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330502000000/2025-1010303581 成文日期: 2025-06-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吴市监发〔2025〕29号 发布机构: 办公室
关于吴兴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2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8-01 09:13:52

     一、案由

在食品零售渠道中主要有超市、农贸市场、副食品商店等。农贸市场虽然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但缺少足够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检测设备以及专业检测人员,鲜活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副食品商店虽然是食品安全信誉较高的地方,但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如随意更改产品保质期、发生过期产品问题等。此外,大量的户外流动摊以及农村的集市仍处于安全监管范围之外,甚至一些非法加工的劣质食品逃避监管直接进入市场。相对于此,大型连锁超市、信誉企业,则是食品安全保障的支柱单位。

二、案据

商贸流通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法律意识不强,重视不够。

部分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能较弱,他们可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甚至漠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些从业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这也就造成食品安全发生问题的必然因数。

并且,食品安全发生问题不会像其他灾害性问题一样的显而易见,直接产生的后果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这也导致食品安全追溯产生困难。

同时,在监管方面,可能存在组织宣传力度不够、监管体系不协调、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到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和认知度不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完善监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等。

二、食品加工局限环境污染,影响安全。

食品加工企业的环境卫生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是致命的。食品生产过程对环境有要求,要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有污染源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食品本身富含营养,特别适合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而自然环境中,各种细菌、微生物随处可见,食品一旦受到污染,无法消除,各种细菌、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繁殖迅速,可使食品很快变质,不适宜食用。

同时,食品生产对环境影响也是相互的,生产过程可能会产生水源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三、食品存储环节标准较高,良莠不齐。

食品存储的标准有多个要求,有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对瓜果蔬菜类的存储条件;有分类存储要求:食品应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分类存储,避免交叉污染。生食与熟食、易腐食品与不易腐食品应分开存放。散装食品应在贮存位置标明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追溯。有对设备要求:存储设备应具备监测和控制温度、湿度的功能,并能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准确有效。存储设施应具备防鼠、防虫、防霉等措施,以防止害虫和微生物对食品的侵害。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食品在存储过程中不受污染,保持其质量和安全,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但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惯都会影响食品存储标准和实践。每种食品的最佳存储条件可能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储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在潮湿地区可能更注重防潮措施,而在干燥地区则可能更关注保湿。

生产企业、销售商对食品安全意识和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严,也会影响存储环节是否按标准执行,是否影响食品安全。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生产企业、连锁流通企业会更加重视存储条件,确保食品在销售存储环节中的安全,而一些小微餐饮店、零售店在这方面就执行较差,容易影响食品的安全。

三、建议

如何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就离不开政府的尽心指导与监督,离不开流通环节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而有效推进食品流通供应链路末端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做好最后一环节保障,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加强食品行业安全教育培训,树立标杆企业。

定期对各类型食品安全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包括讲解国家和地方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介绍国际和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如HACCPISO 22000),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详细说明食品储存、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教授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如食品污染、过期食品处理等),以及如何及时上报和解决问题。强调员工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包括手部清洁、穿戴工作服、口罩等防护措施。

通过培训,提升食品安全环节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守法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自觉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筑牢食品安全底线的自觉性,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筑起一道防火墙。

二、鼓励生产者改造升级加工环境,增强自检能力。

强调升级加工环境的重要性,现代化的加工环境可以更好地控制卫生条件,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通过升级加工环境,可以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展示自检设备的优势,自检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自检设备提供的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更科学、更准确的决策,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

经营者通过强化培训,增加投入以及升级加工环境并增加自检设备,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三、鼓励经营者在仓储物流投入,创建健康供应链。

强调仓储和配送的重要性,高效的仓储管理和及时的配送服务可以显著提高顾客购物体验,减少缺货现象,确保商品新鲜度。良好的仓储设施和配送系统有助于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通过先进的仓储和配送技术(如自动化仓库、智能物流),可以提升超市的整体运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议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其成熟的配送网络和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推进食品供应链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管理。

 


尊敬的黄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建设食品安全链路的建议》(建议023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我局已将建议的相关内容结合到日常监管工作中,对于您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现状

吴兴区常住人口约74万,辖区内有14个乡镇街道。截至2024年底,全区在册食品生产企业64家、食品作坊24家、食品销售单位9521家,其中大型食品批发市场1家、大中型商超97家、农贸市场28家、校园配送企业5家,自我局成立以来,辖区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我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组织食品生产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督促企业按实际经营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和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力度,开展AA 级规范化农批市场和食安市场创建,推进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浙食链应用、深入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指导阳光集配阳光小作坊创建等工作,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一)加强农批市场规范管理

