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524786406634B/2023-00044 | 成文日期: | 2023-03-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无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执法局 |
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两个先行”、聚力实干争先,坚持“市区一体、奔跑赶超”总原则,坚定扛起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和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首位区的使命担当,努力在谋事中创新、在干事中争先,不断提升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亮点特色
自2021年吴兴成功跻身全省“大综合一体化”4个试点之一以来,全区上下同抓改革、共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显著提升,各乡镇街道、部门始终把“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实现执法为民、展示吴兴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推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落地见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领导的持续重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成,市委书记陈浩,时任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伟到吴兴调研,给予悉心教导并充分肯定;省人大、省委组织部、省指导办调研组多次到吴兴调研督查改革推进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并给予精准指导;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6次听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情况。二是实践成果的持续推广。3月,吴兴区入选为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建设试点;8月,吴兴区入选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实战试用(第一期)试点单位(全省唯一试点县区);吴兴区、埭溪镇等4次在全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副省长高兴夫在全省大会上点赞吴兴做法并2次批示改革工作,市领导 7 次批示肯定吴兴经验,吴兴改革成效在浙江信息、浙江政务信息录用3篇;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海南三亚市、衢州市、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30多批次领导到吴兴调研考察。三是亮点特色的持续打造。打造全省首个行政执法实训基地,出台全省首个一体化行政执法《导则》,创新推出“集成改一次”,吴兴改革特色及成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法治日报头版、浙江日报头版、浙江卫视《时代先锋》专栏等媒体宣传报道,累计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发157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项目获评我区一季度改革创新金奖、二季度铜奖。8月,我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11月,我局荣获湖州市2022年三季度实干争先“奔跑者”先进集体称号。
(二)主要工作
1.重塑执法监管体系,改革成果初显成效
(1)聚焦“一体融合”,体系架构清晰完善。设立全省首个行政执法指导委员会,新制定实施各类制度31项,统筹协调各镇街全面组建一支执法队伍,镇街新下沉执法人员317名,占比达85.2%,梳理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1603项,占执法事项的33%,依法按需赋权镇街,全区13个镇街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部进入实体化运作。
(2)聚焦“高效协同”,执法监管系统推进。对标区委提出的“要形成‘集成改一次’工作品牌”的要求,大力推进“综合查一次”向“集成改一次”迭代升级,累计编制梳理“童装企业”“旅游新业态项目”“省道路面设摊”等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68个,开展线上线下“一件事”监管217次,改正各类问题526个;组织开展全区“集成改一次”路演,镇街通过互看互比互学,形成系统推进的良好氛围。
(3)聚焦“实战实训”,数字建设先行先试。将数字应用建设作为固化和放大改革成效的关键抓手,我区成为首批唯一的实战试用区县;在省系统应用大比拼中,全区各执法主体执法人员开通并激活使用比例达100%,账号开通率名列全省前茅;截至10月底,在协同指挥平台线上累计发起执法协作和联合执法370件,线上数量居全市第一;在市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大比拼3个单项奖中获2个第一,并获得团体奖第一名。
(4)聚焦“提能增智”,队伍素质持续增强。依托司法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与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合作,启用了全省首个沉浸式行政执法实训基地,相关工作获司法部执法监督局副司长方军批示;创新“理论学习+实景排查”培训方式,新培养师资14人,新开发课程29个;全区开展执法相关培训32期1806人次;与海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盟,建立两地综合执法深度合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累计下沉35周岁及以下干部16人,基层执法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态势。
