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000000/2025-1010303482 成文日期: 2025-07-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办公室(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科)
关于吴兴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28 14:34:11


尊敬的葛彦媛代表

您在区人大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重视隐形补课需求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我局对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对于您的提案所涉内容认真研究,现就议案中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区严格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综合施策,确保双减工作有序推进。2021年,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68.6%,营转非实现100%2022年,学科类机构全面压减;2023年,非学科类机构归口管理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区艺术、体育、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完成前置审批179家,入驻全国监管平台138家。但如您所察,随着证照齐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清零,一对一上门授课、打着兴趣班旗号开展学科培训等隐形变异培训却层出不穷、扰乱市场、影响公平,严重违反双减政策。为打击隐形变异培训,我区做了大量努力。

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成立双减工作专班,涵盖多部门协同监管。建立校外培训治理层级联动机制,通过社区网格员一线排摸、乡镇街道初步治理、区级部门把关整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包括隐形补课行为的全面监管。同时,形成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查处机制,教育、市场监管、执法等部门密切联系,联合执法,明确各部门职责,高效协同,并制定吴兴区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查处长效机制,对隐形补课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2.加强排查与整治。一方面通过社区网格员、属地街道等力量,对辖区内可能存在隐形补课的场所,如小区楼道、商铺等进行全面排摸,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招生宣传广告,从源头遏制隐形补课的宣传途径。累计清理门面牌匾300余块、违规宣传广告500余个、违规宣传电子海报100余个。另一方面,利用本地贴吧言论、信访件、网格员巡查、监管平台监测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及时发现、防范机构突发关门、临时跑路以及隐形补课等风险,对有隐形补课苗头的机构及时介入调查。

3.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围绕解决家长难题,打造全时段、全维度、全链条课后服务体系。全区43所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惠及7.9万学生。一方面,借助安心接”“吴兴 e 等数字化平台,解决接送与作业难题;另一方面,挖掘本土资源,开发100门特色课程,引入30白名单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形成多元师资。同时,落实学期“5+2+X”与假期无缝衔接托管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媒体发布超100 双减推文,不定期发布双减政策解读、育儿理论、违法违规通报等内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念,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减少对隐形补课的需求。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社会协同、数字赋能新格局。

二、存在问题

随着治理工作深入,校外培训领域出现新矛盾、新挑战:

1.监管效能面临隐蔽性挑战当下,变异培训隐蔽性极强,学科培训转向一对一”“家庭私教等隐蔽形式,通过现金交易、错峰授课规避监管,部分托管机构利用模糊场景开展学科培训,证据固定与行为鉴定存在法律争议,案件查办效率受限。

2.执法协同存在机制性短板部分违规补课情况证据缺少或证据链不完整,影响处罚执行,使得监管威慑力度大打折扣。另外,《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虽已实施,但目前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中行政执法部门无法进行案件办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执法的协同性和高效性,亟待解决。

3.机构纳管存在 覆盖性缺口截至20253月,全区328家非学科类机构中,仅136家纳入全国监管平台,纳管率41.46%,预收费监管、培训内容审核等环节存在盲区,行业自治与政府监管的衔接机制亟待完善。

4.家校共育存在观念性温差校内作业控量提质与家长分数焦虑形成矛盾,部分家庭自行增加学科练习,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取代传统分数导向,教育舆情应对和家庭教育指导需持续加力。

三、下阶段工作

为巩固双减成果,我区将实施校外教育培训清朗环境六大行动,系统推进问题整改:

1.开展精准亮剑专项执法行动,破解隐形变异治理难题。针对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加大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力度,对违规机构、场所进行一查到底式联合执法,综合研判违规场所和个人,重点落实托管类机构和居民楼、咖啡厅等场所的监管力度。

2.实施全域纳管规范提质行动,夯实机构监管全链条。加快机构纳管进度,安排专人督促机构及时完成平台申报,鼓励引导机构采取先服务后收费方式运营。同时,激发机构自治活力,协助机构探索成立协会组织,完善年检、星级评定等制度,实现行业自我净化。此外,进一步规范机构入校流程,加强部门联动,严选课后服务非学科白名单校外机构,全程指导监管学校做好招选工作,确保课后服务高效开展。

3.推进优质供给校内提质行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强化学校课后托管服务质量,用好浙里课后服务应用,继续做好作业晾晒台,实现学校课后托管数据与作业实效性采集全覆盖。持续优化接送模式,利用好安心接校园接送综合管控平台,以数字手段降低家长接送等待时间。优化居家学习服务,继续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常态化应用吴兴e平台,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4.启动观念革新教育评价行动,破除唯分数单一导向。推进学生素养综合评价改革,构建具有吴兴特色的课程实施体系,培养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将品德、劳动、实践能力等纳入考核,推动五育并举落地。同时,开展家长教育课堂,引导树立科学育儿观,缓解教育焦虑。

5.开展清朗空间舆论引导行动,营造协同育人良好氛围。依托吴兴教育等平台开设双减专栏,不定期发布政策图解、典型案例、机构白名单,曝光违规线索,形成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警示效应。

6.实施协同共治机制创新行动,凝聚多方治理合力。建立多部门联动常态化巡查机制,联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定期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规范校外培训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建言献策,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恳请您继续监督指导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