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春风十里,江南潞村风光好。
4月20日至21日,参加“走遍中国——湖州艺术采风行·艺术之潞”活动的相关人员深入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村开展采风写生(见图 记者 项飞 摄)。大家穿行于千年古村之中,感受诗画之美,体验乡土风情,用画笔记录并发掘乡村的艺术魅力。
春日里的潞村,莺啼柳绿,花红蝶舞,大家看着眼前美好的景致很是欣喜。一行人行走至潞村水街,白墙黛瓦间,一条潞溪如玉带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淙淙流水串联起腾蛟、起凤、化龙、天保四座宋代古桥。
中国文促会国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纪连彬从人群中走出,率先在天保桥桥侧坐下,开始动笔。“昨天踩点时,我就已经找好了这个角度,如果我们追寻千年古村的文化魅力,这两座桥能让人产生很多联想。”他用画笔比划,古桥横跨两边,顺着水可以看到向村里的延伸,后面的白房子和老桥的重色,形成了一个颜色对比,也带给人一种新老历史交接的感觉。一席话说完,在旁围观的师生、村民纷纷点头。
有水才有路,这是潞村村名的由来。作为浙江第八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之一,潞村的水乡景观独具一格。大家各自选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古村落的风貌,将其独特韵味永久地留在画布上。“这里最触动我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文化。这个地方确实是文化人应该常来的,到这儿来吸氧、充电。”中国文促会国画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原院长张立柱感慨道。
本次写生采风是中国文促会传媒文化教育工委成立后开展的首场活动,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美育课堂也在现场上演。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十余位学生在刘建、丁密金、李晓军等画家身旁观摩,不时向老师们请教构图、用墨、运笔等技法疑惑,交流写生经验。“跟全国各地国画大师学习的机会很难得,这两天收获很多,也希望通过这次采风多提升自己的技能。”学生吕歆仪难掩激动之情。
“潞村安静、干净,具备非常好的创作环境。”中国文促会国画院副院长高云在采风时说。他认为艺术介入乡村,不是简单地“输出”,要从描绘乡村、讴歌乡村向激活乡村、共建乡村的维度拓展,本次活动通过艺术采风、艺术普及、艺术教育的形式带动村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美、欣赏美、创造美,因地制宜地诱发和培植乡村内在文化因子的发育和成长。“中国文促会传媒文化教育工委后续还会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希望在大家的合作下,把这个试点做好,给全国作示范。”中国文促会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