(5)聚焦“效能整合”,阵地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率先出台《吴兴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阵地建设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规范标准阵地,为全省提供示范。截至目前,7个乡镇街道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余镇街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2.夯实以法促治保障,办案结构优化调整
(1)拓展案源基数。截至11月份覆盖事项110项(含地方性法规),开出发展改革领域的全省“首张罚单”、消防领域的全市“首张罚单”,激活睡眠条款40项;办理简易案件2079件,审核普通程序并结案3705件(含执法队),审核非现场执法案件678件,完成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案件45件,重大案件处罚金额263.5万元;通过易公正APP有序推进“非现场”执法,1-11月已形成固定有效电子证据769条。
(2)夯实“三项制度”。完成汇编教科书式执法案例13件,严格要求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在编队员执证率达99.4%,换发双主体执法证89张;组织全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学法用法考试123人;新进在编队员8人全部通过行政执法证考试;夯实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全过程记录资料归档保存,加强对全过程记录视音频数据的数字化归档管理,确保案件一案一档,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有力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一案一论”,所有案件行政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
(3)强化法治保障。健全党建统领“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综合执法+人民调解”、驻队律师覆盖率持续保持100%;落实全局5名公职律师年度考核,实行驻队律师团深入镇街队所“出诊、会诊”每周不少于3天,基层队所驻队律师参与办理重大疑难案件23起;主动信用修复企业4家,1-11月共办理社会服务折抵罚款案件138件,折抵金额27600元,承诺告知192件,打造优良法治营商环境。1-11月份“12345”阳光热线同比下降8.85%,满意率高达99.19%。
3.民生福祉综合集成,宜居宜业品质增进
(1)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投入4200余万元用于全区“两美”建设,全区“美丽小区”、“美丽街巷”建设全面完成,已完成市级验收,并承办全市“两美”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全市已亮晒的8次月度精细化考核中,吴兴区乡镇街道位列前三15次,占比62.5%,“城市精细化管理七大攻坚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社会治理创新三项最佳实践”成效得到有效巩固。
(2)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聚焦群众有感,助力完成文明典范城市省测1次、市测2次、区测1次;开展市容环境秩序“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清理流摊13438起、车卖492起,纠正出店经营6288起、占道堆放8789起,拆除各类店招143处;推进“无违建样板小区”试点打造,共拆除违法建筑109起2046平方米;牵头制定全区临时疏导点整治方案并纳入“重大督查问题清单”项目,有序推进15个临时疏导点的专项整治;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执法整治行动,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1847件,处罚金额超16万;在建工地扬尘、露天焚烧、工程车立案65起,处罚金额约115万,油烟类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23.44%,实现“五年连降”;搭建“一站式”犬管服务点21家,新增免疫、登记犬只2198只,收容流浪犬(犬只)1288只,针对“不文明养犬”执法办案320起,涉犬警情率下降16.9%。
(3)服务发展双驱联动。完成行政许可105家,受理微信申请1481家,店招设置告知承诺共上门服务604件,审批大中型活动6场,助推吴兴区“三全三实”稳经济抢发展任务攻坚。持续提亮“蓝系列”执法服务品牌,开展蓝朋友——“城管义工”主题月活动、“蓝精灵”护校安园行动等执法服务1136场次,服务群众18427人。结合疫情防控、为民服务等工作,获评区级以上集体荣誉14个、先进个人32人次,其中,获评“全省最美综合行政执法人”称号1人、“湖州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1人。
4.贯通线上智治平台,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1)建设“智慧驾驶舱”。率先链接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完成4G执法记录仪、无人机、车载、视频监控等多种视频资源实时画面及定位设备轨迹等功能的对接。在应用内自建综合执法数据舱,贯通吴兴执法协同指挥应用系统功能,归集调用数据15.3万条,提升自动预警能力,推动综合执法辅助人员减少27%。上半年,吴兴区协同指挥系统纳入《2022年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目录。
(2)打造“全域感知网”。投入近86万元完成30路违停自动抓拍设备安装,已建视频监控全部接入“万像慧治”公共视频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并接受统一调配,融合工程车、餐饮油烟等监测系统,加强全域监管和智能识别;举办无人机飞手选拔以及飞手培训活动,选拔的43名飞手均获取UTC无人机驾驶航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书,切实提升“人防+技防”效能;率先推动餐饮单位瓶装燃气报警装置安装工作,共安装报警器1744家,实现全覆盖;完成与“垃圾分类云上监管”第三方数据对接,已接入869台监管设备数据。今年以来,吴兴区范围内市容管理领域47%以上案件实现自动识别和即时执法派遣。