农批市场作为食用农产品的重要流转地,成为继源头控制后保障消费者"菜篮子"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创建,做好食安前哨,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农批市场开办以来,共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77054批次,不合格28批次均已闭环处置,累计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293.31kg  

一是服务与培训相结合,提升规范经营。对照AA 级规范化农批市场创建标准,因场施策手把手指导,对存在薄弱环节,指导管理方逐项整改,使达到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布局合理和管理制度完善;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检测能力培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检测能力和拓展检测项目。

二是快检与抽检相结合,坚守安全底线。对进入农批市场的农产品,未提供检测报告或者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农产品,实行批批检。开展对商超、生鲜门店不合格率高的品种和高风险食品开展源头逐项治理,其中对生姜、干辣椒集中整治中,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督抽检。通过靶向抽检,倒逼批发企业严把采购关。使流入经营单位的生姜不合格率同比下降近17%,干辣椒不合格率同比下降33%。联合公安、农林等部门开展快检和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模式,对重点水产品开展整治,并对4批次抽检不合格水产品进行溯源。

三是执法与巡查相结合,着力长效管理。不定期的开展农批市场食品安全晨查、夜查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销售来源不明肉类、违规添加或使用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派驻2名监管干部,开展食品安全日常巡查,指导经营者使用浙食链系统,并督促场内经营者规范执行《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使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二)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

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严格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年度监管计划,通过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的方式,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开展全方位检查,督促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改造生产条件,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2024年依据阳光小作坊建设标准,对5家阳光食品作坊依据标准化建设、体系化导入、阳光化共治、增值化服务等要求完成改造提升。

一是开展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核及发证工作。202411日起,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核发证工作,由市局负责现场审核委派及实施,县区局负责书式审核及发证调整为书式审查、现场审核、发证全部由县区局完成。同时于101日起,必须由监管干部担任组长。全年共完成食品生产许可新设立12家,变更42家次,延续2家,注销9家。在科室主导前提下,积极引入基层所力量,推动基层所干部对食品生产现场审核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证后监督工作,落实闭环,加强动态风险防控。

二是开展肉制品企业风险治理行动。按照《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浙江省食品生产经营登记管理日常监督检查表》(食品小作坊)要求,对9家肉制品生产企业及1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对于企业的不合规行为责令改正并实现闭环管理。同时对企业在原料挥发性盐基氮,过程产品及成品的N二甲基亚硝胺的管控上给予指导。

三是开展省民生实事阳光小作坊建设。2024年遴选和培育湖州吴兴妙西青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吴兴李竹食品厂等5家基础条件较好、责任意识较强、投入力度较大、配合程度较高的民生实事项目示范单位,对照民生实事建设项目建设标准、任务进度和时间节点,根据阳光食品作坊标准化建设、体系化导入、阳光化共治、增值化服务等要求推进创建,目前已完成100%建设进程,并按要求在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上对5家作坊的基础信息及完成信息进行采集。对于省局暗访组检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已闭环处置。

(三)开展流通领域专项治理

一是深入推进菜篮子微改革。吴兴区作为湖州市菜篮子监管性快检的先行试点,督促农贸市场实施自检,同时开展对大重型商超、生鲜门店、农贸市场、农批市场进行监管性快检。贯彻落实《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以校园配送和大型商超为切入口,同时推进农批和批发单位等源头单位上链并向下游流转,2024年监管性快检3540批次,阳性发现率为2.22%。重点主体上链率99.76%,重点品种报备率95.36%。同时采取快法联动的形式,对发现阳性的产品立即进行抽检,进行定量检测。

二是开展无过期食品等专项行动。对农批(农贸)市场、超市、小食杂店等食品流通领域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过期食品,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冷库、冰箱是否定期校验等食品经营要求,坚决避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同时通过不同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20余场,加强食品安全培训860人次,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浙北大厦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市场监管总局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三是开展啄木鸟专项治理。通过执法检查、监督抽检、快检巡查等方式,采取市区联动、部门联动等形式,持续开展高风险品种专项治理。2024年,排查批发市场经营户220家次,排查农贸市场经营户488家次,检查大中型超市63家次,检查批发配送单位60家次,检查生鲜门店468家次,检查其他经营主体162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50处,责令改正150处,移送公安1起,抄送农林部门4起,立案查处8起。

下一步我局将在履行好自身职能,与多部门协作,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发现的违法线索进行深入排查、追根溯源,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地问责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倾听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声音,虚心接受社会各界提出的建议,如果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让我们为我区的食品安全共同努力。谢谢! 

 

 

 

                 湖州市吴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613

 

(联 人:许剑新,联系电话:13867291752