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4-02927 成文日期: 2024-07-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人力社保局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7-03 08:51:24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就在吴兴,打造就业创业新引擎。一是搭建异地共富新模式。采用政府+企业+村民共建模式,在云南大理创新建异地劳务共富合作10家,开发岗位1500个以上异地共富改革纳入2023年度区委十大改革攻坚项目。创建零工市场新渠道。按照城市+农村”“综合+行业”“市场+社区的理念,新建标准化零工市场3家,累计线上发布零工岗位9.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5万人。三是打造乐业吴兴新亮点。深挖本地、市外阵地,用好线上和线下渠道,通过内招和外引途径,高频率、高质量开就业招聘直通车。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引领,打造省级返乡创业示范村3个。

(二)聚焦才聚吴兴,打造近悦远来新高地。一是打造青年人才归属地。全力推进青创港、青创园建设,优化聚才生态,首创免费游、免费住等机制,在全市率先启用青创驿站6家,青年人才来吴就业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积极推进吴兴新青年城市建设,打造“1+14+n”青创孵化矩阵,全年引进青创项目700余个。创新打造一基地五中心全力建设青年人喜欢、喜欢青年人新青年城市创新创业工场,导入首批导师团队200全市首推制造业企业人才消费券,强化青年人才集聚,“六千引才计划”引进博士102人,选树全区首批大学生归雁就业创业典型20人。二是打造人才项目集聚地。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头雁培育和五未专项攻坚行动,创新“一城一产一赛一聘”机制,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25个,培育规上企业9家。以赛代评,成功举办·在浙里 才·聚湖州留学人才创业大赛。成功举办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湖州人力资源产业园国际园区顺利挂牌博士后工作5人获省级资助,资助额度全市首位。是打造技能培育示范地。以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推进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以赛促训、以赛促技、以赛选人,开展百业千场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织里、湖东入围2023年省百场最受好评的乡镇特色职工技能大赛系列。平安实训基地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新职业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全省国标终审会在我区举办,入选工种数全国最多。

(三)聚焦选育用管,打造人事管理新模式。一是突出正向激励,严把制度实施关。坚持分批部署、稳步推进、强化指导、严格把关原则审慎有序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落地完成257人职员等级晋升。二是突出科学选用,严把进人环节关。科学制定各类人员公开招聘方案,严把选人环节关,打响阳光考录品牌,持续优化全区干部队伍结构。推出公开招聘14次,择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78三是突出数字赋能,严把事项审批关。依托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服务系统,进一步构建有速度、有精度、有黏度的人事管理闭环。

(四)聚焦安薪在吴,打造劳动关系新典范。一是夯实涉薪除险保安基础。深化与检察、公安的协作配合,出台《关于加强劳动保障领域行刑衔接与社会治理的工作意见》,合力维护劳动者切身合法权益。创设劳动者权益保障联络室,积极开展开工第一课等劳动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升依法治欠实效。二是创新调解仲裁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完成两个增强型数字仲裁庭建设,高效处置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整合仲裁院、社会治理调解中心等资源,建立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拓展延伸仲裁工作场景,在湖州师范学院设立全市首家劳动人事争议巡回仲裁庭。三是强化劳动关系源头治理。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完成企业劳动用工体检700余家,创新制织里镇个体童装业主简易劳动合同样板,高质量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承诺1450家企业,组织全区510家企业960劳动关系协调员参加培训飞英街道被列为首批全国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基层示范站点培育对象。

(五)聚焦社保吴优,打造共富优享新样板。一是提低扩中兜牢民生底线通过启动“社保进万家”暖民惠民活动、“夜市办”便民服务等举措,积极打造社保吴优品牌,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截至11月底,城乡居保人均待遇水平达到495.93元,保障水平稳定在12.38%,增幅、待遇水平均列全市第一。二是职工社保精准扩面提质。依托社保扩面业务系统,精准锁定脱保、漏保、断保人员,重点落实五个一批专项行动,分批引导各类群体参保缴费。截至11月底,职工社保缴费总数达22.33万人,净增参保缴费6214人,超额完成全年社保扩面任务三是做好基金风险防范。进一步完善社保经办内控制度,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跨部门、跨系统数据筛查比对,聚焦重复领取、死亡冒领、违规领取等社保领域重点问题,精准施策,严防社保基金风险。