(3)优化“管理新生态”。配合区纪委监委,依托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大数据监督应用,强化对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发现并整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环节廉政风险点57个,构建全链条闭环监督体系。优化吴兴区“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和“执法通”APP应用,实现了基于“一屏两端”(即大屏、电脑端及手机端)的人员管理、业务流程管理高效化精细化 ,推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率。
5.强化队伍建设基础,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1)强化党建引领。高标准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活动,高质量贯彻落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及“实干争先·奋斗有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实干争先·六比六先”百日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各类集中学习、专题研讨15场次,举办青年读书会、党团知识竞赛活动9场,与湖州吴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党建+团建”联盟活动。
(2)深化队伍建设。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完成干部职务职级晋升25人次,新招录公务员8名,编外干部10人,轮岗交流从事一线工作和关键岗位的执法辅助人员42人,织里镇执法辅助人员转出264人,其他乡镇执法辅助人员转出17人,乡镇街道执法辅助人员清退2人。结合《吴兴区派驻执法人员“区属镇用”管理办法》,交流干部116人次,进一步充实乡镇下沉力量。加强青年干部挂职锻炼,累计派遣上派外挂司法部、省指导办等处,重要岗位历练共19人。持续做实“爱心早餐、暖心被窝”100%覆盖工作,做到严管厚爱、刚柔相济;着力提升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成效,力争高分通过文明单位复评。
(3)优化清廉作风。严格执行婚丧喜庆、个人重大事项等报告(备)制度,今年以来累计收到各类报备事项243次;认真做好科室、中队廉政风险点排查,全面完善51名中层干部廉政档案;组织开展全体中层正职干部参观湖州市清廉馆等活动,召开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5次,开展廉政集体谈话51人次,全面实现党纪党规教育镇街中队全覆盖。
二、2023年工作思路
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使命,对标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坚定领跑领先的工作目标,保持攻坚破难的工作状态,着力深化一个主题、突出一个重点、树立一个标杆、夯实三大基础,努力打造更多改革新成果,奋力谱写执法为民新篇章。
(一)2023年指标安排
1.执法办案量提升20%以上,其中生态领域办案数量同比上升率超10%;
2.综合执法办案领域覆盖率提升10%,新激活事项超50项以上;
3.行政复议纠错率及行政败诉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案件行政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
4.“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指数力争全省领跑、全市第一,确保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覆盖率100%;行政检查和处罚办案全程网办,线上办案率100%。
(二)2023年重点工作
1.乘势造势,深化“一个主题”。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等主题系列活动,学懂弄通做实发展新思想。
(1)学深悟透,思想引领上提神振气。局机关党委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扎实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依托干部集中轮训、“一把手上党课”专题培训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学习内容,不断推动全局干部职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抓好宣传宣讲,结合“执法三进”“城管义工”等抓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超100场次,推动一线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深刻领悟思想内涵。
(2)学思践悟,行动自觉上入脑入心。结合队伍整训年活动、“实干争先”活动等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结提炼执法监督与清廉机关建设结合点经验做法,全力打造“清廉”中队;科学识人知事、选人用人,将干部提拔任用、评优评先等与考评激励相融合,树立实绩导向,激励干部忠诚担当作为。
(3)学以致用,对标落实上开花结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人民满意”荣誉使命为引领,抓好学习贯彻落实成效,擦亮“蓝系列”执法服务品牌,夯实执法普法、志愿服务等活动,持续解民忧、纾民困;依托第二届“最美综合行政执法人(团队)评选活动,挖掘、宣传一批最基层、最感人、最被认同的最美先进典型,精炼凝结一批基层成果显著、群众满意的执法服务品牌,强化“蓝系列”品牌执法为民质效。
2.领跑领先,突出“一个重点”。聚焦改革重点,持续发力奋进,高质量推动吴兴“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迭代跃升。
