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30524MB1919705H/2023-2022086637 成文日期: 2023-08-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电单位编号[2023]16号 发布机构: 区应急管理局
【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关于印发《基层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双十条 措施机制》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8-01 11:06:23

     

 

发往单位:高新区、各乡镇(街道)防指

发送单位: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签发人:钱卫华  

发送时间:20238113          发电单位编号[2023]16

 

 关于印发《基层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双十条

措施机制》的通知

 

为做好极端天气引发的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防范应对工作,按照防汛防台抗旱预案有关要求,区防指办制订《基层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双十条措施机制》,现印发给你们。

 

附件:《基层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双十条措施机制


 

附件

基层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双十条措施机制的

通知(试行)

 

为做好极端天气引发的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防范应对工作,按照防汛防台抗旱预案有关要求,制定本工作机制,供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实施。

一、工作目标

不死人、少伤人。

二、工作要求

落实“乡镇统筹,村自为战,充分授权,一线决策”,提高基层单位实战能力。

三、启动条件

1、区级防汛防台应急响应启动。

2、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专项预警。

3、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未接到气象预警信号但发现险情征兆或实况已出现灾情险情

四、实施主体

高新区、各乡镇(街道)、村区)

、工作举措

)乡街道级(10条)

1到岗值守。乡镇有关领导按要求到岗指挥防汛等相关责任人到岗到位。四级、三级应急响应:常务副指挥长坐镇指挥、轮流值守;二级应急响应:指挥长和常务副指挥长坐镇指挥、轮流值守;一级应急响应:党委主要领导和指挥长坐镇指挥、轮流值守。

2叫应叫醒。按照上级要求或接到预警信息发现险情时,叫应叫醒下辖村社区。

3研判部署及时开展风险研判,按照应急预案启动不低于对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部署防范应对具体工作。按照危险区域分级管理责任分工,迅速确定需转移的区域和需转移的人员名单。

4隐患巡查。利用视频监控人工等方式巡查,加大地质灾害易发点、小流域山洪影响区、老旧房、河道山塘水库等重要目标巡查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或落实临时安全管控措施。

5人员转移。按风险研判转移名单,发布转移命令并督促到位,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可采取强制转移措施,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安全返回”。

6风险管控。适时采取“五停”措施(停止户外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停运)。发布管控指令,督促村区)对危险区域采取措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7应急救援。组织乡镇(街道)、村区)等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必要时提请上级派遣增援力量。

8安置保障。通知开放避灾安置点,做好已转移人员管控, 险情解除确认安全后方可返回。

9信息报送。发生险情、灾情先电话等方式报告10分钟内,后书面报告30分钟内

10宣传引导。发生险情、灾情时要严肃纪律,统一口径, 及时正面宣传引导。

(二)村级(10条)

1到岗值守。启动应对机制后,村区)主要负责人落实第一责任,到岗值守,召集村(社区)各责任人,组织指挥村(社区)应对工作,保持通信畅通。

2预警到位。用好信息化渠道开展预警,同步采用大喇叭、 警报器、应急广播、铜锣等方式告知群众,确保预警到户到人。

3加强巡查。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前提下,加大地质灾害易发点、小流域山洪风险区、危旧房易涝点等巡查检查,有条件的可以安装视频监控。

4临时管控。可采用临时、简易等方式做好涉险交通道路、 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等的管控,严防人员伤亡。

5先期处置。发生险情第一时间上报乡镇,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开展人员疏散等先期处置工作。

6紧急抢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组织党员、退役军人等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先期工作, 必要时提请上级增援。

7人员转移。根据乡镇(街道)命令或实际险情,组织危险区人员就近转移、投亲靠友转移、避灾场所安置转移等多种方式转移,必要时扩面转移其他人员。形式上可采用拉响警报敲门、入户、大喇叭、应急广播等方式告知群众转移。

8安置保障。每个村社区必须明确避灾安置点或临时避灾安置场所,及时有序开放,防止已转移人员擅自返回。

9自救互救。宣传动员发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10信息报告。发生险情灾情第一时间报告乡镇(街道)。

、保障措施

(一)优化宣传保障。多渠道及时关注气象信息,充分发挥应急广播、大喇叭、短信等渠道作用,开展气象预警,提高群众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二) 落实两张清单。乡镇(街道)要根据辖区村(社区)实际,相应制定并落实好张清单一是风险管控清单。做好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点、山塘水 库、山洪暴发点等风险管控清单,乡镇(街道)、村社还要结合 实际,排摸出具有潜在风险,主要以溪边、河边、山边以及低洼 处,做到灾情来临时风险区域心中有数,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二是临时转移场所清单。乡镇(街道)、村社区在风险区周边提前 评估确定一些结构安全房屋建筑,纳入临时转移场所清单,遇极端情况可紧急使用三是队伍物资清单。

(三) 强化自主决策。明确在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应对处置期间,乡镇(街道)、村社区可因地制宜、灵活机动自主决策。镇街道 村主要负责人可根据预警信息,果断决策、果断转移、果断应对,容错免责或减责。

高新区、各乡镇(街道)要不断完善基层防汛体系规范化建设内容,可结合各地实际,对本机制进行优化、细化,出台操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