(六)聚焦红色领航,打造人社铁军新队伍。一是循迹溯源锻造过硬作风。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结合周六访企日、季度调研活动、业务培训班等,班子成员带领机关党员干部、青年干部组建1+X+1的红领调研队,下沉一线村、企开展专题调研30余次,今年累计发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二是主题教育强化担当作为。结合主题教育,以“奔跑人社·保障有我”活动为载体,开展“干部讲堂”——“88后青年说”座谈交流会、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专题培训会、人社技能比武等活动,获得全市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竞赛团体二等奖、全区“双创双建”特色支部等荣誉。三是实干争先护航中心大局。强化系统观念,在省厅、市局关心指导下,持续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建设,出台《吴兴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已分类建设“家门口的人社驿站”17家,组织人社驿站服务专员业务培训3场、企业HR劳动保障专题培训5场。

二、2024工作思路

(一)打造全省高质量就业吴兴样板。一是拓宽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启动就业创业促进、失业青年启明、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三个计划,建设覆盖全民、辐射全域、精准高效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圈,形成市场拓岗、政策稳岗、服务送岗体系。加密举办人才夜市”“就业直通车等线下招聘会,持续开展直播带岗”“云端招聘等线上招聘。引入全国百强专业团队,创新推出职业指导工作室建立岗位收集-供需对接-送人上岗一体化就业通道,打造具有吴兴辨识度的零工招聘”“零工管家等灵活用工就业品牌。二是创设多元化引才渠道。深化归雁计划”“猎才计划”“六千产业人才汇聚计划等引才十法,实现由单一招引向镇街+部门+行业组团作战、由招引人才个体向招引团队+项目、由招引进高校向进高校+职校+市场+园区三个转变。优化校园引才官机制,办好四季千人招聘会,新认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00家,不断提升留吴率。打造以社会公开招聘为主体,优秀毕业生现场招聘、高层次人才择优招聘、教育卫生人才专场招聘和定向培养互为补充的事业招聘新矩阵,不断做优做强人事考试服务。三是畅通青创圈创业通道。聚焦物装、童装、美妆三大产业集群,高新区、织里镇、埭溪镇开发拎包入住青创工位,鼓励支持青年群体入驻创业。打造滨湖六村、千年潞村、山水妙境、历史街区农创、商创、文创、数创青创示范区4个,选树一批带头人,形成创业就业共同体

(二)打响全省首个新青年城市品牌。是加快人才平台建设。坚持特色园区+项目集群+人才集聚,加快青创工场建设,用好专项政策,引进创业创新团队不少于10个,打造科研攻关、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工程师培养、工匠培育五位一体人才培养共同体,创成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启用新青年服务中心,以政府主导+专业运营+市场引流方式,新设“24小时数字人直播等青年人喜欢的高流量场景,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创业辅导、文化游学等一站式暖心服务。擦亮国家级留创园品牌,开展留在浙里”“海外赤子归国行动等系列引才活动。新建高铁湖州东站人才驿站,迭代人才新政5.0,布局全域性人才公寓,推动青年人才向东部新城集聚。是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全力建好以高层次人才、项目招引为核心,科技+人才+资本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国际园区,开发专精深等新兴业务和人力资源产品,高品质举办HR高研班,搭建国际对话平台,形成全球人才链接机制,争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完善招引政策,加大与人力资源头部企业对接,新引进人力资源机构不少于20家。三是提升高层次人才效用。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以“1+n”模式实现一产一链一圈高层次人才引进,高质量开展高层次人才创赛、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以一镇街一品牌打造青年人才标志性项目。持续深化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创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性调整,用活专技副高级、管理七八级职员的周转池岗位,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三)争创全省增技增效增收示范区建设。一是深化新八级评价体系。稳步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和高级技师认定推广,拓宽技能人才晋升渠道,规范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改革,推动120家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试点,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二是创新厂中校培养模式。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厂中校模式,组建企校双导师队伍,工学一体、联合培养,实现人才培养周期缩短超50%,推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机衔接。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和新型学徒等校企双师制培育2000人以上。鼓励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群三是拓宽新工匠成长空间。创设匠心会客室评选十佳技能创富企业,共享技能大师创建成果,建立以高技能领军人才会客厅为基础的常态化沙龙对接机制,引领技能人才梯队建设。深化社银合作模式,探索推行技能共富贷,为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拓宽职业空间打通技能创富通道,深化薪酬改革推动增收创富,探索股权激励扩大技能收益享富。

