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330502/2024-02695 | 成文日期: | 2024-06-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无 | 发布机构: | 区财政局 |
吴兴区聚焦农业主体融资门槛高、成本贵、放款慢等问题,创新“政府主导、政银合作、政策引导、风险共担、考核监督”的工作机制,推广以信用为主、免抵押、低费率、降门槛、简手续为特色的“政银担”融资担保服务,有力推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348笔次、达3.6亿元,业务规模位列全省第二,带动村民就业3000余人,支持的涉农企业实现农业总产值超10亿元,获评全省八家政银担合作绩效突出单位之一。
一、多方联动,建立财金协同支农新模式
一是政银协同扩容资金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与农商行建立合作机制,推出“政银担”惠农金融产品。该产品主要是以财政资金建立750万元风险资金池,再通过农商行按风险资金池总量最高不超过1:40的比例放大授信,为区内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的农业主体提供担保。自产品推出以来,累计撬动6.2亿元金融资金投入区内农业农村领域,惠及农业主体超263户,户均贷款金额108万元。
二是政担协同锚定用户群。以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试点为契机,由区供销社下属湖州吴兴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申立省农担公司吴兴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以专业化队伍承接日常农担业务工作;依托供销社深耕区内农业市场多年的优秀基础,排摸全区重点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立农业主体白名单,从源头上确保金融资金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银担协同破解融资难。以白名单为依据,由办事处向农商行提供信用担保,对有资金需求的主体,实行现场办公、当场签约。自试点施行以来,按最高额度不超过300万元(一般农业贷款额度在200万元以内)、LPR+50个基点的利率发放贷款(低于一般农业贷款利率150个基点),同时下调担保手续费率,确保不超过0.8%。贷款放款周期由以往5-7个工作日最快缩短至2小时,最高可节约农业主体融资成本近36%。
二、多层贯通,打破财金协同支农信息差
一是发挥省级数智优势。依托省农担风控分析系统打通“公、检、法”大数据壁垒,对白名单内主体从法人及其配偶、股东等多维度全方位评估主体贷款资格,建立精准的用户画像,有效筛查办事处无法从现场调查发现的问题,包括不良咨询、过度融资等贷款申请超7笔,实现金融支农精准滴灌。目前已建立包含880家主体的白名单,覆盖区内各项农业产业,其中完成风控分析系统评估并通过的有263户。
二是发挥区级统筹优势。组建工作专班,统筹财政、农业、供销、金融、农商行等多部门力量,整合财政支农政策、农业产业信息和主体生产经验状况等多维度信息,重点围绕支持区内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形成支农合力,有效统合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的方向,以吴兴区发展建设中心任务为核心,做到“财为政服务,财为民服务”,同时可以避免部分企业多头申报、过度申报等问题,让金融资本流向真正需要的农业主体,全区共建基层农担服务体系。2021年以来,共为全区263家农业主体提供了信贷担保,其中53家农业主体度过资金周转困难期,发展迈入顺利自我“造血”新阶段,“毕业率”达20.3%,有效稳定全区农业产业发展布局。
三是发挥产业联盟优势。充分发挥办事处及农商行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下属基层网点,延伸服务触角,实现走访到村到户。依托特色产业农合联,吸收办事处为产业农合联理事单位,建立农合联常态化同台交流、同堂培训、同步提升的“三同机制”,构建农业产业发展优质融资“朋友圈”。全区产业农合联会员数共计504个,占全区总农户的80%,会员主体授信率达到100%。
三、多点共促,护航财金协同支农新发展
一是建立专项补助机制。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纳入“政银担”业务的贷款项目按LPR利率的35%给予农商行贴息补贴;对办事处按年日均贷款余额1%的标准予以补贴,同时最高予以年日均贷款余额0.5%的标准予以绩效奖励。到2023年底,总计投入1300余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有效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振协作单位工作积极性。
二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吴兴区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对办事处从机构制度、信息通达、业务指标、支持范围、风险防控五大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若考核低于优秀等次,则相应扣减当年度绩效奖励资金,扣完为止,以考促干,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目前,办事处已连续三年获得考核优秀等次。
三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坚持对每笔贷款业务严格执行“保前调查、保中审查和保后检查”的“三查制度”,办事处、省农担与农商行交叉验证、错位把关,进一步降低业务风险。建立风险共担的运作模式,当业务中出现代偿情况时,由财政、农商行、办事处和省农担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担代偿,确保政银担合作紧密度与可持续性。截至目前,吴兴区未发生任何一例坏账,代偿率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