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来源:区综合执法局
  • 发布时间:2025-01-03
  • 【字体:

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度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时期。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部署,以及市、区的有关要求,有力地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 强化依法行政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方面

1.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机制,确保法治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局党组充分发挥在全局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被郑重列入党组会议的议事日程。同时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开展述职述法活动,全面总结法治建设成果,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措施,确保法治建设责任落到实处。本部门一年内未发生重大违法行政案件。

2.提升基层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法治意识、业务能力和规范综合行政执法行为,我局分批次集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涵盖政治理论、执法知识、场景模拟执法、队列训练及廉政教育等全方位、多维度的培训学习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市局大练兵、长三角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比拼系列活动,并获得系列荣誉。今年已组织开展了30期司法考试培训,12期法制轮训岗位练兵经验交流活动。

3.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制。主动送法入企,深入相关行业企业举办城管大讲堂暨涉企信用修复培训助企宣讲活动。2024年,组织召开水利、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会议6场次、学习人次500余人次,开展宪法日宣传15场次、惠及群众2000人,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以案释法宣传12次、受教育人数2800余人次。

(二)健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方面

1.营商环境优化情况信用修复服务优化升级,在严格落实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书、合规建议书“三书同达”制度基础上,提供一企一策专人式指导服务,公示到期后专人主动告知提醒,引导和帮助失信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增强守法诚信意识。今年已向130家企业送达“三书”,全年完成信用修复14家。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情况通过开展专项普法、华丰社区结对共建等活动,做好法律法规宣传。继续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持续深化“城管义工”、“爱心送考车”、“蓝精灵服务队”等固定服务项目,有序推进“菰城驿站”、“社区服务站”建设,女子分队继续践行“四心”工作理念,深化柔性执法,将执法与服务结合起来,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方面

1.律师驻队制度推行情况“驻队律师”全面参与本单位规范性文件编制、重大项目决策讨论、协议文件合法性审查、复议诉讼、行政执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度共出具法律意见书6份,审查各类协议10余份,参与案件法律风险评估50余次,日常法律咨询200余起。

2.基层立法工作落实情况。深入贯彻落实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规范的部署要求,完成各项立法调研任务,今年共收到市人大拟出台的法规草案6部,提出修改意见20余条,上报立法项目建议书1份。

3.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制定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明确适用集体讨论案件范围、程序和要求,建立浙政钉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群进行线上法制审核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2024年提交重大案件集体讨论48件通过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平台4G执法记录仪、一键光盘刻录系统,案卷文字和视频记录,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可回溯管理,有音像记录案件共计4263件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

1.执法办案规范情况。积极拓展案源,着力提高办案能力和案件质量,全面使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和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2.0,全年办理简易案件18736件(含人行道停车),普通程序结案4263,普通程序处罚金额共计1942万元,全年事项覆盖118项(含地方性法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来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共计划转1503项,同时行政处罚事项根据浙江省权力事项库(监管库)动态调整,

2.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情况2024年在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定期更新行政执法对象库和人员名录库,人员账号数累计开通273个,完成投诉举报处置60件,掌上执法开通率和监管事项入住率均达到100%,共开展各类检查2800次,专项检查412次,跨部门双随机12次。

(五)健全执法监督体系方面

组织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会12次,共计对500余个案件卷宗进行评查打分,并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参加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行政处罚案件线上评查工作3次,按照评查工作的要求完成对我市其他区县相应案件评查。在政府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案卷评查中,无不合格案卷,通过全面开展自查工作,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和能力。

(六)构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

1.做好行政应诉、复议等工作。根据区司法局的要求,每月上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调解案件报表。全年共有行政诉讼3件,行政复议1件,连续6年未发生败诉或者行政复议纠错。

2.做好司法建议书回复工作。今年我局共接收到2份司法建议书。对此,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召开2次专题会议,深入剖析问题,并迅速以函件形式给予反馈。

二、存在的不足

(一)法律顾问制度需继续完善。目前,法律顾问的工作主要局限于审查合同协议、审查案件、代理诉讼等较为被动的功能,而对于其在政策制定、决策咨询、风险防控等主动服务方面的作用挖潜不足。法律顾问参与的环节往往较为靠后,其专业法律意见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的法律风险。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后基层执法队伍力量不足,尤其是法学专业人才短缺。面对执法事项逐年增加、日渐复杂的现实情况,对基层中队的业务承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执法人员对于法律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差,影响了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效率。

(三)普法形式和内容深度不足。当前,面向公职人员的普法手段较为传统,多依赖于在线培训、资料分发等形式,创新性和针对性不强。而对于群众,则主要通过社区展览、宣传册发放、公益广告等途径进行普法,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未能充分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的广泛参与。例如,缺乏利用社会热点拓展、真实案例解析、执法情景剧等新颖方式,导致普法效果有限,知晓度不足,难以全面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和强大合力。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法治学习,铸就思想之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局推进法治建设首要任务和前提内容,加强法治思想的学习,做到坚定政治信念和提高理论水平齐抓并举。

(二)创新巡查模式,织密执法之网。一是大力推广非现场执法应用模式,选取数字城管现有摄像头,运用AI算法进行识别,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系统发送给巡查人员,以便队员及时解决。二是拓展新质生产力在执法领域的应用,运用无人机巡查辅助执法,确保巡查无死角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严审案件质量,筑牢法治之堤。强化业务科室执法指导力度,严格执行案件评查标准,按月组织案件评查会议,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通报,并敦促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同时,归纳复议与诉讼中的经验教训,严格把控案件质量,保证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受住严格的审查与考验。

(四)推行法治体检,保障业务远航。在各业务领域逐步开展涉企法治体检,针对日常执法中容易引起纠纷的方面进行梳理排查,围绕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高效处置矛盾这三大核心环节,提供法治宣讲和咨询服务,优化服务型执法  

专此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