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4-03884 成文日期: 2024-09-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吴区合办〔2024〕1号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关于印发2024年吴兴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9-20 17:16:20

关于印发2024年吴兴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高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现将《2024年吴兴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吴兴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

 

2024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第二个五年的开局年,是浙江省牵头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轮值年,更是把握沪苏湖高铁开通重大契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年。吴兴区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和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不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创新行动

1.借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南太湖科创走廊,推动西塞科学谷引入大项目大装置大机构、打造首位谷,重点推动西塞科学谷打造新经济发展样本。阳山时尚谷加快项目“双进”、做强美丽经济,形成西部融杭科创高地。(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妙西镇、埭溪镇<排名第一责任单位为牵头单位,以下同>)

2.支持久立特材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尼电子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华北电力大学长三角创新研究院落地见效;聚力打造织东半导体小镇,新招引泛半导体新材料项目不少于3个。(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经信局、织里镇)

3.深入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加快长宁(吴兴)数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大项目10个。深度推进数实融合,新增省级未来工厂1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推动50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0%。(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八里店镇)

4.大力招引长三角高层次人才,积极对接长三角高端人才优势,进一步发挥吴兴驻沪苏招商引才中心驻点引才作用,畅通“产业链引才”“专利链引才”“基金引才”等渠道,深化人才服务“一类事”改革,引进培育省级及以上人才50名。办好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引进落地人才创业项目100个,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2万人以上。启用新青年服务中心,健全多层次、差异化的人才公寓配给体系,推动青创工场争创产教融合培养基地。(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驻上海联络处吴兴工作部))

二、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畅联行动

5.构建以高铁枢纽为核心、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力保障沪苏湖高铁、湖杭高速建成通车,加快湖州东站、站前大道、新青年大道等重点工程竣工投用,规划启动如通苏湖城际铁路3个站点TOD综合开发。高标准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基本实现行政村进村主干道亮化全覆盖。(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城投集团)

6.深入推进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建设,完成3个多式联运港一期工程,加快融入浙北集装箱主通道。(责任单位:区交通局、织里镇、八里店镇、埭溪镇)

三、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协调行动

7.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接轨上海交流对接和新青年城市推介等活动,全年举办2场以上。(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

8.深化与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城市高能级平台联动,推动“2+8”平台与长三角品牌园区探索合作共建、产业共育和利益共享新模式。(责任单位:区发改局、高新区、埭溪镇)

四、长三角一体化开放行动

9.主动链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沪苏湖高铁开通为契机,谋划建设沿沪苏湖高铁产业创新廊道,加强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商务、交通、科创等功能衔接,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局、区城投集团、区人才产业集团、区交投集团、区新投集团、区经开投集团)

10.协同举办2024年“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上海周)暨沪苏湖高铁开通系列活动、第二届“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投资科技合作洽谈会暨湖州未来大会等重点展会,谋划召开世界童装大会(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织里镇)

11.迭代升级八大新兴产业链,落实落细“链长+链主”“161”工作机制,主攻沪苏杭等重点区域,充分发挥驻上海联络处的招商中心作用,全面提升招商绩效,全年从沪苏方向新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城投集团、区人才产业集团、区交投集团、区新投集团、区经开投集团)

12.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应用场景,高效运转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童装、美妆、物流装备、知识产权4个特色分中心。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9条”,落实“政企恳谈会”等常态化沟通交流载体,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责任单位:区政务办、区发改局)

五、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共享行动

13.整合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以长三角客群为目标的特色文旅产品,赴长三角重点城市开展文旅推介,加快打造环太湖生态文旅圈。(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14.塑造陆羽茶文化旅游节、菰城文化旅游节、世界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全国射箭总决赛、宣杭铁路旅游专线等有一定影响力的文旅体品牌产品。组织开展对外宣推12次以上,重点在长三角重点城市、山海合作城市等差异化地区举办大型专场推介活动,扩大来吴游客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吴兴旅游影响力。(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

15.创成并高品质运营国家级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培育长颈鹿庄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造童装城、产业园等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织里镇、妙西镇)

16.积极招引长三角品牌教育资源来湖合作办学,全年达成与长三角地区高端教育合作项目不少于1项;优化教育资源规划布局,新改扩建学校4所,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打造一批面向上海中小学生的生态研学、红色研学、乡村研学、科普研学基地,进一步打响研学品牌;打造一批面向上海中小学生的生态研学、红色研学、乡村研学、科普研学基地,进一步打响研学品牌。(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

17.对接长三角高端医疗资源,加强与沪杭名校名院名科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加大柔性引进上海、杭州名医专家力度,推进学科、重点专科合作共建,开展远程单科会诊、多学科会诊服务,加快推进长三角医疗服务共建共享进程。(责任单位:区卫健局)

六、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安全行动

18.深入开展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完善产业  链供应链互保机制,加强智能物流装备、特种材料等重点产业供需合作。(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

19.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实施中心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强化城市安全运行监管合作,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水利局)

20.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共治警务新模式,推进省际边界地区数字化协同治理,推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积极推进环太湖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作,推广跨省联勤警务站合作模式。(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

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美丽行动

21.全面推进重点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提升,强化污染物在线实时监测,协同加快跨区域电厂改造关停,确保空气质量指标提升进位。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生态联勤共治长效机制,建成全国首个县区级生态治理中心,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22.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省级绿色低碳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域建设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23.开展生态环境协同监管,深化落实全区蓝藻防控工作方案,协助做好太湖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相关研究和沟通工作,实施“水韵湖城”水生态修复项目2个。(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利局)

八、保障措施

24.积极履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研究推动国家区域战略对接融合发展,加大对跨区域合作事项的协调统筹力度。(责任单位:区发改局)

25.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13个,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责任单位:区发改局)

26.开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考核评估,健全考核评估办法。(责任单位:区发改局)

27.协同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案例集,选树培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储备项目2个以上,积极推荐并争取省级认定1个以上,推广经验不少于1条。(责任单位:区发改局)

28.支持各单位依托条线职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责任单位:吴兴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区级有关单位名单



附件

 

区级有关单位名单

 

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融媒体中心、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驻上海联络处吴兴工作部)、区文广旅体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务办、区城投集团、区人才产业集团、区交投集团、区新投集团、区经开投集团、区公安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高新区、织里镇、八里店镇、道场乡、妙西镇、埭溪镇、东林镇、环渚街道、湖东街道、月河街道、朝阳街道、爱山街道、飞英街道、龙泉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