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4-03192 成文日期: 2024-05-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吴发改函[2024]2号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关于吴兴区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2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4 11:04:44

湖州市吴兴区发展和改革局

签发:傅军                           吴发改函[2024]2

 

                               办复类别A类

关于吴兴区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2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经济界别活动二组委员:

你们提出《关于挖掘本地特色产业,推动“共同富裕”走深走实的建议提案已收悉。区发改局作为主办单位,对该议案高度重视,主动联合区商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广旅体局等会办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向你们答复如下

近年来,吴兴区紧紧围绕《吴兴区共同富裕先行改革方案》,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重点,做深做实“共同富裕”系列举措,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需求,全力以赴推动多种特色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实现产更强、民更富。主要举措有:

一、聚焦价值保护,集聚发展,打造品牌创新新矩阵。积极把握“扩内需”战略带来的老字号品牌发展契机,跨区域“联姻”促进优质资源集聚,多场景打造助力老字号品牌创新,推进吴兴区老字号产业园培育,打造了衣裳街“老字号”特色街区,鼓励引导老字号企业积极参与“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打造和金牌“伴手礼”评选等,线上线下掀起“老字号新国潮”消费热潮。一是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加强对老字号的管理和帮扶,建立健全“老字号”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转让、许可、质押程序等制度,以充分体现 “老字号”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鼓励老字号企业注重品牌创新,通过改进品牌形象、积极探索新的品牌宣传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吸引更多80后、90后、00后等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关注。2023年三街(小西街、状元街、衣裳街)列入省级特色商业街区试点;周生记、诸老大、丁莲芳、老恒和、王一品斋笔庄通过商务部等5部门中华老字号复核。 二是推动“老字号”集聚发展。全面走访调研全区“老字号”企业,面对面为企业解难纾困,加快《吴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促消费的十条政策意见》中鼓励老字号企业发展等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减轻企业压力。将老字号纳入城市规划及商业网点规划,老字号门店比较集中的地区,划定保护范围,改善老字号的经营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和形象等。三是创新“老字号”品宣方式。加强与企业紧密配合,不断挖掘和传承优秀的老字号文化,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技艺优先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大力鼓励、支持和推动中医药、传统餐饮、工艺美术等领域老字号企业走出去,运用独有的文化来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大对老字号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各种渠道和平台,向社会广泛宣传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历史渊源和品牌故事等,加强对老字号的宣传推广力度,以提高公众对老字号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二、聚焦文创工坊,助力共富,构建非遗传承新格局。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紧扣“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两大核心任务,深入推进工作,推进非遗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一是创新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加强非遗活化利用,鼓励和支持非遗产品、创意衍生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品牌推广。全区设计开发羽扇盲盒等非遗文创产品20款以上,其中王一品斋笔庄设计的莫奈花园文房雅集套装获评浙派好礼金奖,《御帛1851“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茶香丝语组合》、《一品江山》分别获得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银奖和铜奖。二是推进特色非遗工坊建设。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从事生产的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积极培育非遗工坊,让非遗可观、可感、可体验;同时培养非遗工坊带头人成为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乡村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和动能目前,吴兴区共建立市级非遗工坊6家,区级非遗工坊13家。三是传播传承体系日益完善。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打造“此风溇港来”等传统文化活动品牌;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看见非遗”专栏,定期推文;设立非遗教学传承基地,开展非遗入校园保护传承工作;扩充传承队伍,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评选工作。“三癸雨芽制作技艺”、“震远同茶食三珍制作技艺”入选“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湖州天工羽毛扇制作体验基地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创建)名单;共培育非遗教学传承基地13家,其中爱山小学等2家获评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研发非遗课程教材12类;同时今年新增区级项目10个、区级非遗传承人17,周彩萍获得“非遗有我”2023浙江省非遗讲解员评选活动银奖。

三、聚焦特色产业,多元融合,催生共富发展新路径。积极探寻本地特色产业,如传统特色食品、老字号、非遗产品等产业的传承、融合、创新与转化,通过二次创新研发、消费场景打造、研学旅行协作、产业带动就业等形式,让具有吴兴辨识度的特色产业火“出圈”,催生共富新路径一是融合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站,共同研究传统食品的技艺传承和创新,以震远同茶食三珍制作技艺为基础,研发出了符合当代养生理念的“二十四节气”唐代茶食;同时“湖州传统特色茶食”非遗工坊牵头3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打造了2家食宿茶戏于一体的特色体验店,形成新型沉浸式非遗主题消费场景,实现增进商业吸引力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局面。二是打造研学式经营新增量。依托非遗文化,创新改造各大传统特色产业园区与门店,打造“研学游”热潮,例如在“丁莲芳”和“周生记”的加工生产基地,分别设立了专门的非遗文化室和非遗技艺体验馆,结合非遗文化对部分门店进行整体改造升级,兼具老字号工匠教育推广及多功能餐饮服务为一体,游客既可以消费,又能参观学习非遗文化。在乌程白酒新建厂区打造集工业、生产、旅游、参观于一体的现代工业旅游项目,接待学生等游客前来研学游。三是拓展“共富工坊”实践新场景。全面深化共富工坊建设,推广共富驿站、共富直播间、共富车间等特色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累计建设共富工坊151个,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6500余名,带动人均每年增收超4万元;高新区红色“钳力股”共富工坊、道场乡“山里红”共富工坊获评省级第一批示范共富工坊,获评数居全市第一;成功争取2023年度省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激励项目3个(杨桂珍“钳力股”“共富工坊”,溇港“共富工坊”,吴上兴鲜“共富工坊”)。

下一步,吴兴区将推进特色产业“面”的扩展,聚焦“老字号+非遗+共富工坊”,深入挖掘天宫羽毛扇、凌濛初雕版印刷、织里刺绣等非遗资源,串联美食、展演、技艺等元素,

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促进共同富裕的“吴兴模式”。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工作的关注,希望今后能在工作中继续得到你们的大力支持。

附件:办理落实情况征询意见表

 

湖州市吴兴区发展和改革

2024523

 

人:杨莹,联系电话:0572-2289221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府办、区商务局、区人力社保局、

  区文广旅体局

 湖州市吴兴区发展和改革办公室   20245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