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2025-01292 成文日期: 2025-04-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2024年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5-04-01 15:09:37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深入实施“大抓项目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稳定健康发展。

 

一、综   合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5.3亿元,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38.5亿元,分别增长5.9%和5.1%;第三产业增加值501.1亿元,增长5.2%。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3.0:43.4:53.6,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6737元,增长4.5%。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6亿元,同比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54.2亿元,下降5.4%。在地方税收中,实现增值税20.1亿元、企业所得税8.6亿元、个人所得税2.3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分别增长4.2%、-0.7%、1.0%、15.1%和-20.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4%,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价格下跌0.3% ,居住价格下跌0.3%。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总产值16.7亿元,增长5.7%;林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2.4%;牧业总产值4.0亿元,下降5.9%;渔业总产值21.3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3.2亿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13元,增长6.8%。年末羊存栏6.5万头,全年累计出栏7.8万头,分别下降5.9%和增长6.5%。全区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乡村振兴步伐稳健推进。

按照“六化”规范,积极推进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 2个国家级布病无疫小区争取到浙系湖羊产业集聚区1个、国家产业集群项目4个完成7家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和2家饲料环保化养殖场创建验收工作,被评为全省首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畜牧业数字化、绿色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57.4亿元,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6.9%。新兴动能中的战略新兴、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9%和11.9%。从效益指标来看,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6.9亿元,增长2.1%。实现利税总额58.3亿元,下降10.4%,其中利润总额40.1亿元,下降12.5%。

年末拥有在库建筑企业8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1.1亿元,下降10.4%(完成省内产值380.1亿元,下降9.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79.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06.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867.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2%,制造业投资增长31.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7.5%,交通投资和水利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2.8%和57.4%。

商品房施工面积727.7万平方米,下降33.5%,竣工面积40.3万平方米,下降23.9%,住宅销售面积74.8万平方米,增长1.1%,住宅销售额75.6亿元,下降14.4%,待售面积16.7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1248.4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976.3亿元,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72.1亿元,化工材料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类销售增长快速,分别实现商品销售额254.5亿元和128.1亿元,增长61.0%和44.7%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2.7亿元,增长1.1%,其中,出口268.7亿元,增长1.8%。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8%,占比44.6%,为全区第一大出口产业。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占比81.7%,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占比60.3%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成功创建省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全市首个);久立特材创建全省核能关键管材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恩谷生命健康产业园获年度绩效A类省级孵化器(全市唯一);中国航天第806研究所获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R&D经费投入占比及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均列全市第一;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正式签约落地,首批研究生入驻;三一重工长三角研究院完成主体注册并正式启用。东尼电子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历史突破;久立特材成功立项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为主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尖兵”项目2项、省两新重大科技成果3项。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研发中心15家、市级研发中心24家。新入选国家“人才工程”3人、省“人才工程”5人、省“海外工程师”9人。

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学生119744人,在职教职工10278人(其中在编教职工6071人,不含直属事业单位58人)。初中21所(含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26809人;小学24所,在校学生66946人;幼儿园74所(含民办44所),在园幼儿25989人;成校9所。

全省首批获得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督导评估,获得省级教育信息化转移支付资金500万元(连续三年共争取资金2200万元,全省前三),获得第三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省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改革试点地区试点、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节突出贡献奖、省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等6项省级及以上试点荣誉。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获得A等,成立吴兴教育发展基金,组织第4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激励为吴兴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各类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湖州师范学院附属安定中学和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织里实验中学。

持续加强教育资源供给和布局优化,完成3个中小学和2个幼儿园项目建设,分别新增学位6270个810个;有序推进西塞山小学、蜀山小学、未来一中等项目建设;2所民工子弟学校(通益学校、便民小学)和2所小规模学校(塘甸小学、上强小学梅峰校区)稳定有序撤并。高质量推进各级民生实事,完成学生近视、脊柱筛查任务,新增可躺式课桌椅5200套。全面实施爱心助学,4593人次享受营养改善和生活补助683万元。

 

七、文体、卫生和社会保障

 

全力推进文旅平台壮大,西塞山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深化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进,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文旅特派员选任和服务规范》标准。打造“趁年轻 趣吴兴”文旅融合品牌,承办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第五届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进活动、省度假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国际名校生态舟会暨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陆羽茶文化旅游节、南太湖国际音乐周、2024新春音乐会等大型活动26场。 高质量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5个,城市书房2家,文化驿站(文旅驿站)2家。区文化馆和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一级验收等级,成功通过省重点公共文化设施专项提升验收,一级馆率达100%。

本年度全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全省首推“基层站(室)分类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14个项目有序实施;吴兴区中医院正式启动运营,区人民医院五大临床中心全面建成,业务体量突破2亿。深化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首批试点改革,城市健联体试点改革入选全省基层卫生健康创新示范项目,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深入打造健康城市示范样板,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成功入选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打造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优秀案例、创新破难典型案例各1个,健康浙江考核实现“六连优”。深化全省首批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成效,构建“婚生养育”一体化服务最优路径,创新职业健康服务模式,职业病发病率稳定在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8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8.8%,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6.3万人。继续调增机关保、城乡居保养老金调标工作,累计发放城乡居保待遇45222.2万元,机关养老待遇40282.7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113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31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669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9471人,列全市第一;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浙江杰出工匠”1人、“浙江工匠”10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获2金1铜3优胜,均列全市第一。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1.97万人,其中青年大学生8000人。新入选省级人才项目4人,“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团队13个、创业领军人才2人。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新进站博士后4人。新引进人力资源机构29家。

 

八、城乡建设与社会公共安全

 

全区337个小区、8885家应控单位实现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完成“定时定线”收运道路125条,建成驿站830个,完成“二定四分”模式转换小区337个,创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223个、省示范片区9个、省“定时定点”示范小区和商业街区覆盖率达100%,建成分类宣教中心8个。通过加快推进PPP环卫一体化项目,深化垃圾日产日清效果,2024年全区范围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同比减少2.6%。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100%,更新分类运输车辆10辆。

持续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走深走实,全力推进扫黑除恶线索大起底,持续开展线索排查、行业乱象治理、问题回头看等工作,全面开展群众身边涉黑恶和“保护伞”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砂霸”“矿霸”“村霸”“行霸”“市霸”等黑恶犯罪专项打击整治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贯彻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7.5%、16.7%

持续擦亮“崇军吴兴”拥军品牌,为驻湖部队举办“六一”“十一”童装欢乐购活动,联合湖州武警支队举办“奋斗有我·吴尚戎耀”庆祝建军97周年军民联欢晚会。“退役军人岗位匹配测试数据”在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中心成功登记,累计为退役军人提供精准匹配岗位1073个,就业满意率达97.5%。全年组织2场线下、12场线上退役军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700个,达成就业意向325人。美欣达集团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合作模范企业”。全年受理优待证申请400余人,按时发放抚恤经费约2070.8万元,普惠2898名优抚对象。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户籍人口45.06万人,其中男性21.83万人,女性23.2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5%和51.5%;乡村人口20.62万人,城镇人口24.4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5.8%和54.2%;全年出生人口2476人,死亡人口3194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197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13元,增长6.8%。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先城镇2.9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水环境质量全域达标,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交接断面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上。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全区PM2.5均值为30.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81.8%。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提高,据省民意调查显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得分为90.3,连续十年稳步提升。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结果;

5.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本公报数据除教育、文化、卫生等部分指标外均不含南太湖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