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524672599618D/2023-00026 | 成文日期: | 2023-08-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吴科发[2023]710号 | 发布机构: | 区科技局 |
尊敬的陆惠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我区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建议》提案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对我区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心、重视及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接到您的提案后,我局非常重视,专门成立提案办理小组,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按照省委“创新深化”有关工作部署,全力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稳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谋深谋实科技、产业、人才协同发展文章,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夯实创新矩阵、提升创新能级,全力打造西塞科学谷、阳山时尚谷和太湖实验室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科创平台,先后获得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省科技创新改革联系点等称号,国家级海智基地创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鲲鹏计划”、数字化改革省级试点等工作成效明显。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您在提案中指出的资源投入、人才支撑相对不足、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等,我们也十分重视,并一直在推进研究解决,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着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科创十条”政策,实现科技经费较上年“翻两番”,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兑现时间,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政策覆盖面,加快科技政策兑现速度和力度,让更多科技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强化人才、产业、税务、金融等领域政策协调联动。二是做优科技金融。构建科技金融最优生态圈,全力争取省科技创投基金,重点支持初创型、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降低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锻造科技铁军。区镇联动开展“科技解难、创新制胜助企纾困专项行动”,组织“百名科技干部和千名科研人员服务千家科技企业”,开展科技人才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打造“科技奔跑团”三服务品牌。
二、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体系
一是高标准推进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区建设。围绕“未来产业集群高地、标志性项目承载高地、领军企业培育高地、创新资源要素集聚高地、‘三生’融合示范高地”的定位,加压奋进,以创建类第二名的成绩,位列全省高新区综合排名第6名,并连续两年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二是将太湖实验室打造成东部“最强大脑”。紧盯新材料、泛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签约设立研究院,“一体两翼”建设太湖实验室,已签约入驻浙工大湖州数字经济技术研究院、湖州暨大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中乌(乌克兰)金属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4家。
三是建强“两谷”赋能全区高质量发展。西塞科学谷形成“生态+科技+产业”发展模式,已签约入驻西安交大中子实验室、浙江大学智能科学计算与数字服务联合实验室、浙江高分中心实验室等科研院所11家,引进上海泛微、鼎捷软件等一批优质科技项目,成功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阳山时尚谷着力打造美妆时尚产业集聚地、绿色智能新引擎,已投入使用国际美妆时尚博览中心、美妆保税选品基地等,创美产业园、美妆科创中心两家孵化平台已投入运营,方圆化妆品检测实验室、功效化妆品中心等7个科技人才项目已启动建设。
三、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建设
一是推动企业主体培育。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提前介入,做到“排摸一批、服务一批、申报一批、推荐一批”,不断增加科技企业数量,大力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向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转型。全区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86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家。
二是建设企业科研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优势,转接落地前端技术,定向培养需求人才,共建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为主要业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鼓励久立等龙头企业建设未来研究院,围绕产业链高端环节开展科技攻关,助力解决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截止目前,全区已建立省级企业研究院29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101家,市级科技企业研发中心231家。
三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研发投入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安排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专项资金1000万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共为企业争取市级研发政策奖励4525万元。此外,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针对省、市“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新备案(培育)市级创新联合体3家,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项目2项(全市最多)。
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水平
一是借势借力启用公共科创服务平台。立足主城区优势,
借力市级科技大市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等资源,建成总面积2000平方米、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科技服务、资源共享、科技交流”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湖州市公共科创服务平台,面向全市为各级科创平台、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等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截止目前,已入驻高校技术转移中心10家、科技类服务中介12家,收集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900余项,对接区内企业100余家,成功挂牌中科协国家级“海智基地”。
二是集聚集约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立足本地区域性
特色产业,集聚产业技术研发人员、检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等各类创新要素,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碎片化资源整合,助力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截止目前,已建成童装及物流装备2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如物流装备产业综合体已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5000余家次,引进物流装备领域研发创新人才团队6个,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47项,去年带动物流装备产业产值33亿元。
三是创业创新深化众创空间。立足打造新青年城市目标定
位,深化众创空间建设,坚持走“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创业孵化载体体系化、专业化,为入驻大学生及创客团队提供法务咨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投融资基金等服务保障。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6家、省级22家(优秀4家)、市级41家(优秀3家);全区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运营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创业企业和团队数量1246个。
以上答复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并请您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区科技创新工作!
附件:办理落实情况征询意见表
湖州市吴兴区科学技术局
2023年8月17日
(联系人:周敏旭,联系电话:228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