(1)体系机制再完善。建立事项运行评估机制,实施事项动态管理,强化目录执行落实力度;完善执法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及时调整“不适宜事项”、清理“不必要事项”、激活“睡眠事项”,推动综合执法办案领域覆盖率提升10%,新激活事项超50项以上;在前期“架梁立柱”的基础上,围绕基层迫切需要,新增办案指引10个以上;强化多维联动,积极发挥人大、纪委监委、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监管合力。
(2)阵地建设再落实。围绕吴兴区《阵地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地方实际,加快镇街各具特色的执法阵地建设,配强装备保障,建强基层法治力量,争取在2023年上半年项目全部落地;完成省市级“枫桥式”中队考评验收,推动创建省级“枫桥式”中队1个、市级“枫桥式”中队7个,市级及以上创建覆盖率达100%。
(3)数字应用再深入。切实提高全区执法人员使用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熟练度,确保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覆盖率100%;开展数字应用实操比武,行政检查和处罚办案全程网办,线上办案率100%;继续在全市协同指挥、处罚办案数字应用大比拼中领跑,力争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上的部门参数配置率、联合执法任务完成率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推吴兴区“大综合一体化”办案中心管理系统,对全域综合执法队及各部门派驻中队实行智能化高效化规范化管理。
(4)改革品牌再推进。聚焦政府监管难点、企业发展痛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以“文旅新业态”、“公路设摊”等“一件事”场景为样本,推动各乡镇(街道)、部门对“监管一件事”的场景开发,新增本地“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10个以上;形成吴兴“集成改一次”优秀案例范本不少于20个,使“集成改一次”成为吴兴区改革的金名片。
(5)实践成果再升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指数力争全省领跑、全市第一;持续深化与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理论成果;充分宣传吴兴改革新经验、新做法,实现在媒体上有报道、有展示、有形象。
3.苦干实干,树立“一个标杆”。以“绣花功夫”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探索更高水平精细化管理机制,实现综合评价始终走在前列、成为标杆。
(1)打好民生工程“攻坚战”。及时选定新的创建对象,继续做好2023年20个“美丽小区”、15条“美丽街巷”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临时疏导点整治工作,强化集中整治和规范管理成效;全面升级“美丽城镇”长效管理行动,11个乡镇街道精细化管理亮晒排名力争“占据前三,全部位居中等以上”,助推更高水平文明典范城市建设。
(2)打好城市治理“持久战”。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沿街环境,不断推进“停车难”整治,圆满完成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争取不扣分、少扣分;完成中心城区剩余91条主要路段的店招规范化整治;落实各属地中队参与房地产验收模式,完善新交付小区提前介入约谈机制,深化违建问题跟踪督查;持续做好犬类管理工作线上的全流程运行,打造免疫登记发牌一站式服务,常态化开展犬类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争全年涉犬警情下降20%。
(3)打好生态文明“阵地战”。继续深化餐饮油烟治理,推广“三色地图”,形成四张清单管理机制,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实现全覆盖,餐饮油烟信访投诉量完成连续六年下降;加大施工扬尘、秸秆焚烧处罚力度,有力打击跨区域偷倒建筑垃圾行为,迭代露天焚烧智慧化管控机制,保持在线监测100%覆盖,落实工程车“三化”100%覆盖,生态领域办案数量同比上升率超10%。
4.惟实惟先,夯实“三大基础”。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新要求,坚持法治、智治、善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夯实法治基础。继续推行“互联网+公证”、“非接触性执法”模式,实现掌上操作全覆盖;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优化“1+2”监管格局,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措施;加快成立区级法制指导中心,配强镇街法制审核力量,力争执法办案量提升20%以上,行政复议纠错率及行政败诉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案件行政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
(2)夯实数字基础。全面推广吴兴自创“取证助手APP”使用率,并全域配备执法终端30台;结合区大数据局、区公安分局关于监控视频设备统一监管要求,新增建设138路市容监控球枪击及104路违停抓拍球,进一步提高城市市容管理治理效能;全力推进无人机在行政执法领域的深度应用,提高技防水平;结合数字化发展新要求,完成吴兴综合执法监督指挥平台(智慧城管三期)迭代升级。
(3)夯实队伍基础。结合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一线中心工作,增强基层党建“堡垒型+服务型”阵地效应;结合《导则》、《“区属镇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持续规范部门派驻人员、编制和执法行为标准化管理,加大执法保障力度,推进镇街“一支队伍”力量统筹使用;继续深化司法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成效,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完成2023全年培训不少于10期、参训超1600人次目标,组织岗位练兵、执法大讲堂、优秀案件评选等活动,努力实现综合执法队伍“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目标,锻造一支堪当重任的吴兴执法铁军。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两个先行”、聚力实干争先,坚持“市区一体、奔跑赶超”总原则,坚定扛起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和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首位区的使命担当,努力在谋事中创新、在干事中争先,不断提升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亮点特色
