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州市吴兴区植保检疫与耕肥管理站、湖州市吴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来源: 事业登记系统
  • 发布时间: 2025- 04- 14
  • 浏览次数:
  • 【字体:
单位名称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州市吴兴区植保检疫与耕肥管理站、湖州市吴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法定代表人张艳
住所  湖州市吴兴大道1号吴兴区行政中心1号楼10310室
开办资金(万元)803.00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057.49期末数(万元)1024.19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种植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植物检疫等技术的推广与咨询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524761312236W举办单位湖州市吴兴区农业农村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粮食稳产保供。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一是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完成市级下达粮食生产任务14.83万亩,1.3723亿斤,油料生产任务1.834万亩,0.0622亿斤。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规模种粮大户占比规模水稻和油菜大户占比均创新高,分别达95.6%和38.3%。支持粮食生产扶持资金创新高,筹集省市区三级补助资金共5900万元。二是强化示范引领,稳步提升优势产业。大力推进水产、果蔬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大力推广“稻渔+循环水跑道养鱼”、“稻-小龙虾”、“稻-蟹”等特色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比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增加90%以上。全区水产品产量达到12.4601万吨,同比增长4.89%,繁育水产苗种102亿尾,产值超2.55亿元,获评“最大的鳜鱼”“最大的鲈鱼”两个“浙江农业之最”。三是种植业经济作物方面,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次和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和农业防灾救灾技术措施近16万条,积极申报相关经济作物项目,贯彻“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推进吴兴区茶叶高质量发展,成功注册吴兴区茶叶公用区域品牌—“菰城羽芽”,组织开展吴兴区首届“菰城羽芽”杯名优茶评比。协助做好吴兴第七届黄桃节评桃大赛,组织企业参加全省浙好农产品评比,伟祥的黄妃樱桃番茄获得金奖,金农的浙樱粉一号樱桃番茄获得银奖,南太湖绿洲的绿洲2号甜瓜获得银奖。2.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省农科院、省淡水所、湖州示范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继续深化“1+1+N”农推联盟机制。依托省级农民教育实训基地、湖州农民学院、各乡镇成校等,切实抓好省、市、区三级的农民培训工作,共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945人,高素质农民培训31人,培育农创客429人。3.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积极完善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扶持支撑,积极完善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扶持支撑,完成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7.1万亩,统防统治数字化台账12.6万亩次,省级农作物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示范区2个,经济作物绿色防控(含零化学农药)示范方3个,水稻统防统治整建制镇1个,种苗检测100批次。完成按方施肥和配方肥推广任务0.79万吨,其中配方肥0.63万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4%。完成取土测土345个,完成65个省级耕地质量等级变更点、3个省级长期耕地监测点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点采样及检测工作。2024年我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年初为1.79,比2023年提升了0.01,保持在一类耕地,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省级科学施肥示范区3个及省级健康土壤示范基地3个。4.积极稳妥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顺利通过表层样点外业调查及内业测试化验省级验收,最终平均得分分别为98.3和91.5分,均为优秀等级。5.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今年完成各级开展各级各类定量检测1174批次,合格率98.9%;涉农乡镇快检中心验收工作全部完成,农残快检完成5064批次(其中胶体金检测2268批次),合格率100%。完成绿色食品申报5个。二、取得的主要效益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优势产业,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提升我区农业各环节机械化应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现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人员知识结构、数字化信息化接受程度与发展效益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乡镇年轻干部较多是非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且兼任从事其他条线行政工作,从事农业科技推广试验时间经验较少,导致年龄青黄不接,有断层现象,短期内难于完全胜任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
四、下一步打算四、下一步打算1.聚力实施稳产保供工程。持续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8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723亿斤以上。新增“跑道养鱼+稻渔综合种养”“稻鳖共生”“稻虾共生”等生态高效绿色种养模式0.3万亩。调整渔业养殖结构,加大渔业种苗产业扶持力度。蔬菜播种面积10万亩以上、产量超20万吨。完成市级下达的植保耕肥任务,高质量完成土壤三普工作,争取尽快获得三普有效成果,摸清我区土壤基底,加大力度开展配方肥推广应用。深入保障耕地安全,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在95%以上。持续开展取土测土及65个耕地质量变更点和3个省级长期耕地质量监测点的调查监测工作,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等级。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茶叶公用区域品牌影响力。2.确保农产品安全。应用好定量检测、乡镇快速检测室、主体自律性检测室“三位一体”的检测体系,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全年计划完成定量检测1000批次。3.聚力实施科技强农工程。一是发挥农业种业优势。依托现有种业优势,加大优质良种引进力度,全面提升水稻育种、果蔬种子种苗繁育、水产种苗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开发水平,打造罗氏沼虾、加州鲈鱼等全国知名淡水水产苗种生产基地。二是深化校企技术合作。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协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省淡水研究院、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涉农高校院所合作,联合开展农业品种选育、农业养殖技术、农业污染防治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适用技术研究。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强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完善“1+1+N”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2.0版,实现专家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统筹湖州市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湖州农民学院、现代农业创新孵化公共平台等的研发功能,建立协同创新研究机制,实施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和示范推广项目。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