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524MB1679270K/2023-00084 | 发文时间: | 2023-06-13 14:57:4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吴农〔2023〕27号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尊敬的李秀明等10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议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非粮化”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为推进我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现将建议答复如下:
一、吴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非粮化”整治优化基本情况
1.高标准农田基本情况:截止2018年底机构改革时,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移交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54万亩,2019-2022年期间区农业农村局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43万亩。截止目前,全区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5.97万亩,在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2.粮功区“非粮化”整治优化基本情况: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21〕6号)等文件要求,我区已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任务6.58万亩,其中清理腾退面积3.54万亩,调整优化面积3.04万亩。同时,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上图入库要求,在“浙农田”系统重新划定我区粮食生产功能区11.415万亩,并通过省厅审核认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区规模稻麦种植面积(50亩以上):2019年为4万亩、2020年4.1万亩、2021年6.7万亩、2022年10.28万亩,从近几年粮食种植面积稳步大幅度提升来看,直接反映出我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成果明显。
二、吴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备资源不足。吴兴区地处杭嘉湖经济发达地区,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高速、高铁、省国道改线拓宽等工程建设项目大幅增加,大量优质耕地资源不可避免地被占用。据农业农村部十二五时期清查评估反馈显示,全区高标准农田中现有耕地以外的其他地类面积2.1万亩,而易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明显减少,“十四五”期间新建(补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不断加大。
三调显示,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10.1676万亩,而我区已建成高标达到15.97万亩,存在面积倒挂严重的问题。由于可建耕地面积和永农面积的减少,可建高标准农田的资源也刚性减少。相对集中连片、施工容易、政策处理难度不高的耕地均已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剩下未建地块均为零星分散、工程难度较大的偏远地块,新增耕地潜力有限。目前,不少地方单片耕地地块较为细碎,且坡度较大、质量较差,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严重不足,建设难度显著增加。
2.“非粮化”整治后,农田基础设施亟待提升。长期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相关部门编制标准尚未统一,在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各方面要求不尽一致,另外受到自然灾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为水产养殖和苗木种植等“非粮化”情况)等因素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设施损毁问题。因我区“非粮化”成因主要有挖塘养殖水产和种植苗木等情况,自2022年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完成后,全区农田主要存在平原乡镇存在沟渠、田间道路、泵站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山区乡镇存在地块“散、小、乱”、田块坡度大不平整、缺少水源灌溉、土壤单薄、田间道路年久失修等问题。
3.农田建设管理专业人员缺乏。机构改革前,吴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由相关部门分头实施,各司其职,并在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各方面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人员及业务运行管理模式。机构改革后,全区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职能转隶到农业农村部门,当前区级农田建设管理部门职能人员没有得到相应补充,从事农田建设管理的人员严重不足,尤其缺乏项目建设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等相关业务的整合,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人员配备和技术支撑亟待加强。
三、下步工作计划:完成农田建设规划,整合部门农田项目建设,加快农田基础设施提升。
1.坚持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农田建设。根据浙江省和湖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工作统一部署,2021年1月,我局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赴各乡镇实地调研,整理已建高标准农田项目相关数据,征询区级相关部门意见,将《规划》主要内容与省、市规划精准对接。目前已出台了《吴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吴农〔2022〕10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林田防护、输配电、科技服务和管护利用,并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2022年度,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完成“非粮化”整治时,我区已第一时间利用省级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百千万农田提升工程项目、市级宜机化项目及区级美丽田园项目、各乡镇主体农田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等工程建设项目共计约1万亩,目前该批项目部分已基本完成;2023年度已排定列入省级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百千万农田提升工程项目、市级宜机化项目、乡镇主体农田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计划的面积约1.5万亩,目前该批项目正在选址、规划、立项等阶段;2024—2025年间,全力整合农业、自规、水利等部门及乡镇主体的农田提升改造项目计划内,进一步加大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条件。
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要求,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农田建设、保护、利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数据挖掘分析,为农田建设管理和保护利用提供决策支撑。
3.明确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结合“田长制”等农田后期管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制度,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相关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发挥村级组织、承包经营者在工程管护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农田设施的日常维护。相关基层服务组织要加强对管护主体和管护人员的定期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管。
湖州市吴兴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5日
(联系人:徐建强,联系电话:1373823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