自2021年吴兴成功跻身全省“大综合一体化”4个试点之一以来,全区上下同抓改革、共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显著提升,各乡镇街道、部门始终把“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实现执法为民、展示吴兴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推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落地见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领导的持续重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成,市委书记陈浩,时任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伟到吴兴调研,给予悉心教导并充分肯定;省人大、省委组织部、省指导办调研组多次到吴兴调研督查改革推进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并给予精准指导;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6次听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情况。二是实践成果的持续推广。3月,吴兴区入选为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建设试点;8月,吴兴区入选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实战试用(第一期)试点单位(全省唯一试点县区);吴兴区、埭溪镇等4次在全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副省长高兴夫在全省大会上点赞吴兴做法并2次批示改革工作,市领导 7 次批示肯定吴兴经验,吴兴改革成效在浙江信息、浙江政务信息录用3篇;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海南三亚市、衢州市、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30多批次领导到吴兴调研考察。三是亮点特色的持续打造。打造全省首个行政执法实训基地,出台全省首个一体化行政执法《导则》,创新推出“集成改一次”,吴兴改革特色及成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法治日报头版、浙江日报头版、浙江卫视《时代先锋》专栏等媒体宣传报道,累计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发157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项目获评我区一季度改革创新金奖、二季度铜奖。8月,我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11月,我局荣获湖州市2022年三季度实干争先“奔跑者”先进集体称号。
(二)主要工作
1.重塑执法监管体系,改革成果初显成效
(1)聚焦“一体融合”,体系架构清晰完善。设立全省首个行政执法指导委员会,新制定实施各类制度31项,统筹协调各镇街全面组建一支执法队伍,镇街新下沉执法人员317名,占比达85.2%,梳理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1603项,占执法事项的33%,依法按需赋权镇街,全区13个镇街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部进入实体化运作。
(2)聚焦“高效协同”,执法监管系统推进。对标区委提出的“要形成‘集成改一次’工作品牌”的要求,大力推进“综合查一次”向“集成改一次”迭代升级,累计编制梳理“童装企业”“旅游新业态项目”“省道路面设摊”等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68个,开展线上线下“一件事”监管217次,改正各类问题526个;组织开展全区“集成改一次”路演,镇街通过互看互比互学,形成系统推进的良好氛围。
(3)聚焦“实战实训”,数字建设先行先试。将数字应用建设作为固化和放大改革成效的关键抓手,我区成为首批唯一的实战试用区县;在省系统应用大比拼中,全区各执法主体执法人员开通并激活使用比例达100%,账号开通率名列全省前茅;截至10月底,在协同指挥平台线上累计发起执法协作和联合执法370件,线上数量居全市第一;在市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大比拼3个单项奖中获2个第一,并获得团体奖第一名。
(4)聚焦“提能增智”,队伍素质持续增强。依托司法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与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合作,启用了全省首个沉浸式行政执法实训基地,相关工作获司法部执法监督局副司长方军批示;创新“理论学习+实景排查”培训方式,新培养师资14人,新开发课程29个;全区开展执法相关培训32期1806人次;与海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盟,建立两地综合执法深度合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累计下沉35周岁及以下干部16人,基层执法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态势。