(四)探索全省社保集体经济补助新路径。一是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创新推进“1+X ”城乡居保补助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财政按需补助、慈善基金补助、村集体经济补助、两新组织结对补助、社银合作贷款支持城乡居保筹资方式,做大基金池,争创省级改革创新试点。二是顺利完成职能承接工作。强化市区联动,协同市社保中心、区委编办等部门,在人员编制、事项职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稳步推进工伤等部分市属社保职能下沉工作,加快建成一村一社一专员的基层社保服务体系网络,确保新业务接得住、接得快、接得好。三是强化社保基金风险防控。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建立打击社保欺诈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基金风险警示教育,坚决堵牢基金管理漏洞,健全完善基金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基金安全。

(五)深化创建全省无欠薪标杆区。一是构建早预防+争先创的治理格局。以打造专业化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为抓手,全面提升劳动关系风险预测和综合治理水平,争创国家级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基层示范站点1家、省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1家,全力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吴兴样本二是创新全覆盖+联合办的监管模式建立关键节点重大涉薪纠纷镇街领导包案管控、兜底化解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构建基层涉薪纠纷综合治理体系,在织里镇、八里店镇率先试点推动建立“1+2+n”的多方力量协同欠薪处置工作机制,开展季度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不断降低欠薪线索发生率,力争涉薪纠纷100%在本地化解。三是拓展广普法+准衔接的裁审机制聚焦源头预防,持续开展智仲裁普法系列活动,健全仲裁员进园区、进企业、进基层宣讲机制。推进裁审衔接,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对接,通过联席协商、信息共享、旁听庭审等方式,完善业务规范,解决仲裁、审判实践中疑难复杂和争议问题,提高联动化解争议质效。

(六)建设全省基层人社治理改革实验区。一是党建引领基层队伍专才治理统筹镇街全科网格员、助企专员等力量,不断完善劳动保障督导员、劳动保障管理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政策联学、指导交流联享、实地检查联办等党建+业务+服务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精进业务水平。积极培育兼职仲裁员等社会专业人才开展基层涉薪纠纷综合治理,强化基层调处专业力量。二是创新拓宽共建共治改革路径深入推进家门口的人社驿站建设,开展技能增值化服务改革,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健全制度建设、配强服务专员,聚焦重点村社、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等实际需求,分类延伸政务服务,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纠纷调解等人社各领域职能下放到一线,全面推进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改革三是数字赋能人社治理智慧大脑建立数字应用贯通体系,完善前台一个窗口、后台一体运行闭环式治理机制,依托人社业务治理平台,在基层全面推开人社领域三端一体应用,多频事项直达村社、企业。打造数字宣传矩阵,定点投放社保政策视频、安薪码操作指南。完善推广创新应用,积极探索建设就业创业服务,迭代升级智工享,不断畅通人社服务保障落地生效。

2024年,区人力社保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清廉机关建设、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以“奔跑人社、保障有我”的冲劲和韧劲,搭建“人社大讲堂”、推进导师帮带制、落实指标晾晒比拼,全面推进“揭榜挂帅”十大重点任务,以项目攻坚、以实绩说话,真正打造一支“有忠诚度、有铁肩膀、有执行力”的吴兴人社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