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山水资源丰富、风貌清远、价值突出。“十四五”期间,吴兴区将立足历史文化本底,发挥特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在东部新城区域建设“一塘十山十漾”公园,积极助力湖州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
在之前的报道中讲到頔塘,你会发现这条“东方小莱茵”不光是我们以前都知道的“鱼米丝绸”全从这条水系中运输,“頔塘”的魂魄是在于“这条河是湖州的特产、人物与全国往来沟通的枢纽”。比如说有两座小山——乔木山和沈长山,这里所产的石头古时候全国闻名。
【小山却有大来头】
放在全国来说,这真的是非常小的两座山。但是这两座山却因为頔塘与外界产生了联系。乔木山盛产一种石材——乔木白,白色的石材,沈长山盛产一种石材——吴兴黄,黄色的石材。这两种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桥梁、石板路的重要石材,远销到北京通州一带,尤其是皇家造园和官家造园。
造园要用到石头,湖州是中华园林造园用石最重要的产地。除了我们熟知的太湖石,湖州几乎包揽了从皇家到大夫士人阶层造园最喜欢的五色石:紫色、青色、灰色、黄色、白色。
【愚公移山真实版】
当时的人喜欢乔木白到什么程度?原本与乔木山相连有一座叫孟家山,也就是当地人“乔木山高作高,高不过孟家山的腰”这句俗语里的孟家山,孟家山连年开采,采到最后这座山居然开采没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湖州真实存在。山开空后,只留下了高耸的两块最坚硬的巨石,被称作“石工石母”。
【历代湖州造园人】
湖州本地的文人墨客极其喜爱这里的石材,他们把山中的石精灵搬入了湖州各大园林。众峰之间,曲涧萦回,涧中布五色山石,傍引流水激石,有声淙淙。水注大石潭,潭上藤竹苍郁。潭旁堵以横石,潭水满即从石上溢出。人称此园“假山之奇,甲于天下”。这片园林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余家漾”。
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外孙叶梦得,在湖州城西门外的弁山小玲珑山大阳坞打造了“石林精舍”,这片石林主角当然是闻名天下的“太湖石”。
【皇家御用五色石】
当然不只是湖州文人喜欢湖州的五色神石,帝王将相也情有独钟,这才有了《水浒传》中“花石纲”的事件,宋徽宗当时为了修建历史上最大的假山——广袤十里的“艮岳”,用了大量湖州的石头。
沈长山和乔木山的石材品第固然好,但是放在全国来说,这样的石材其实很常见,每座山都可以开采出石材,可为什么偏偏是湖州乔木山和沈长山的石材能远销呢?因为我们在水乡。在古代,只有水能载舟,舟能载石。只要是船够大,河道够通畅,石材就能通达天下,这样一来,只有跟运河体系有关的石材产区才能入选,而这些产区里再比较一下石材质量,我们湖州就脱颖而出了。沈长山和乔木山距离頔塘这个“东方小莱茵”太近了,几乎是开采出来的同时直接装运,上船出港,頔塘又连接着京杭大运河,所以只要是装上了船,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季风、水的浮力和拉船的纤夫、划船的桨手。
【石破天惊造新园】
沈长山和乔木山承载了太多古代文人的审美,而湖州文人为了审美,可以做“愚公”。石头不说话,但是江南的古城镇们会说话。在这次“一塘十山十漾”公园建设中,沈长山将与毗邻的乔木山共同打造成为南山康养综合体。沈长山,依循村庄及山体特征,一方面结合区域人文、景观生态等环境资源和其他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经营方式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民宿系列,另一方面通过青石板、石材等景观材料展现公园质感,搭配多样性植物,营造出香桂满山、蝶谷飘香的整体环境。同时在靠近交通一侧,设置与公园布景一致的出入口和生态停车场,满足游客可达性。乔木山,突出展现江南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造景设计,形成蔬菜与农作物的大地景观,造就湖城近郊野趣体验和农业采摘为主题的郊野型山地公园。同时,结合利用现有的水潭和独特的山石意向,配置自然的景观路径,以栽种本土植物为主,营造火红柿海、琵琶花海,南山果香飘大地的景象。在收获的季节里,结伴与此,同游共赏,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