(5)聚焦“效能整合”,阵地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率先出台《吴兴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阵地建设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规范标准阵地,为全省提供示范。截至目前,7个乡镇街道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余镇街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2.夯实以法促治保障,办案结构优化调整
(1)拓展案源基数。截至11月份覆盖事项110项(含地方性法规),开出发展改革领域的全省“首张罚单”、消防领域的全市“首张罚单”,激活睡眠条款40项;办理简易案件2079件,审核普通程序并结案3705件(含执法队),审核非现场执法案件678件,完成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案件45件,重大案件处罚金额263.5万元;通过易公正APP有序推进“非现场”执法,1-11月已形成固定有效电子证据769条。
(2)夯实“三项制度”。完成汇编教科书式执法案例13件,严格要求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在编队员执证率达99.4%,换发双主体执法证89张;组织全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学法用法考试123人;新进在编队员8人全部通过行政执法证考试;夯实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全过程记录资料归档保存,加强对全过程记录视音频数据的数字化归档管理,确保案件一案一档,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有力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一案一论”,所有案件行政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
(3)强化法治保障。健全党建统领“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综合执法+人民调解”、驻队律师覆盖率持续保持100%;落实全局5名公职律师年度考核,实行驻队律师团深入镇街队所“出诊、会诊”每周不少于3天,基层队所驻队律师参与办理重大疑难案件23起;主动信用修复企业4家,1-11月共办理社会服务折抵罚款案件138件,折抵金额27600元,承诺告知192件,打造优良法治营商环境。1-11月份“12345”阳光热线同比下降8.85%,满意率高达99.19%。
3.民生福祉综合集成,宜居宜业品质增进
(1)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投入4200余万元用于全区“两美”建设,全区“美丽小区”、“美丽街巷”建设全面完成,已完成市级验收,并承办全市“两美”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全市已亮晒的8次月度精细化考核中,吴兴区乡镇街道位列前三15次,占比62.5%,“城市精细化管理七大攻坚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社会治理创新三项最佳实践”成效得到有效巩固。
(2)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聚焦群众有感,助力完成文明典范城市省测1次、市测2次、区测1次;开展市容环境秩序“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清理流摊13438起、车卖492起,纠正出店经营6288起、占道堆放8789起,拆除各类店招143处;推进“无违建样板小区”试点打造,共拆除违法建筑109起2046平方米;牵头制定全区临时疏导点整治方案并纳入“重大督查问题清单”项目,有序推进15个临时疏导点的专项整治;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执法整治行动,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1847件,处罚金额超16万;在建工地扬尘、露天焚烧、工程车立案65起,处罚金额约115万,油烟类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23.44%,实现“五年连降”;搭建“一站式”犬管服务点21家,新增免疫、登记犬只2198只,收容流浪犬(犬只)1288只,针对“不文明养犬”执法办案320起,涉犬警情率下降16.9%。
(3)服务发展双驱联动。完成行政许可105家,受理微信申请1481家,店招设置告知承诺共上门服务604件,审批大中型活动6场,助推吴兴区“三全三实”稳经济抢发展任务攻坚。持续提亮“蓝系列”执法服务品牌,开展蓝朋友——“城管义工”主题月活动、“蓝精灵”护校安园行动等执法服务1136场次,服务群众18427人。结合疫情防控、为民服务等工作,获评区级以上集体荣誉14个、先进个人32人次,其中,获评“全省最美综合行政执法人”称号1人、“湖州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1人。
4.贯通线上智治平台,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1)建设“智慧驾驶舱”。率先链接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完成4G执法记录仪、无人机、车载、视频监控等多种视频资源实时画面及定位设备轨迹等功能的对接。在应用内自建综合执法数据舱,贯通吴兴执法协同指挥应用系统功能,归集调用数据15.3万条,提升自动预警能力,推动综合执法辅助人员减少27%。上半年,吴兴区协同指挥系统纳入《2022年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目录。
(2)打造“全域感知网”。投入近86万元完成30路违停自动抓拍设备安装,已建视频监控全部接入“万像慧治”公共视频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并接受统一调配,融合工程车、餐饮油烟等监测系统,加强全域监管和智能识别;举办无人机飞手选拔以及飞手培训活动,选拔的43名飞手均获取UTC无人机驾驶航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书,切实提升“人防+技防”效能;率先推动餐饮单位瓶装燃气报警装置安装工作,共安装报警器1744家,实现全覆盖;完成与“垃圾分类云上监管”第三方数据对接,已接入869台监管设备数据。今年以来,吴兴区范围内市容管理领域47%以上案件实现自动识别和即时执法派遣。
