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30524K14997740W/2023-2022090262 发文时间: 2023-10-16 17:01:4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民政局
区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定稿

2023年7月

 

2023年以来,吴兴区民政局在市民政局精心指导下,坚持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紧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推动吴兴民政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现将2023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困难人群救助精准扩围

    1.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持续优化。目前全区在册低收入对象共3115户4675人,累计救助资金2327.21万元;临时救助127户,246人次,累计救助资金90.95万元。特困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731元。1-6月发放孤儿及困境儿童生活补贴310.16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296.59万元,护理补贴678.06万元。依托摸底排查保障一批、数据比对发现一批、宣传引导申请一批,确保孤困儿童及残疾人两补对象应纳尽纳。

    2.大救助一站式改革持续深化。进一步推进吴兴区“大救助一站式”服务改革助力共同富裕行动,确保低收入群体充分共享共同富裕发展成果。上半年累计救助30620人次,发放资金1480.86万元。

3.三级助联体社会效应持续放大。依托三级助联体架构,打造镇街级服务站和社工站融合、区级中心和项目深度融合的模式,常态化采集困难服务需求138例,化解72例。链接慈善项目4项、公益创投项目16项,初步建成我区救助服务资源库。持续深化慈善帮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往慈善组织认定,新增青橄榄、会心公益两家慈善组织。

    (二)公共社会事务优质共享

    1.水库移民稳中致富。发放2023年移民直补资金356.4万元,惠及移民5940人。做好2023年后扶项目管理,安排项目16个,已完成11个,安排移民扶持资金1670.74万余元。完成2023年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对三峡移民工作专题调研,得到部领导高度评价。完成2023年度湖州市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人口信息和后扶重点项目交叉检查工作,检查组充分肯定了吴兴区移民工作认真负责,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规范。深入开展“入千访万”,掌握移民生产与生活状况,维护移民群体整体稳定。

    2.婚俗改革创新深化。融合“新青年城市”建设理念,首创婚俗改革1+X示范基地,打造全市首家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吴兴区丝绸小镇婚庆产业园。“丝韵江南,情缘吴兴”婚俗文化馆于2023年5月正式启用。持续开展婚姻登记证补领补办,完成14个乡镇街道(230个行政村)补领工作,补领17590件。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新婚辅导率100%,2942位新人参与新婚辅导,离婚辅导2356人次。

    3.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完成“吴长线”“吴安线”界线联检及“苏浙线”边界文化墙建设。扎实做好清明祭扫保障工作,累计接待群众祭扫21万余人,车辆4万余辆(次),参加保障人员3000余人(次)。完成“逝者身后一件事”网上联办1870件。积极推动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将妙西镇节地生态安葬(放)设施作为第三批节地生态示范点。

    (三)基层协商治理多元共建

1.实验区品牌更“亮”。立足打造现代社区治理共同体,开展《“五社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调研,完成2021年—2023年期间城乡社区优秀议事协商案例征集。做好议事协商场景、邻里服务应用等情景打造,飞英街道墙壕里社区被推荐为省级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创新试点。

2.现代社区建设更“高”。完善“邻空间”支撑体系、“微循环”运行体系和“项目化”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基本形成现代社区治理新格局。实施治理人才“赋能工程”、社工机构“展能工程”和社会工作“增能工程”“三大工程”,赋予现代社区治理新动能。推进服务治理阵地提档、服务治理力量提升和服务治理品牌提升“三大行动”,提升现代社区治理新活力。营造“邻里守望”“社治吴优”和“老少同乐”“三大场景”,绘就现代社区治理新蓝图。整合村社办公场所,筹备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8家。

3.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更“强”。目前全区社区工作者共有735人,其中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388人,持证率达53%。组织开展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动员工作,完成报名四千余人。发放2022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奖励奖励补贴136.75万元。完成新入职的218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岗前培训。深化专业社会工作者培育机制,依托“社工论坛”“社工讲堂”,将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在墙壕里社区试点开展持证社工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登记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四)养老服务普及普惠

    1.老有康养扎实推进。按照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多跨协同、同心协力的整体推进要求,召开全区“浙里康养”工作部署会,建立“浙里康养”吴兴专班工作制度,明确2023年工作要点。制定《吴兴区高质量推进“老有康养”八条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老年人助餐服务等提供全方位保障。

    2.服务保障全面升级联合区市场监管局、专业机构,对15家养老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实现闭环管理,确保机构安全运行。针对200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共性服务基础上拓展个性服务,以数字化支撑完成了精准考核,累计服务老人10万余人次。稳步推进“一床一码”福利精准直达应用场景试点,搭建老人选机构、福利直达应用,成功上架浙里办,入驻浙里康养区县场景。建立高龄津贴发放制度,落实高龄津贴发放。

    3.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全面推进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新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00张,新增持证护理人员149实现老年助餐村社区覆盖率90%以上。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升工程,完成25家服务(照料)中心提升改造排摸和方案设计。

二、存在问题

一是推进市区一体联动机制有待深化。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设施按照2023年起实施的《湖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要求,目前吴兴区部分老旧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存在场地面积小、服务设施有待提升等问题,虽然吴兴区作为中心城区,但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在自行解决上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深化市区一体,协调联动。

二是民政基层力量比较薄弱。从整体来看,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数量、结构、能力以及工作场所、机制等与新时期民政发展要求不符,乡镇街道民政事业发展面临困境,承担任务多、工作人手少,难点问题多、解决办法少,群体需求多、服务方式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探索、工作培训,制定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措施。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保兜底、精提升,社会救助更有力。持续做优“主动找 分级救 协同帮”救助模式,发动各方力量,完善分级分类救助办法,实现困难群众发现、诊疗、政策享受全链条服务。推动社会救助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救助绝对贫困向帮扶相对贫困转变,激发低收入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以标准化推进运营、两库升级改造、服务需求精准匹配为重要抓手,实现助联体效能升级。

  二是强阵地促普惠养老服务更完善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已建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达标提升计划,高效完成省、市、区民生实事建设。深化“一床一码”“补需方”改革,实现床位精准管理、需求精准掌握、服务精准供给、补助精准发放。积极打造“老有康养”吴兴标志性成果,加快形成具有吴兴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让每位吴兴老年人都有机会享受“幸福颐养·吴兴有爱”的福寿康宁美好生活。

三是落政策、强服务,社会福利更深化持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规范儿童之家标准化运营管理,出台运行考核实施细则,开展儿童之家星级评定,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浓厚氛围。加强儿童福利服务队伍建设,定向培育和发展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全面参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优化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审定程序,做到按时精准发放。加大慈善主体培育力度,提升慈善基地服务能力,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品牌。

四是优平台、创品牌,基层治理更有效以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建设为抓手,聚力“五社联动”协同治理,“五位一体”社会工作体系,撬动“五社”有效联动,助推现代社区发展。深化社工站“一站一品”工程,高标准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实现社区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规范专职社区工作者招聘、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激励社区干部争先创优,提升服务效能。

    五是提质效、扩影响,公共服务更优化创新深化婚俗改革实验区,打造“甜蜜经济”新业态。扎实抓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的常态化管理继续抓好“逝者身后一件事”运行和管理。完成浙江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建设。强化移民资助金监管,开展2023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绩效评价,确保移民扶持项目阳光运作。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移民群体稳定。扎实推进未命名道路命名设牌,继续开展“数字门牌”试点后续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