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历史名人——赵孟頫
  • 发布时间: 2018- 08- 17
  • 浏览次数:
  • 【字体: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宋太祖十—世孙,因祖先被赐第于湖州,始为湖州人。

孟顺自幼即受江南文化熏陶,读书更为刻苦,常昼夜不息,兼之生性聪敏,读书一目成涌。14岁时,以父荫补官。试中吏部诠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宋广后家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因行台侍御史程钜夫推荐入朝,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器重,初任刑部主事。次年授兵部郎中。二十七年升集贤学士。因力请补外,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累官至翰林学十承旨、荣禄人夫。在任兵部郎中时,针对全国兵驿经费不足、地方官强取于民的情况,曾奏请元帝给兵驿“增钞”,减轻人民负担。还劝阿刺浑彻里奏请元帝大赦天下,劝彻里上书于帝,诛灭权臣桑哥。任济南路总管及汾州、泰州地方官时,平反冤案,兴修水利,兴办学校,政绩颇显。延祐六年(1319)致仕南归,至治二年(1322)病故湖州家宅。葬于德清县东衡山(今属千秋乡)。赠江浙中书省严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孟頫工书法,博采众长,自成—格,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而真、行尤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楷书第一,誉称“元代书法第—人”。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存世书迹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四体干字文》等。又擅画山水,古木竹石无不工妙,尤精于人物、鞍马,并变革南宋院体格调,开创一代画风,成为元代画坛领袖。传世画迹有《重江叠嶂》、《东洞庭》、《鹊华秋色》、《秋郊饮马》、《红衣天竺僧》等。兼工篆刻,与吾丘衍齐名,一洗唐宋陋习,以“圆朱文”著称。精音乐,得律吕不传之妙。元代文学家戴表元评说:“赵子昂好音,凡古之人言音者靡不知也,知之靡不能为也。”(《湖州府志》艺文略二)能诗文,为诗主张“寄兴”,作文只求“明理”,因而他的诗词风格流丽,散文归于简朴。晚年的诗作中流露怀念故国之情,《岳王墓》有“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叶父老望旌旗”,“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之句。元末陶宗仪认为“岳王墓诗数上百篇,脍炙人口者莫如赵魏公作”。又创画上题字之先例,诗、书、画融于一体,一时形成风气。著作有《尚书注》、《琴原》、《乐原》及《松雪斋集》等10卷,《外集》、《补遗》各1卷。一些重要作品,如《幽兰秀面》、《双松平远小卷》、《双羊图》等被美国克利夫兰、大都会等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与中峰明木尺牍》被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并被日本列为国宝。

孟頫好藏书,所藏之书如《汉书》(宋本)、《五篇》(元本)既精且美,为时人所称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