(3)优化“管理新生态”。配合区纪委监委,依托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大数据监督应用,强化对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发现并整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环节廉政风险点57个,构建全链条闭环监督体系。优化吴兴区“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和“执法通”APP应用,实现了基于“一屏两端”(即大屏、电脑端及手机端)的人员管理、业务流程管理高效化精细化 ,推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率。
5.强化队伍建设基础,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1)强化党建引领。高标准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活动,高质量贯彻落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及“实干争先·奋斗有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实干争先·六比六先”百日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各类集中学习、专题研讨15场次,举办青年读书会、党团知识竞赛活动9场,与湖州吴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党建+团建”联盟活动。
(2)深化队伍建设。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完成干部职务职级晋升25人次,新招录公务员8名,编外干部10人,轮岗交流从事一线工作和关键岗位的执法辅助人员42人,织里镇执法辅助人员转出264人,其他乡镇执法辅助人员转出17人,乡镇街道执法辅助人员清退2人。结合《吴兴区派驻执法人员“区属镇用”管理办法》,交流干部116人次,进一步充实乡镇下沉力量。加强青年干部挂职锻炼,累计派遣上派外挂司法部、省指导办等处,重要岗位历练共19人。持续做实“爱心早餐、暖心被窝”100%覆盖工作,做到严管厚爱、刚柔相济;着力提升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成效,力争高分通过文明单位复评。
(3)优化清廉作风。严格执行婚丧喜庆、个人重大事项等报告(备)制度,今年以来累计收到各类报备事项243次;认真做好科室、中队廉政风险点排查,全面完善51名中层干部廉政档案;组织开展全体中层正职干部参观湖州市清廉馆等活动,召开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5次,开展廉政集体谈话51人次,全面实现党纪党规教育镇街中队全覆盖。
二、2023年工作思路
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使命,对标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坚定领跑领先的工作目标,保持攻坚破难的工作状态,着力深化一个主题、突出一个重点、树立一个标杆、夯实三大基础,努力打造更多改革新成果,奋力谱写执法为民新篇章。
(一)2023年指标安排
1.执法办案量提升20%以上,其中生态领域办案数量同比上升率超10%;
2.综合执法办案领域覆盖率提升10%,新激活事项超50项以上;
3.行政复议纠错率及行政败诉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案件行政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
4.“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指数力争全省领跑、全市第一,确保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覆盖率100%;行政检查和处罚办案全程网办,线上办案率100%。
(二)2023年重点工作
1.乘势造势,深化“一个主题”。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等主题系列活动,学懂弄通做实发展新思想。
(1)学深悟透,思想引领上提神振气。局机关党委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扎实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依托干部集中轮训、“一把手上党课”专题培训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学习内容,不断推动全局干部职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抓好宣传宣讲,结合“执法三进”“城管义工”等抓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超100场次,推动一线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深刻领悟思想内涵。
(2)学思践悟,行动自觉上入脑入心。结合队伍整训年活动、“实干争先”活动等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结提炼执法监督与清廉机关建设结合点经验做法,全力打造“清廉”中队;科学识人知事、选人用人,将干部提拔任用、评优评先等与考评激励相融合,树立实绩导向,激励干部忠诚担当作为。
(3)学以致用,对标落实上开花结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人民满意”荣誉使命为引领,抓好学习贯彻落实成效,擦亮“蓝系列”执法服务品牌,夯实执法普法、志愿服务等活动,持续解民忧、纾民困;依托第二届“最美综合行政执法人(团队)评选活动,挖掘、宣传一批最基层、最感人、最被认同的最美先进典型,精炼凝结一批基层成果显著、群众满意的执法服务品牌,强化“蓝系列”品牌执法为民质效。
2.领跑领先,突出“一个重点”。聚焦改革重点,持续发力奋进,高质量推动吴兴“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迭代跃升。
(1)体系机制再完善。建立事项运行评估机制,实施事项动态管理,强化目录执行落实力度;完善执法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及时调整“不适宜事项”、清理“不必要事项”、激活“睡眠事项”,推动综合执法办案领域覆盖率提升10%,新激活事项超50项以上;在前期“架梁立柱”的基础上,围绕基层迫切需要,新增办案指引10个以上;强化多维联动,积极发挥人大、纪委监委、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监管合力。
