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兴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8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刘兰代表:
首先对您关心和支持养老工作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您所提的《关于提升吴兴区养老服务质量,推广“智慧养老”模式的建议》已收悉,接到该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绘就养老服务蓝图。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吴兴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等10余项政策文件,构建起“1+N”政策体系,明确了“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为养老服务事业建立了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制度框架。成立“浙里康养(老有康养)”吴兴专班,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政策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高效协同模式。
二是全域布局服务阵地,拓宽为老服务“触达半径”。制定《中心城区五街道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实施阵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服务阵地1万余平米,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81家。打造了环渚街道紫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八里店镇八里店社区民生服务综合体等一批标杆型养老服务阵地。构建“机构医养+社区康养+居家护养”三位一体模式,全区13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或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成16家康养联合体,打造老年健康微诊室和云药房,提供慢病管理、康复理疗等服务。联合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老年助餐三年提升行动,建成“阳光厨房”17家,构建起“安全可溯、便捷可及、营养可口”的社区助餐服务生态圈。
三是搭建智慧服务平台,提升养老服务效能。深化“一床一码”精准直达,搭建“1+1+N”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即1个区级智慧中枢、1条服务热线、N个智能终端设备,整合养老机构、居家服务、助餐配送等数据,实施“基础性+个性化”服务模式,实时监测全区养老资源分布、服务进度、质量评价,实现养老服务精准化管理;配备无感智能终端,实现智慧送餐、远程问诊、活动监测等八大功能,推广“一键帮助”智能按键、职能感应等居家设备3000余套。为老年人提供“一键呼叫、一吼接通”等智能服务。针对独居、孤寡老年人,试点开展24小时“云守护”行动,通过构建远程监测与应急响应体系,持续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状态,为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切实让独居、孤寡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关怀的温度。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营造老年友好生态,构建颐养乐品质社区。持续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改造方案“一户一策”,打造“安全可及、舒适便捷”的居家养老环境。推进“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政策咨询“及时答”、补贴申请“及时批”、补贴资金“及时到”,实现老年人居家环境从“安全保障”到“品质提升”的进阶。构建认知障碍友好体系,完善照护服务网络,优化专业照护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医养协同、家庭参与”的全周期服务体系。造全社会敬老爱老浓厚氛围,开展“银龄风采”“敬老月”等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与理解,让敬老爱老成为城市文明的温暖底色。
二是创新多元服务模式,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坚持精准服务,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制度,通过“大数据筛查+入户评估”形成需求画像,精准实施“基础性+个性化”服务。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独居、孤寡老年人“云守护”行动,扩大智能终端设备覆盖范围、优化远程监测技术参数、逐步实现独居、孤寡老年人“云守护”服务从重点区域试点向全域常态化服务的质效跃升。深化医养康养融合服务,联合区卫健局推动康养联合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直连,构建“预防-诊疗-康复-照护”全链条服务闭环。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餐厅“阳光厨房”全覆盖,建立“区级中央厨房+街道配送中心+社区助餐点”三级供应体系,推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让老年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舒心。
三是强化智慧养老技术赋能,构建数字孪生服务生态。迭代“1+1+N”智慧养老平台2.0,完善老年人需求动态画像,实现服务供给与老年群体个性化需求精准能匹配。扩大“云守护”行动覆盖范围,通过安装语音报警器、生命体征监测仪等无感终端,构建三级应急响应机制,让亲情关怀与专业守护无缝衔接,全方位筑牢老年群体安全防护网。完善“五色清单”管理制度,建立“7+3”监管模式,实施线上实时管、线下随机查,确保居家上门服务规范到位。
再次感谢您对吴兴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下,吴兴区养老服务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
湖州市吴兴区民政局
202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