | 东南村村部前面 | 补建并提升 |
25 | 东林镇 | 泉益村 | 泉益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50 | 泉益村村部旁 | 提升 |
26 | 东林镇 | 星敏村 | 星敏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00 | 星敏村村部旁 | 提升 |
27 | 东林镇 | 东升村 | 东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00 | 东升村文化礼堂 | 提升 |
28 | 爱山街道 | 安定书院 | 安定书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200 | 友谊新村15幢东面 | 提升 |
29 | 湖东街道 | 富田家园社区 | 富田家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400 | 家田花园小区19幢 | 新建 |
30 | 湖东街道 | 大升社区 | 大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150 | 雍和园16幢社区用房 | 新建 |
附件3
2024年省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计划表
序号 | 乡镇街道 | 项目地址 | 建设面积 (平方米) | 特色元素 |
1 | 道场乡 | 湖山府社区 | 1200 | 利用现有社区公共配套用房,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之家、残疾人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等功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现服务居民、协商议事、组织培育等功能 |
2 | 环渚街道 | 金锁社区 | 1200 | 全面贯彻吴兴打造“新青年城市”的主线,围绕“一老一小”服务,依托“强社惠民”机制,形成“青年赋能”服务“一老一小”的“金创协作”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打造“心联新”党建服务品牌,将在金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一个“三新”服务的集散地:依托“强社惠民”打造新青年创客中心;面对小幼群体打造“新人类小幼中心”;针对老年服务需求打造“新时光服务驿站”。 |
3 | 湖东街道 | 邱家漾社区玖熙湾7幢 | 1828 | 以五xin工作法开展活动,建立三支榜漾队伍,定期召开五方会谈协商议事。以“共筑邻里情 共享烟火气”的品牌特色打造邻里集市,定期开展义诊、义剪等服务,设“壹圆跳蚤市场”提高孩子社交能力,注入慈善理念。为双职工家庭提供亲子互动、家庭教育为主的特色课程,关注未成年心理健康,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陪伴的重要性。 |
4 | 月河街道 | 浮星桥社区 | 2200 | 社区内配备书屋、健身房,儿童之家、舞蹈房等功能室,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各类老少同堂活动。利用地处市中心的优势,积极拓展“新邻里”产业,引入青年创客项目,给居民带来实在的优惠和便利。 |
5 | 朝阳街道 | 都市家园社区 | 880 | 突出党群服务社区“服务+”功能,创新性地将居民办事大厅打造成有温度的“会客厅”,不仅增强了居民在社区的归属感,更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实现了居民有事“快响应”,服务居民“零距离”。 |
附件4
2024年省级现代社区培育名单
序号 | 街道 | 社区 |
1 | 环渚街道 | 玉堂桥社区 |
2 | 湖东街道 | 东南湾社区 |
3 | 月河街道 | 马军巷社区 |
4 | 爱山街道 | 红丰西塘社区 |
附件5
2024年省级星级社会工作站培育名单
序号 | 名单 | 星级 |
1 | 月河街道社会工作站 | 五星 |
2 | 八里店镇社会工作站 | 五星 |
3 | 高新区社会工作站 | 五星 |
4 | 爱山街道社会工作站 | 四星 |
5 | 飞英街道社会工作站 | 四星 |
6 | 道场乡社会工作站 | 四星 |
7 | 织里镇社会工作站 | 四星 |
8 | 埭溪镇社会工作站 | 三星 |
9 | 妙西镇社会工作站 | 三星 |
10 | 龙泉街道社会工作站 | 三星 |
11 | 东林镇社会工作站 | 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