(2)阵地建设再落实。围绕吴兴区《阵地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地方实际,加快镇街各具特色的执法阵地建设,配强装备保障,建强基层法治力量,争取在2023年上半年项目全部落地;完成省市级“枫桥式”中队考评验收,推动创建省级“枫桥式”中队1个、市级“枫桥式”中队7个,市级及以上创建覆盖率达100%。
(3)数字应用再深入。切实提高全区执法人员使用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熟练度,确保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覆盖率100%;开展数字应用实操比武,行政检查和处罚办案全程网办,线上办案率100%;继续在全市协同指挥、处罚办案数字应用大比拼中领跑,力争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上的部门参数配置率、联合执法任务完成率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推吴兴区“大综合一体化”办案中心管理系统,对全域综合执法队及各部门派驻中队实行智能化高效化规范化管理。
(4)改革品牌再推进。聚焦政府监管难点、企业发展痛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以“文旅新业态”、“公路设摊”等“一件事”场景为样本,推动各乡镇(街道)、部门对“监管一件事”的场景开发,新增本地“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10个以上;形成吴兴“集成改一次”优秀案例范本不少于20个,使“集成改一次”成为吴兴区改革的金名片。
(5)实践成果再升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指数力争全省领跑、全市第一;持续深化与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理论成果;充分宣传吴兴改革新经验、新做法,实现在媒体上有报道、有展示、有形象。
3.苦干实干,树立“一个标杆”。以“绣花功夫”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探索更高水平精细化管理机制,实现综合评价始终走在前列、成为标杆。
(1)打好民生工程“攻坚战”。及时选定新的创建对象,继续做好2023年20个“美丽小区”、15条“美丽街巷”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临时疏导点整治工作,强化集中整治和规范管理成效;全面升级“美丽城镇”长效管理行动,11个乡镇街道精细化管理亮晒排名力争“占据前三,全部位居中等以上”,助推更高水平文明典范城市建设。
(2)打好城市治理“持久战”。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沿街环境,不断推进“停车难”整治,圆满完成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争取不扣分、少扣分;完成中心城区剩余91条主要路段的店招规范化整治;落实各属地中队参与房地产验收模式,完善新交付小区提前介入约谈机制,深化违建问题跟踪督查;持续做好犬类管理工作线上的全流程运行,打造免疫登记发牌一站式服务,常态化开展犬类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争全年涉犬警情下降20%。
(3)打好生态文明“阵地战”。继续深化餐饮油烟治理,推广“三色地图”,形成四张清单管理机制,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实现全覆盖,餐饮油烟信访投诉量完成连续六年下降;加大施工扬尘、秸秆焚烧处罚力度,有力打击跨区域偷倒建筑垃圾行为,迭代露天焚烧智慧化管控机制,保持在线监测100%覆盖,落实工程车“三化”100%覆盖,生态领域办案数量同比上升率超10%。
4.惟实惟先,夯实“三大基础”。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新要求,坚持法治、智治、善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夯实法治基础。继续推行“互联网+公证”、“非接触性执法”模式,实现掌上操作全覆盖;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优化“1+2”监管格局,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措施;加快成立区级法制指导中心,配强镇街法制审核力量,力争执法办案量提升20%以上,行政复议纠错率及行政败诉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案件行政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
(2)夯实数字基础。全面推广吴兴自创“取证助手APP”使用率,并全域配备执法终端30台;结合区大数据局、区公安分局关于监控视频设备统一监管要求,新增建设138路市容监控球枪击及104路违停抓拍球,进一步提高城市市容管理治理效能;全力推进无人机在行政执法领域的深度应用,提高技防水平;结合数字化发展新要求,完成吴兴综合执法监督指挥平台(智慧城管三期)迭代升级。
(3)夯实队伍基础。结合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一线中心工作,增强基层党建“堡垒型+服务型”阵地效应;结合《导则》、《“区属镇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持续规范部门派驻人员、编制和执法行为标准化管理,加大执法保障力度,推进镇街“一支队伍”力量统筹使用;继续深化司法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成效,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完成2023全年培训不少于10期、参训超1600人次目标,组织岗位练兵、执法大讲堂、优秀案件评选等活动,努力实现综合执法队伍“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目标,锻造一支堪当重任的吴兴执法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